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培优题典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
1.(2021·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一期中)20世纪50年代各类反映农业、工业生产的民谣层出不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蚂蚁啃骨头,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这些民谣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右倾错误思想开始滋生 D.五年计划实施成就突出
2.(2021·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一月考)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折线图(1950-199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发展最好的阶段是1950—1952年
B.十年探索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越来越严重
C.“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D.政府干预力度增强使经济发展波动越来越小
3.(2021·安徽高一月考)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期间,提出以“平等互利、尊重受授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为核心的中国对外投助“八项原则"”,随后向巴基斯坦、坦桑尼亚、马里等亚非国家进行了经济军事援助。这些援助
A.导致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 B.体现出国家外交向革命外交的转变
C.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D.是基于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的考量
4.(2021·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期中)在1952、1953年,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一些理工科大学生,甚至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计划经济已初具规模 D.大跃进运动提高毕业生工作积极性
5.(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一期中)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经过22年的艰苦斗争,突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的“冷战”政策不得人心 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力量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美国已不再干涉中国重返联合国
6.(2021·舒城育才学校高一月考)由下图可知,我国国民经济在1967、1968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造成工农业减产
B.经济建设处于无计划状态
C.“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D.“大跃进”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7.(2021·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一期中)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指示,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以外的农副产品,以及完成统购任务和履行收购合同义务以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自由买卖。这一指示
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B.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只适合农民个人交换 D.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8.(2021·安徽高一期末)1958年,美国第七舰队和美国空军部队举行了一场针对中国的海空联合演习,其中一部分轰炸机用替代物做了“投掷原子弹”的演习;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高空侦察机仍不时侵入中国领空,对工矿设施和军事工程进行拍照定位。这些史实可用于研究中国
A.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意义 B.对苏联“一边倒”的原因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成就 D.研制“两弹一星”的背景
9.(2021·安徽省怀宁中学高一月考)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下列属于这十二年“做对了的”是
A.打开外交新局面 B.召开七千人大会深入总结经验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提出“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
10.(2021·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高一开学考试)1964 年开始,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大量涌向中西部地区,仅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新建、扩建和续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余项,内迁工厂400 多个。中央财政也重点投向内地,仅1965~ 1967年,国家对四川省的投资就占到全国的14.5%。这一历史现象
A.旨在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 B.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正在有序进行
C.巩固了国防安全调整了工业的布局 D.符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特点
11.(2021·四川成都市·高一期末)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提出,在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草案
A.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基础 B.推动了人民公社的出现
C.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D.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溢
12.(2021·贵州高一期末)下图所示是中国现代画家关山月创作于1958年的《武钢工地》。该画意在表达
A.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B.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C.国民经济恢复以期实现 D.“大跃进"忽视经济规律
13.(2021·广西桂林市·)1962年,全国许多正在施工的大型工业项目被紧急叫停,大中型项目比1961年减少了近一半。相比1960年,1962年的工业计划指标下降47%,其中重工业更是下降了近60%,这些做法
A.彻底纠正了经济建设的错误 B.消除了全国经济困难局面
C.突破了计则经济体制的局限 D.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14.(2021·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附中高一期末)1962年,毛泽东指出:“没有法律不行,刑法、民法一定要搞。不仅要制定法律,还要编案例。”1964年形成的《民法草案(试拟稿)》,分为总则、财产的所有、财产的流转三编,共24章262条。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左”倾错误得到系统纠正
C.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形成 D.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15.(2021·广东汕尾市·高一期末)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科技成果。据此可知
年份
成果
年份
成果
1960
东风号”万吨远洋货轮下水
2003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1964
中国第—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12
“神舟九号”和“天宫—号”成功对接
1970
“东方红—号”发射成功
2017
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顺利发射
1983
“银河1号”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2018
“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发射
A.中国科技发展—直遥遥领先
B.政府大力支持推动科技持续创新
C.政府科技普及工作初见成效
D.“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发展
16.(2021·福建高一期末)自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先后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综合性的济建设成就博览会,并同英国、法、联邦德国和加拿大等欧美同家建立和发展了民间贸易联系。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发展睦邻关系 B.形成对外建交高潮
C.工业建设世界领先 D.争取有利国际环境
17.(2021·四川省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月考)中共八大指出,必须加强党内和党外的民主监督,必须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说明中共八大
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B.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
C.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基本国策 D.开创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先例
18.(2021·山西高一期末)下表反映出1949-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分阶段统计表
A.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环境比较宽松 B.新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全面认可 D.新中国建国以来外交僵局被打破
19.(2021·河南)1979年3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宣布“认为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或禁运来决定台湾前途的任何努力,是对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并为美国严重关切之事。”以上内容
A.是对中美建交公报的尊重 B.反映了当时两岸关系恶化
C.是美重返亚太战略的反映 D.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20.(2021·江西新余市·高一期末)下表为1957-1960年中国国民经济统计表,该表反映出
