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戏剧阅读
【考情分析】
1.考试的选文很可能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或根据小说名著改编的戏剧有联系,这样考生就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了解与考试内容相关的前后情节和背景材料。
2.从各地的模拟题来看,戏剧阅读主要根据戏剧的文体特征来命题,其中,分析戏剧冲突、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戏剧语言是命题热点。
【备考建议】
1.抓住特征,理清戏剧冲突。把握住了戏剧冲突,就等于抓住了总纲,纲举而其目自张。
2.紧扣文本,品味戏剧语言。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学会了品味戏剧语言,就拥有了鉴赏戏剧人物和理解戏剧主旨的一把“钥匙”。
3.欣赏人物形象。在了解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这一点与小说类似。
?
阅读要领
一、知戏剧文体知识——读文之基础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现形式来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等;
从作品的容量来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从演出场合来看,可以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三要素
一是戏剧冲突;二是人物语言;三是舞台说明。
4.戏剧的基本要素
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生活、塑造典型人物、揭示社会矛盾,从而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审美效果和社会教育的目的。
5.戏剧的语言
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6.剧本结构形式
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7.戏剧文学的三大特点
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二、懂戏剧阅读步骤——读文之要诀
戏剧读文“2要领”:
1.透过故事,把握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创作剧本必须展示冲突,阅读剧本必须把握冲突。把握了戏剧冲突,也就牵住了全剧的“牛鼻子”。把握戏剧冲突,先从了解戏剧情节入手,再分析冲突性质,从而把握戏剧主题。
2.揣摩台词,分析戏剧语言
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
?
【真题演练】
(一)
戏剧社的同学们准备排演萧红的哑剧《民族魂鲁迅》,请你和他们一起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创作剧情。
民族魂鲁迅(节选)
萧红
第一幕
人物
少年鲁迅
当铺掌柜甲、乙
蓝皮阿五
何半仙
单四嫂子
孔乙已
第一幕
剧情
六十年前的八月三日,鲁迅先生生在浙江绍兴府。
他的父亲姓周,母亲姓鲁。鲁迅先生的真姓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这哑剧的第一幕是说明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他亲身所遇的、亲眼所见的周围不幸的人群。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地面上来,他们怎样的求活,他们怎样的死亡。这里有庸医误人的何半仙,有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有吃揩油饭的蓝皮阿五……
鲁迅小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生病,鲁迅便不得不出入在典当铺子的门口。
鲁迅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想改良我们这民族性,想使我们这老大的民族转弱为强。
第一幕
表演
舞台开幕时,是一片漆黑。
黑暗中渐渐地有一颗星星出现了,越来越亮,又渐渐隐去。
黑幕拉开,舞台有个高高的当铺柜台,柜台上面摆着一个浑圆的葫芦,一个毡帽大小的一把酒壶。当铺门口西边有一张桌子,桌子裙是一张白布,什么字也没有写。东边是两件破棉袄乱放在那里。近当铺门口有个小石狮子的下马石,是早年给过路人栓马用的,下马石旁边立着一根红色的花柱。柱顶上有块招匾,写个很大的“押”字
开幕后,哑场片刻。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换,非市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没有,又将小孩爱抚地抱在怀里。流泪,用手摇小孩,看天,做祈祷的样子,掠发,擦汗,又检视小孩。
蓝皮阿五上,形状鬼票,以背向后退,做手势和别人讲话,手势表示下面的意思;小孤孀,好凄凉,我明天,和你痛痛快喝一场。。。咸亨酒店,半斤不够,一个人得喝三斤,明天见……正退在石狮子上,差一点没有和单四嫂子相撞。
看见了单四嫂子,又看见了她病了的孩子,故作惊奇的样子,又表同情的样子。国这的国事单四嫂子想找个医生给孩子看病。
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专来于自己调转过来,桌裙上写“何半仙神医,男妇儿科,老祝由科,专售败鼓皮散,立消水鼓,七十二般鼓胀”。桌于后钻出何半仙来,头戴帽题,身穿马褂,手拿小烟袋,指甲三寸长,满身油清;来上放一个小枕头。单四嫂子走过去,把孩子给他看。
