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五单元巩固强化复习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人教版
八年级上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北伐
南京国民政府
武装反抗
山区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从幼年走向成熟
转危为安
第一次国共合作
合作
原因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中共从二七惨案中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3)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4)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5)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合作
意义
(1)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对内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对外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2)大大地拓展了中国共产党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分裂
原因
客观上:(1)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剿杀;(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上:(1)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分裂
教训
中国共产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4
5
C
B
1
2
3
B
C
A
6
见习题
7
见习题
1.《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的贡献包括( )
①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
②创建黄埔军校
③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④领导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点拨】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④领导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是蒋介石。
2.“国民党一大”“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上述事件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抗击外国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B
3.民国十六年,最有可能在报纸上看到下面哪一则消息( )
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B.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C.暴动的枪声划破了南昌城的夜空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在1919年;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在1926年;暴动的枪声划破了南昌城的夜空在1927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1931年。
【答案】
C
4.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
A.发动南昌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点拨】据材料中“最能充分表现”“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之后,吸取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分析革命形势,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创新。
【答案】
B
5.【2021·济宁期中】某班为庆祝党的生日制作黑板报,板报出现了如下板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向对峙】
材料一
1927年4月12日,上海帮派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合作走向分裂。
【独立斗争】
材料二
时间
地点
事件
方针/成果
1927年8月7日
汉口
召开八七会议
①
1927年10月
井冈山
②
工农武
装割据
1929年12月
福建上
杭古田
召开古田会议
③
①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②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按要求写出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其中①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总方针及毛泽东的著名论断;②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起点;③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建军原则,以及会后不久,毛泽东在古田写下的对中国革命充满信心的文章。
【红军长征】
材料三
如图所示
(3)如图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意义有哪些?
核心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即可)
材料四
如图所示
飞夺泸定桥。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材料四图片反映了长征过程中的哪一历史事件?我们应该从中学习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材料五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已是历史证明的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依据是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答出两条即可)(共29张PPT)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
2
3
B
D
C
4
B
5
6
7
B
B
A
8
C
9
B
10
B
11
见习题
1
2
3
D
C
D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4
见习题
1.【2021·无锡月考】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创立了中国同盟会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C
2.《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B
3.【2020·青岛】“这所学校系孙中山在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校长蒋介石,其组织体制系参考苏联红军,对国民革命军各军事学校,甚至整个军事体系,均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
D
4.黄埔军校某期毕业生1200余人中,除部分留校任职外,大多数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中,也有部分被派往北方军阀统治区从事地下活动。这反映了黄埔军校( )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B.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人才
C.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
5.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中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这表明了北伐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实现国家统一
C.振兴中华民族
D.维护民族利益
A
6.【2021·乐山市中区期末】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B
7.【2020·福建】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这叙述的是( )
A.五四运动的发展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工农运动的高涨
D.北洋政府的覆灭
B
8.《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9.下图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与该历史事件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
A.袁世凯
B.蒋介石
C.汪精卫
D.张学良
B
10.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性质是( )
A.中小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大商人、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商人阶级利益的代表
A
B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
湖南、湖北。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1)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
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昌、南昌、南京、上海等地而雄踞祖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到达新的高峰。
(2)材料二中的“黄埔军校”建立于何地?根据材料二,分析它的创建有何重要意义。
广州。 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材料三
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国民革命军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在战斗中的模范作用;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国际援助等。
1.【2021·聊城茌平区期末】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为难孙传芳的军队,如使其运输粮食困难等,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B.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D.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D
2.【2020·广东改编】1927年2—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120万人迅速发展到200万人,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B.国民革命失败
C.进行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进行
【答案】D
【点拨】1926—1927年4月大革命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工会组织得到了迅速壮大,成为重要的革命力量,D符合题意。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统一战线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排除A、B。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排除C。
3.【史料实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分共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能说明( )
①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②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③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统一全国
④南京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点拨】题干材料与北伐战争没有关系,因而③不符合题意。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孙中山采取了什么对策?
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建立黄埔军校。
材料二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有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说的“计划彻底的革命”与以往的革命有什么不同?