A.大跃进运动带来不良影响 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一五计划推动工业化发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成效体现
21.(2021·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附中高三月考)如图是重庆大礼堂,1951年6月开始修建,1954年4月竣工,被评为“二十世纪十大经典建筑”,重庆大礼堂
①继承了明清建筑风格②依据一五计划而修建③修建过程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22.(2021·江西)1958年,山东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336707人次增加到264O000人次,提高了684%。浙江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475141人次增加到2385705人次,比原来提高402%。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B.图书馆领域积极贯彻双百方针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图书馆领域 D.人民群众的图书借阅热情高涨
23.(2021·天津南开区·南开中学高三其他模拟)1959年底,部分省市农村集市恢复情况统计表
A.完成国家安排统购统销任务 B.加速实现货币回笼的进程
C.解决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不足 D.解决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
24.(2021·江苏南通市·高三其他模拟)图1和图2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战的革命历程。当时发行该组纪念邮票的意义应是
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B.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激励亿万人民共克时艰 D.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25.(2021·易门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材料三 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表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
26.(2021·江西南昌市·南昌十中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000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质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7.(2021·临高县临高中学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別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1952-1975年中国粮食产量
分类
年份
1952
1962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5
粮食
(百万吨)
195
160
194.5
214
218
209
211
240
284.5
指数
91
75
91
100
102
98
99
112
133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蚂蚁啃骨头,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反映的是当时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说明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A正确;材料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无关,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左倾错误,C排除;材料与一五计划无关,D排除。故选B。
2.C
【详解】
根据折线图可知,“文革”中后期我国经济增长率整体处于正增长态势,故C项正确;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过渡时期“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最为突出,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基础,是发展最好的阶段,而图中1950—1952年,经济增长率最高,只能说明增长的速度最快,不一定是最好,因为起点越低,增长率可能越大,故A项排除;十年探索时期虽然遇到一些挫折,但整体是发展的,“越来越严重”显然过于夸大,故B项排除;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加强,波动越来越小,恰恰是政府减少干预的结果,故D项排除。
【点睛】
增长率与总量的区别:增长率描述的是当前比前一个时期的增长速度,起点越低,则增长率就可能越大,表述的重点在于发展的速度。总量描述的是整体实力,总量越大实力越强。
3.C
【详解】
据材料可知,“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总理访问亚非14国期间”提出以“平等互利、尊重受授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对亚非国家援助,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故C正确;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就已恶化,A与史实不符;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而材料体现的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我国对亚非国家的援助是基于改变我国的外交环境,而非基于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的考量,故排除D。
4.A
【详解】
根据材料“在1952、1953年,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1953年”“集中使用,重点配备”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于1953-1957年期间进行一五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因此材料内容反映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不符合材料时间,B项错误;计划经济已初具规模是在1956年后,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发生于1958年,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5.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了重返联合国的提案,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认可,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重要力量,所以B正确;此时虽处于冷战时期,但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冷战关系不大,所以A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重返联合国无关,所以C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美国一直干涉中国重返联合国,所以D错误。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至1976年我国陷入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浩劫,这场政治斗争扩散到经济领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C正确;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影响,并非是主要原因,A排除;当时我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说法错误;大跃进运动兴起于1958年,D排除。故选C。
7.D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也在中国确立,但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却允许农村在完成了国家统购任务后的多余产品通过市场自由买卖,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故选D项;指示是农村在完成国家统购任务之后,才可自由买卖,故其并未否定计划经济体制,也未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A、B两项;这一指示既适合农民个体交换,也适合当时农村集体交换,故排除C项。
8.D
【详解】
根据“投掷原子弹”“侵入中国领空”,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着美国的核威胁,为了加强国防,新中国制定了“两弹一星”计划,故选D;70年代末我国开始对放开放,排除A;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十二年”指的是1949年至1961年,“做对了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C正确;进入七十年代,我国打开外交新局面,故A错误;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深入总结经验,故B错误;“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是“左”倾思想,故D错误。
10.C
【详解】
1964年中苏、中美关系紧张,而我国军事国防工业、科技企业大量分布在东北、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美苏核打击范围内,国家处于国防安全考虑调整工业布局将重点工业企业向西部转移,C项正确;此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工业布局,而非完善工业结构,排除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是在1965年,旨在纠正经济上的“左”倾,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题干在讲调整工业布局,与一五计划建设特点不符,故D项错误。
11.C
【详解】
材料“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体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为了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而采取的措施,C正确;当时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公有制经济,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于1958年,B排除;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纠正左倾错误,D排除。故选C。
12.A
【详解】
由《武钢工地》信息可知,武汉钢铁公司的工地热火朝天,工人积极性极高,这表达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故A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故B不符合材料信息;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已经实现,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大跃进"忽视经济规律,故D错误。
13.D
【详解】
材料表明政府意图减少重工业在经济计划中的比重,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调整,让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以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和轻工业,这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缓和了国家经济困难的局面,D项正确;ABC项的表述都太绝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