何率仙看了以为没有什么,做手势说得消一消火,吃两帖就好了。
单四嫂子掏钱给他。
何半仙认为还差三十吊。单四嫂子解下包孩子的袍皮托蓝皮阿五去当。
蓝虔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原来葫芦是秃头的秃顶,酒查是那一个的毡帽。
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走在小石狮子面前,他用脚一踢,石那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已,他用手在舞台上滕行着走来走去。
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
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习难,故意挪揄。
掌柜甲以为:哈哈你又来了。掌柜己便作态着来数落,昨天来,今天又来,明天还要来的。
掌柜甲认为货色不好,显出很不愿意收的样子。掌柜己以为这已是老主顾,收是可以收,但得典费从廉。
掌柜甲以为,你和他何必斟斤驳两,你反正从廉从优,他都得典的,你索兴摆个面孔给他看就完了。
掌柜己以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掌柜甲不服气,把掌柜乙推开,伸出一只手来表示只肯给四十吊。掌柜己趁势又钻出头来,把掌柜甲推开,伸出手来表示肯出五十吊。掌柜甲又把他推开,神手只肯出四十吊。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不言不动不笑……直到他们要完了,收了钱便走了。
鲁迅走过何半仙那儿的时候,孔乙已追着他讨钱。鲁迅给了他,下。
小孔乙己掏出酒瓶来饮酒,何半仙上前争看他手中的钱。舞台渐暗。
(选自《八月天》,有删改)
1.
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
2.
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参考示例,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为演员解说怎样将人物的“疲倦”表演出来。
示例:
(剧本)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地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剧本]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表演解说]
【戏剧形象]】
3.
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此呆板?请说明理由。
【戏剧评议】
4.
别本写道“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读了剧本,你认为整幕剧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剧本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剧情创作】
5.
同学们想把(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也搬上舞台,请参考第一幕“剧情”的写法,根据备选篇目内容和剧情要点,撰写一幕“剧情”。(不少于150字)
剧情要点◎主角的情况◎配角的情况◎对这一幕戏的思考
备选:
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藤野先生》
参考答案:
1.
(1)蓝皮阿五私吞十吊钱(2)两掌柜相争十吊钱
2.
示例;掌柜甲和掌柜乙互相推搡,咧着嘴,冒着汗,喘着粗气,带着坏笑;一只手指指少年鲁迅,用眼神暗示方才是在捉弄他,另一只手支在柜台上,表示玩累了;各自向后退,伸出双手表示可以妥协,然后双腿发软,瘫在地上,消失在柜台下。
3.
示例:我认为不呆板。首先,鲁迅小时候因家道中落,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冷淡,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从而形成了冷静、自尊的性格。其次,萧红在这一幕戏中将他们与鲁迅置于同一舞台,使少年鲁迅以冷静、批判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笔下的文学形象,少年鲁迅的冷静镇定和周围世界的鬼祟形成了对比,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示例二:我认为有些呆板。因为少年鲁迅上场后始终“不言不动不笑”,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掌柜的身上,而忽略了鲁迅的存在,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显得黯淡。这就难以让观众感受到鲁迅想要根治民族性的愿望和志向。
4.
(1)我认为是喜剧。
何半仙、掌柜、孔乙已等剧中人物的出场方武有喜剧效果;两掌柜为了典当的价格相互争执,互相推搡,最后互相协调,结果居然是一个平均数,充满喜剧效果。
(2)我认为是悲剧。
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穷得要拿包孩子的袍皮去典当,可恶的蓝皮阿五摆出一副关心、帮助的样子,却雁过拔毛;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以滑穭的方式决定典费的多寡;孔乙已追着鲁迅讨钱,何半仙争着看孔乙己手中的钱。孩子病了,大人病了,甚至整个社会也病了,令人悲哀。这是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悲剧。
5.
