第三章
第三节
牛顿第三定律
课堂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众泼皮嫌一株绿杨树上的乌鸦叫.鲁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对这段话中描述的力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鲁智深对绿杨树施加了力,而绿杨树对鲁智深没有力的作用
B.鲁智深对绿杨树施加的力大于绿杨树对鲁智深施加的力
C.鲁智深对绿杨树施加的力等于绿杨树对鲁智深施加的力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出鲁智深对绿杨树的力与绿杨树对鲁智深的力之间的关系
2.下列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力的性质相同,平衡力的性质却不一定相同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
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等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4.如图所示,小明撑杆使船离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与船之间存在摩擦力
B.杆的弯曲是由于受到杆对小明的力
C.杆对岸的力大于岸对杆的力
D.小明对杆的力和岸对杆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复兴号高铁平稳运行时硬币可以在直立的笔上不倒.当高铁、硬币和笔一起做匀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受到自身重力、硬币的重力和桌面对笔的支持力作用
B.笔受到自身重力、硬币的压力、桌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作用
C.桌面对笔的支持力与硬币对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D.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笔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如图所示,用质量不计的轻细绳L1和L2将A、B两重物悬挂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对A的拉力和L2对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L2对A的拉力和L2对B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L2对B的拉力和B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L2对B的拉力和B对L2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AB杆靠在平台的拐角上处于静止状态,拐角处光滑,则地面对杆A端施加的作用力为( )
A.支持力和摩擦力
B.支持力
C.摩擦力
D.无法确定受几个力作用
8.如图所示,重为G的花瓶置于水平桌面上,桌面对花瓶的支持力为F1,花瓶对桌面的压力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1大于F2
B.G与F2是一对平衡力
C.G与F1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9.如图所示,手拿着玻璃瓶,使瓶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玻璃瓶的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瓶子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手对瓶子的压力越大,则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越大
C.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对平衡力
10.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搭载着嫦娥四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伟大壮举。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运载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C.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D.嫦娥四号离开地球大气层朝月球飞行的过程中,与地球之间不再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多项选择题
11.(多选)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合力为零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C.因为地球质量大于物体质量,所以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大于物体对地球的反作用力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2.(多选)如图所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作“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
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
1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木块a、b叠放在水平面上,a、b分别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两个力的大小均为F,两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 )
A.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C.b与地面之间一定不存在静摩擦力
D.地面对b的支持力一定大于2mg
三、非选择题
14.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固定一挡板。
甲 乙
(1)若挡板水平固定在斜面上,重为G的铅球放在挡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试证明铅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等于铅球所受的重力大小,并画出相应的受力分析图;
(2)若挡板竖直固定在斜面上,质量为m的铅球放在挡板与斜面之间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分析铅球的受力,并画出铅球的受力分析图。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鲁智深对绿杨树施加的力与绿杨树对鲁智深施加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故C正确,A、B、D错误.
2.B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故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故A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性质也一定相同,而平衡力不具有同时性,故B正确,C、D错误。
3.C
[解析]人能起跳离开地面的原因是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故A错误,C正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故B错误;人受重力和支持力,没有所谓的“向上的力”,故D错误。
4.A
[解析]船离开岸,必定在水平方向受到力的作用,该作用力是小明对船的摩擦力,A正确;依据弹力产生的原理可知,杆发生弹性形变是由于杆受到小明对杆的作用力,B错误;杆对岸的力与岸对杆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总是相等的,C错误;小明对杆的力和岸对杆的力都作用在杆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错误.
5.D
[解析]当高铁、硬币和笔一起做匀速运动时,笔受到重力、硬币的压力、桌面的支持力,故A、B错误;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桌面对笔的支持力等于硬币对笔的压力与笔的重力之和,所以桌面对笔的支持力与硬币对笔的压力不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故C错误;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笔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6.D
[解析]A受到重力、L1的拉力和L2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故L1对A的拉力和L2对A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L2对A的拉力和L2对B的拉力,施力物体相同,故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错误;L2对B的拉力和B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错误;L2对B的拉力和B对L2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
7.A
[解析]AB杆靠在平台的拐角上处于静止状态,拐角处光滑,杆有向左滑动的趋势,则地面对杆A端施加的作用力为支持力和摩擦力,故A正确
8.D
[解析]花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花瓶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二者大小相等,A错误,D正确;G是花瓶的重力,而F2是桌面的受力,二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可能平衡,B错误;F1与G都作用在花瓶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C错误
9.D
[解析]手拿着玻璃瓶,使瓶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则瓶子在竖直方向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用力捏只是增大了瓶子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瓶子实际受到的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10.A
[解析]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只能作用在火箭喷出的气体上,而不能作用于火箭上,火箭获得的推力是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故A正确,C错误;火箭向后喷气获得的动力与是否有空气没有关系,B错误;嫦娥四号离开地球大气层朝月球飞行的过程中,对地球的吸引力和地球对嫦娥四号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11.BD.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能求合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性质相同,故B、D正确,A、C错误.
12.BD
[解析]以甲、乙两人及绳子为一整体进行研究,水平方向的外力就是地面分别对甲、乙两人的摩擦力;整体从静止到运动起来产生了加速度,故所受外力不平衡,由此可判断甲所受摩擦力大于乙所受摩擦力;甲拉乙的力与乙拉甲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即不管哪个获胜,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因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甲才能获胜,故A、C错误,B、D正确。
13.AC.
[解析]由于两木块保持静止,对a受力分析可知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A正确;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与地面之间一定不存在静摩擦力,且地面对b的支持力等于2mg,B、D错误,C正确.
三、非选择题
14. (1)题图甲中铅球受力分析图如答图所示。
由二力平衡条件得FN=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铅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FN′=FN=G。
(2)铅球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挡板对其的弹力作用,受力分析图如答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