14.D
【详解】
材料“没有法律不行,刑法、民法一定要搞。不仅要制定法律,还要编案例。”体现的是毛主席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探索,D正确;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是在1964年,A错误;B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依法治国是1997年9月提出的,C错误。
15.B
【详解】
表格内容展示了新中国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部分科技成果,反映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故B项正确;中国科技发展并非“一直遥遥领先”,排除A项;表格信息没有反映政府所作的科技普及工作,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无法全面说明表格信息,排除D项。
16.D
【详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日本举办博览会,同时与英法等西方国家建立了民间贸易联系,这一做法体现了新中国在不利的外交环境中,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正确;英法等国家不属于邻国,排除A;B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与题无关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1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强调加强党内外民主监督、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明确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说明中共八大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共八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造,B项错误;确立以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的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而非中共八大,C项错误;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先例已存在,D项错误。
18.D
【详解】
从表格可以看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有了突破,建国初期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故D项正确;建国初期,新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外交局面很困难,A项错误;表格信息并不能体现“一边倒”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C项。
【点睛】
19.D
【详解】
中美建交后,不管美国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台湾事务,或是发表不当的言论,都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因为台湾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国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都轮不上美国指手划脚,故选D项;《与台湾关系法》的这些规定显然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两岸关系的恶化,排除B项;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排除C项。
20.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57-1960年,我国重工业增长率明显上升,而农业下降趋势明显,这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58年“大跃进”造成的,故A项正确;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在1952年底,这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已经完成,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将小社并大社,强调“一大二公”,这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1.A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重庆大礼堂的建筑式样继承了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而且从修建到竣工时间较短,所以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所以不是依据一五计划而修建,②错误,排除BCD。
22.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58年,山东省和浙江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目标,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图书馆领域,使得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猛增,故C项正确;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增加,并不能体现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双百方针”,故B项错误;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增加,无法体现人民群众的图书借阅热情高涨,故D项错误。
23.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1958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基建规模过大,粮食缺乏,通货膨胀,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故选择C选项; 材料中表示的是集市恢复情况,并未表明国家安排统购统销任务,故A错误;当时中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货币回笼的说法错误,故B排除;材料中未体现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故D错误。故选C。
24.C
【详解】
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即1961年,结合所学可知,1961年正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纪念邮票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战的革命历程,意在激励亿万人民努力奋斗,共克时艰,故选C;1956年已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1957年已经完成一五计划,排除B;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排除D。
【点睛】
25.(1)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团的要求。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
(2)从1956年开始下降。原因: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理解和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斗争的支持。
(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
【详解】
(1)要求:根据材料“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可知,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团的要求。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
(2)年份: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1956年开始下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理解和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斗争的支持。
(3)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
26.(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开展“大跃进”运动。影响: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浪费了人力和资源,且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
(3)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详解】
(1)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钢、煤、电、原油等总共也产量增长率远远超过粮、棉,说明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是增强国防的需要和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根据“1958年画的《跃!跃!跃!》”可知反映的是开展“大跃进”运动。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浪费了人力和资源,且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
(3)根据“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000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根据“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质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7.(1)重点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与三大改造并举;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2)趋势:整体呈增长态势;1962年大幅下降,1968年前后有所下降原因:国家开展经济建设;下降时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影响。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业化的初步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重点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別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工业建设与三大改造并举;根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数据变化可知,从1952年到1969年中国粮食生产整体呈增长态势;1962年大幅下降,1968年前后有所下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开展经济建设(恢复发展经济、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的角度分析整体呈增长的原因;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角度分析下降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