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主角可以是鲁迅,可以是阿长,也可以是两个人)阿长来自绍兴农村,进城当了周家的女工,成了童年鲁迅的保姆。鲁迅的母亲和许多人都叫她“长妈妈”。阿长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总之不大符合当时妇女的规范。虽然阿长看起来很粗,但是心很细。这一幕里有热心的书店老板,有藏着绘图的《山海经》的远方叔祖,还有鲁迅的母亲。后来,阿长把买来的《山海经》送给了童年鲁迅。《山海经)给童年鲁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成为鲁迅最为心爱的宝书。从此,鲁迅的文学创作不经意间都带上了《山海经》的色彩。
示例二《五猖会》(主角可以是鲁迅,可以是父亲,也可以是两个人)七岁那年,小鲁迅听到小姑母要接他去看五猖会的消息,兴奋极了。大清早小鲁迅就起来了。正准备出发,他被父亲留下来背《鉴略》。他长时间痛苦地背诵,心里始终向往着五猖会。母亲和阿长在一旁,想尽力帮助却又无可奈何。工人们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小鲁迅终于背完了,工人们将他高高举起。在大家的欢呼中,小鲁迅去看五猖会了。他虽然得以成行,但觉得索然无味。这次经历,让鲁迅认识到封建专制的家庭教育理念会戕害孩子的天性。
示例三:《藤野先生》(主角可以是鲁迅,可以是藤野先生,也可以是两个人)青年鲁迅到日本仙台医专学习,遇到了藤野先生。于留学期间,藤野先生关心鲁迅的学习与生活,为他修改讲义、纠正血管图,还向他了解中国妇女裹脚的情况。这一幕有追求享乐的清国留学生,还有歧视清国的日本同学。鲁迅做解剖实验时,日本同学嘲笑他,他深深地体会到弱国国民的辛酸。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去日本求学,但“看电影事件”使他认识到第六要紧的是改变国人的精神,从而毅然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5分)
和氏璧①(第四场)
张晓风
卞和妻坐在灯前,腹部微微隆起,正在缝一件小小的衣服,面带微笑。
卞和
(很惊讶地走入)你在干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
卞和妻
我正在缝一件小娃娃的衣服。
卞和
(走近,拿起衣服和针线,他试着用手去比婴儿的长度。)什么时候?
卞和妻
什么“什么时候”?唔,还有三个月。
卞和
动得厉害吗?
卞和妻
(带着奇异的微笑)厉害!我怀疑他也拿着小锄头小锤子在采玉呢!
卞和
(犹豫了半天,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我要出一趟远门!很远的远门。
卞和妻
(忽地站起)什么?母亲老了,又赶着孩子正要出世,你到哪里去?
卞和
我要去见楚国的国君。
卞和妻
什么——我知道,你不告诉我,可是我知道你一定有了什么事。
卞和
是的,一件极幸运也极不幸的事,我发现了一块玉——旷古以来所没有过的美玉。不知为什么,我感到我的一生都将因此而成为一出悲剧。可是,我不能推卸,上天要经由我的手传下这块宝贵的玉。
卞和妻
玉在哪里?
卞和
(默默地递上)
卞和妻
这里面真的有玉吗?
卞和
(半晌)师弟也是这么问的。
卞和妻
连师弟也不相信吗?
卞和
别人不会相信,但我的责任在使人相信。
卞和妻
这块玉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是有美好的生活吗?谁敢说我们这样活着不可以呢?去把这块玉丢掉吧!忘掉这块玉吧!或者,整个摆脱玉的行业吧!我们可以种田,我们可以做苦力——总之,离开这块玉,我害怕!
卞和
我不能——
卞和妻
对于未来,你没有预感吗?你忘了那些凤凰日夜的叫声吗?你不害怕吗?
卞和
我害怕,我预感到不幸,但是我不能丢弃这块玉。
卞和妻
(激动、愠怒而近乎尖叫)如果你见到楚王,如果楚王不相信,你知道后果会如何?
卞和
我知道——那是欺君之罪。
卞和妻
不,你不知道,你这一去,我们整个家就碎了——你不能不去吗?
卞和
我说过,我不能不去。
卞和妻
那么,把璞石凿开,让国君无可怀疑。
卞和
不能,我只是一个相玉的人,我不应该经手凿玉——尤其是这样宝贵的玉。我只能把它献给国君,献给社稷,如果他能认识这块玉,这块玉才算真正的被接受了。
卞和妻
你也能凿玉的——你为什么不能凿玉,大不了弄出条瑕疵,那又有什么关系。
卞和
我必须把整个的玉,连着璞石,一起呈献,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个人自己的认知。
卞和妻
你看,我们的米缸就要空了,我们的柴也将烧完了,楚宫还在很遥远的地方——玉算什么呢?难道生活不是一切吗?还有什么比生活更真实更辛酸的东西,玉究竟是什么呢?