与以往的革命相比,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3)孙中山革命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但孙中山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具有先天的软弱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共29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
2
3
A
B
B
4
C
5
6
7
D
C
D
8
见习题
1
2
3
A
D
A
4
C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5
见习题
1.与前四次反“围剿”相比,红军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在军队数量上占优势
B.中共临时中央推行“左”倾错误主张
C.革命根据地力量弱小
D.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好
B
2.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空白处应为( )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
C.秋收起义、遵义会议
D.秋收起义、古田会议
A
三次变化
开始于
革命方式的变化
甲
革命道路的变化
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央领导的变化
乙
3.【2020·重庆模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图所示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 )
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
③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④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4.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红军长征的经过。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C
5.“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歌词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爬雪山、过草地
D
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D
7.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C
8.红军将士铸就的长征精神在人们的心中永生。某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下图为某同学根据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所画的示意草图(A为出发地)。
A.瑞金;B.遵义;C.吴起镇;D.会宁。
(1)写出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的四个地点。
(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示例一:参观遵义会议遗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请你向他推荐最值得参观的某一个历史遗址,并谈谈你推荐的理由。在追寻前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示例二:参观甘肃会宁城。在这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精神财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精神;爱国、革命的精神等。
1.【历史解释】下图是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上升,1934—1937年又大幅下降。导致这种上升和下降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分别是( )
A.红色政权的建立
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
B.五四运动的发生
红色政权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成立
北伐胜利进军
D.五四运动的发生
国民革命失败
【答案】A
【点拨】从时间信息“1928—1934年”就可以排除B(1919年、1927年)、C(1921年、1926年)、D(1919年、1927年)。1928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扩大,使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不断增加;直到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损失惨重,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严重下降。
2.【2021·周口太康县调研】“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这是党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据此判断,遵义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A.全力纠正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
B.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C.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为长征寻找新的路线
【答案】A
【点拨】据“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可知,遵义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全力纠正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故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不符,排除。
3.【2020·广元】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请你以长征进程为序,将下面这首顺序颠倒的诗歌恢复原貌( )
①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③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答案】D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路线为: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②为“从江西瑞金出发”,④为“渡湘江”,①为“召开遵义会议”,③为“遵义会议后,革命上新途”。所以D符合题意。
4.【2021·抚州期末】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C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
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他们的抗日政策。他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以上材料摘自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1)材料一中斯诺是怎样看待长征的?
长征是红军的战略转移,保存了红军的核心力量,密切了红军与群众的联系,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壮大了革命力量。
材料二
蒋介石发给刘湘、潘文华的电文称,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杀毙,余均释放”。
(2)材料二中蒋介石的电文反映出什么问题?
蒋介石承认了红军纪律严明,对人民的利益秋毫无犯。
(3)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请说明他这样说的理由。
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抗日战争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打下了基础。(共28张PPT)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
2
3
C
A
C
4
D
5
6
7
B
A
A
8
见习题
1
2
3
B
C
A
4
C
5
B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6
见习题
1.【2020·甘孜州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是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红星象征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八一”则是为了纪念(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会师
C
2.【2021·广州番禺区期末改编】“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发生是由于( )
A.清政府统治腐朽黑暗
B.中国开始陷入军阀割据局面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
3.八七会议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召开。会上,毛泽东提出的论断是( )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向井冈山进军
A
4.【2020·张家界】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5.【2021·重庆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期末】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有( )
①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②进行了北伐战争
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发动了南昌起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A
6.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召开“新古田会议”:不忘初心,方能本色前行。下列符合“初心”要求的建党建军原则是( )
A.枪杆子里出政权
B.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
7.【2020·重庆B】赣南虽然山多,但山间溪谷多冲积成局部平原,颇宜于耕种。瑞金就是一个“种一年吃三年”的好地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下列革命根据地,以瑞金为中心形成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A
8.【2020·衢州】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艰难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逐步解决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
具体内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根本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1)写出材料一中“中国革命的道路”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国共产党找到这条道路的根本依据。
材料二
见下图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改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根据地的力量;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材料二的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探索这条革命道路的历程。
1.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当时正确的革命方式是( )
A.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B.巩固国共合作,继续国民革命
C.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D.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答案】A
【点拨】依据材料所给时间“1927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2021·三明一中月考】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等。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维护国共合作
B.注重军民关系
C.强调农业生产
D.重视城市起义
B
3.【2020·包头改编】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源,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
.国共两党合作
B.北伐胜利进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井冈山的斗争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人毛泽东》
【答案】C
【点拨】据“秋收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秋收起义到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党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C正确。D不包含“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排除;材料反映国共对峙,排除A;B与材料无关,排除。
4.【历史解释】下图是1927年4月至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
D.国共合作的正式开始
【点拨】仔细观察示意图可知,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工人,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农民。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1928年至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创建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农民党员的数量激增,致使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综合分析,C符合题意。
【答案】C
5.【2020·安徽改编】“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答案】B
【点拨】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召开了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本原则,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故B正确。
6.【史料实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走进……纪念馆,序厅的圆雕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90多年前那段石破天惊的历史。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该纪念馆中的“第一枪”雕塑的形象是: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巨石中伸出,紧扣着汉阳造步枪的扳机。枪的上方是一片象征着中国革命新天地的蓝天白云。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2)材料二中的事件与材料一中的事件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农村进军。
材料三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第一,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第二,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第三,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3)请用史实说明“井冈红旗”大型雕塑蕴含的三层寓意。
第一层,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层,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