卞和
玉比一切都可贵。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具体形象,玉帮助我们忽然之间了解我们自己
内在一切对美德的饥渴的需要。世间所有的珠宝都各自炫耀着它们璀璨的光辉,只有玉,是与佩带者合而为一的。用它的清洁,用它的温润,用它的沉重,用它的致密,随时随地提醒着佩带者,唤起他内在的善良。
卞和妻
(愤然)人类是邪恶的,他们并不善良——我们只好各人保护自己。(在她的愤怒里有一种霸气的母性,她想保护卞和)
卞和
是的,人类是邪恶的,但他们仍然是善良的,他们仍然是按着天神的形象而造的——人类在极大的邪恶中仍然渴望着善良。
卞和妻
那么,把玉留给我们自己吧!
卞和
不,这样的稀世珍宝,这样的宗庙神器,并不是上苍赐给我卞和的,它必须是天下人所共有的。——而今而后(扳着妻子的肩膀)请你看着我,请你饶恕我,请看这一张你所熟悉的、平静的、幸福的、年轻的脸,因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卞和妻
不,不要——
卞和
我曾答应你要和你共度一辈子柴米夫妇的生活,但现在不行了。请饶恕我,我已听到那神圣的召唤,我必须为这块旷古未有的美玉而活了,而今而后,我活着(欲泣)只有一件事,让人们相信世界上有一块玉。在污秽的,充满腐烂气味的世界上仍然有一块冰清如水的玉,一块清清洁洁的玉,一块完美无瑕的玉。
卞和妻
(良久,哽咽,和卞和一样,她终于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那么——去吧,但愿有人能认识你的玉。
卞和
我到后面去辞别母亲。
(选自《张晓风精选集》,张晓风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3月,有删节)
[注]①本剧改编自《韩非子》。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卞和原是一个普通的玉人,一生中三献璞玉,先后遭楚厉王断左足,楚武王断右足,最后被楚文王认同,他献的玉就是和氏璧。
1.梳理剧本中已经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矛盾冲突。(3分)
2.如果表演这幕剧,你会对画线句人物的语气语调做怎样的处理?(3分)
卞和
不,这样的稀世珍宝,这样的宗庙神器,并不是上苍赐给我卞和的,它必须是天下人所共有的。——而今而后(扳着妻子的肩膀)请你看着我,请你饶恕我,请看这一张你所熟悉的、平静的、幸福的、年轻的脸,因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
3.如果参演卞和妻这一角色,请你剖析该人物的内心世界。(3分)
▲
4.读完这幕剧,对于“献玉”这件事,同学们产生了分歧,请你以“对方辩友”的身份参与
辩论。(6分)
甲:对方辩友,我再次澄清一下我方观点:卞和实在不应该去献玉。自己的孩子就要生了,家里的米缸也就要空了,楚宫又那么遥远。放下美好的生活不过,抛家弃子;不去,又有谁知道呢?
你:
(1)▲
甲:可是,这样做,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呢?请对方辩友回答。
你:
(2)▲
参考答案
1.(3分)(1)师弟
(2)信不信有玉
(3)要不要献玉
2.(3分)第一句当读出坚决、肯定的语气,语调铿锵,不容置疑(1分)。第二句读出一种凄婉,对妻子的歉疚,语带哀求(1分)。末句“因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了”读出一份悲戚与无奈,语调低沉(1分)。
3.(3分)卞和妻已怀有身孕,她对安定、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有期待的(1分);所以听到卞和要献玉的决定,她先后以有没有玉,不幸的预兆,希望卞和忘掉玉、放弃玉,以及整个家要碎了等作出挽留(1分);最后,他对卞和的决心和责任感多少有了理解,在勉强与无奈中接受了自己的命运(1分)。
4.(6分)
(1)(3分)对方辩友,不去,也许确实没有人知道。可是卞和自己心里知道啊(1分)!他是一位玉人,他的责任就是相玉,现在上天已经让他发现了这块玉,他又如何能推卸责任放弃不去呢(1分)?这是上天要经由他的手传下的宝贵的玉,他有责任将玉献给国君,献给社稷(1分)。
(2)(3分)确实没有好处,但对方辩友!可是,好处不能仅仅指“为自己”啊(1分)!玉是美好的象征,帮助人们唤起自身内在的美德(善良)(1分)。还能让人们相信在这个污秽的世界里,存有完美和无瑕,这是多么珍贵的对世界的“好处”(1分)!
(三)
阅读下面一组关于“沉浸式戏剧”的材料,完成1~3题。(11分)
材料一
什么是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的概念最早源自于英国,近年来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热点。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戏剧中演员在台上、观众坐在台下的观演模式,从物理空间上打破了“第四面墙”,让观众也成为了舞台及表演的一部分;采取了互动式的观剧体验方式;并采用多线同时进行的叙事手法,观众可自主选择想要了解的角色和情节,跟随角色在表演空间中随意移动。这种特制的剧场环境和多线叙事的形式让观众有了不同以往的观看体验。
小贴士
“第四面墙”是什么?
第四面墙属于戏剧术语,是指一面在传统三壁镜框式舞台中虚构“墙”,一般舞台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舞台和观众席之间那堵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堵墙”。它的作用是将演员与观众隔开,使演员在表演时忘记观众的存在。
沉浸式戏剧把通常戏剧中的“第四面墙”重塑成了蜿蜒的走廊或热闹的舞池,目的不仅是给观众带来一场演出,更是为了创造一种特别的有参与感的体验。
材料二
中国首部实景360°全沉浸式演出《南京喜事》八月开演
备受瞩目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南京喜事》终于上线啦!
与以往演出不同,《南京喜事》将观众当成“最重要的角色”,每位观众在进入剧场前,都会拿到一套专属自己角色的精美古代服饰,在换装区换好服装后,会有专业演员饰演的“管家”,带你穿越熙南里街区,再步入剧场,这也成为南京熙南里街区内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南京喜事》为观众提供了8条完全不同的故事线,90分钟高密度剧情,以及21位专业演员组成的团队。当观众身着古装,进入某一条故事线后,就会“浸入”截然不同的视角里与演员交互,参与甚至决定剧情,让每一位观众都有参演“大片”的感觉。
在视觉效果方面,《南京喜事》的舞美置景不仅采用世界级、最新的多媒体技术,打造出五面屏360°的全沉浸感官体验,还高度地复原了数百年前南京大家族的宅院。观众穿上清末南京人的服装,欣赏云锦、梅花篆字、剪纸、空竹等难得一见的“南京特色”;听金陵方言,品南京味道,从“视、听、嗅、味、触”全感官来感受这场南京的文化,感受南京喜事,当一回“正儿八经”的南京人。
(以上材料选自网络)
1.《南京喜事》在哪些方面符合沉浸式戏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内容分点说明。(6分)
▲
2.小琪在微信公众号下面看到了网友对《南京喜剧》的各种评论。你根据这些评论,在官方微博下给主办方提了几条改进建议。(3分)
网友1:整体体验下来有哭有笑,每一房都有自己的坚守和追求。立意很温馨,八房人从最开始的各为一方,到最后合力努力给宁老爷贺寿,让人感动。
网友2:
南京本地户口有居民特惠票150元,外地户口没有……
网友3:
演员特别敬业,演技和情绪绝对无可挑剔。就可惜这个策划和故事线实在太过无聊。所谓沉浸式,也不过是偶尔演员会和你对对话,没什么意思……
网友4:一场演出参与人数太多了,每个人分到的互动机会太少。和同类型沉浸式戏剧武汉《知音号》、上海《不联之夜》比起来的话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网友5:演员的麦克风效果不好,大部分房间有背景音乐,演员说台词就听不太清。而且各房在自己房间活动时,室内场景没什么布置。不过演员的表演真的很到位,代入感强。
▲
3.看了上面的材料,小夏对沉浸式戏剧很感兴趣,他提出了几种节目创意。他的几个设计中,属于沉浸式戏剧表演的一项是(
)(3分)
A.
在学校报告厅舞台上搭建咸亨酒店的曲尺型柜台,同学们表演课本剧《孔乙己》。
B.
同学们从报告厅舞台走到观众席走道上,表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的游行片段。
C.
在清凉山公园,同学们邀请游客一起参与表演《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携妻游园。
D.
在大行宫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同学们表演《红楼梦》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片段。
参考答案:
1.(6分)答案示例:①沉浸式戏剧打破传统戏剧中演员在台上、观众坐在台下的观演模式/沉浸式戏剧打破舞台的“第四面墙”,《南京喜剧》没有观众席,演员和观众零距离接触;②沉浸式戏剧采取互动式的观剧体验方式,《南京喜剧》的观众进入某一条故事线后,就会跟演员互动,参与甚至决定剧情;③沉浸式戏剧采用多线同时进行的叙事手法,
《南京喜剧》有8条故事线,观众可自主选择任意一条故事线参与。(一点2分,特点1分,《南京喜剧》相关材料1分,意近即可)
2.(3分)答案示例:①优化剧本情节和人物设定;②适当减少每个场次的观众数量/适当增加多形式互动环节;③制定更合理的价格策略;④对服装、道具、场景等进行升级改造……(有针对性,建议合理,答出一点得1分;不分点作答扣1分)
3.(3分)C
卞和
卞和妻
能不能识玉
楚王
(1)▲
(2)▲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戏剧阅读
【考情分析】
1.考试的选文很可能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或根据小说名著改编的戏剧有联系,这样考生就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了解与考试内容相关的前后情节和背景材料。
2.从各地的模拟题来看,戏剧阅读主要根据戏剧的文体特征来命题,其中,分析戏剧冲突、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戏剧语言是命题热点。
【备考建议】
1.抓住特征,理清戏剧冲突。把握住了戏剧冲突,就等于抓住了总纲,纲举而其目自张。
2.紧扣文本,品味戏剧语言。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学会了品味戏剧语言,就拥有了鉴赏戏剧人物和理解戏剧主旨的一把“钥匙”。
3.欣赏人物形象。在了解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这一点与小说类似。
?
阅读要领
一、知戏剧文体知识——读文之基础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现形式来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等;
从作品的容量来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从演出场合来看,可以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三要素
一是戏剧冲突;二是人物语言;三是舞台说明。
4.戏剧的基本要素
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生活、塑造典型人物、揭示社会矛盾,从而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审美效果和社会教育的目的。
5.戏剧的语言
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6.剧本结构形式
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7.戏剧文学的三大特点
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二、懂戏剧阅读步骤——读文之要诀
戏剧读文“2要领”:
1.透过故事,把握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创作剧本必须展示冲突,阅读剧本必须把握冲突。把握了戏剧冲突,也就牵住了全剧的“牛鼻子”。把握戏剧冲突,先从了解戏剧情节入手,再分析冲突性质,从而把握戏剧主题。
2.揣摩台词,分析戏剧语言
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
?
【真题演练】
(一)
戏剧社的同学们准备排演萧红的哑剧《民族魂鲁迅》,请你和他们一起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创作剧情。
民族魂鲁迅(节选)
萧红
第一幕
人物
少年鲁迅
当铺掌柜甲、乙
蓝皮阿五
何半仙
单四嫂子
孔乙已
第一幕
剧情
六十年前的八月三日,鲁迅先生生在浙江绍兴府。
他的父亲姓周,母亲姓鲁。鲁迅先生的真姓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这哑剧的第一幕是说明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他亲身所遇的、亲眼所见的周围不幸的人群。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地面上来,他们怎样的求活,他们怎样的死亡。这里有庸医误人的何半仙,有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有吃揩油饭的蓝皮阿五……
鲁迅小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生病,鲁迅便不得不出入在典当铺子的门口。
鲁迅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想改良我们这民族性,想使我们这老大的民族转弱为强。
第一幕
表演
舞台开幕时,是一片漆黑。
黑暗中渐渐地有一颗星星出现了,越来越亮,又渐渐隐去。
黑幕拉开,舞台有个高高的当铺柜台,柜台上面摆着一个浑圆的葫芦,一个毡帽大小的一把酒壶。当铺门口西边有一张桌子,桌子裙是一张白布,什么字也没有写。东边是两件破棉袄乱放在那里。近当铺门口有个小石狮子的下马石,是早年给过路人栓马用的,下马石旁边立着一根红色的花柱。柱顶上有块招匾,写个很大的“押”字
开幕后,哑场片刻。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换,非市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没有,又将小孩爱抚地抱在怀里。流泪,用手摇小孩,看天,做祈祷的样子,掠发,擦汗,又检视小孩。
蓝皮阿五上,形状鬼票,以背向后退,做手势和别人讲话,手势表示下面的意思;小孤孀,好凄凉,我明天,和你痛痛快喝一场。。。咸亨酒店,半斤不够,一个人得喝三斤,明天见……正退在石狮子上,差一点没有和单四嫂子相撞。
看见了单四嫂子,又看见了她病了的孩子,故作惊奇的样子,又表同情的样子。国这的国事单四嫂子想找个医生给孩子看病。
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专来于自己调转过来,桌裙上写“何半仙神医,男妇儿科,老祝由科,专售败鼓皮散,立消水鼓,七十二般鼓胀”。桌于后钻出何半仙来,头戴帽题,身穿马褂,手拿小烟袋,指甲三寸长,满身油清;来上放一个小枕头。单四嫂子走过去,把孩子给他看。
何率仙看了以为没有什么,做手势说得消一消火,吃两帖就好了。
单四嫂子掏钱给他。
何半仙认为还差三十吊。单四嫂子解下包孩子的袍皮托蓝皮阿五去当。
蓝虔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原来葫芦是秃头的秃顶,酒查是那一个的毡帽。
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走在小石狮子面前,他用脚一踢,石那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已,他用手在舞台上滕行着走来走去。
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
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习难,故意挪揄。
掌柜甲以为:哈哈你又来了。掌柜己便作态着来数落,昨天来,今天又来,明天还要来的。
掌柜甲认为货色不好,显出很不愿意收的样子。掌柜己以为这已是老主顾,收是可以收,但得典费从廉。
掌柜甲以为,你和他何必斟斤驳两,你反正从廉从优,他都得典的,你索兴摆个面孔给他看就完了。
掌柜己以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掌柜甲不服气,把掌柜乙推开,伸出一只手来表示只肯给四十吊。掌柜己趁势又钻出头来,把掌柜甲推开,伸出手来表示肯出五十吊。掌柜甲又把他推开,神手只肯出四十吊。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不言不动不笑……直到他们要完了,收了钱便走了。
鲁迅走过何半仙那儿的时候,孔乙已追着他讨钱。鲁迅给了他,下。
小孔乙己掏出酒瓶来饮酒,何半仙上前争看他手中的钱。舞台渐暗。
(选自《八月天》,有删改)
1.
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
2.
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参考示例,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为演员解说怎样将人物的“疲倦”表演出来。
示例:
(剧本)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地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剧本]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表演解说]
【戏剧形象]】
3.
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此呆板?请说明理由。
【戏剧评议】
4.
别本写道“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读了剧本,你认为整幕剧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剧本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剧情创作】
5.
同学们想把(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也搬上舞台,请参考第一幕“剧情”的写法,根据备选篇目内容和剧情要点,撰写一幕“剧情”。(不少于150字)
剧情要点◎主角的情况◎配角的情况◎对这一幕戏的思考
备选:
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藤野先生》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5分)
和氏璧①(第四场)
张晓风
卞和妻坐在灯前,腹部微微隆起,正在缝一件小小的衣服,面带微笑。
卞和
(很惊讶地走入)你在干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
卞和妻
我正在缝一件小娃娃的衣服。
卞和
(走近,拿起衣服和针线,他试着用手去比婴儿的长度。)什么时候?
卞和妻
什么“什么时候”?唔,还有三个月。
卞和
动得厉害吗?
卞和妻
(带着奇异的微笑)厉害!我怀疑他也拿着小锄头小锤子在采玉呢!
卞和
(犹豫了半天,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我要出一趟远门!很远的远门。
卞和妻
(忽地站起)什么?母亲老了,又赶着孩子正要出世,你到哪里去?
卞和
我要去见楚国的国君。
卞和妻
什么——我知道,你不告诉我,可是我知道你一定有了什么事。
卞和
是的,一件极幸运也极不幸的事,我发现了一块玉——旷古以来所没有过的美玉。不知为什么,我感到我的一生都将因此而成为一出悲剧。可是,我不能推卸,上天要经由我的手传下这块宝贵的玉。
卞和妻
玉在哪里?
卞和
(默默地递上)
卞和妻
这里面真的有玉吗?
卞和
(半晌)师弟也是这么问的。
卞和妻
连师弟也不相信吗?
卞和
别人不会相信,但我的责任在使人相信。
卞和妻
这块玉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是有美好的生活吗?谁敢说我们这样活着不可以呢?去把这块玉丢掉吧!忘掉这块玉吧!或者,整个摆脱玉的行业吧!我们可以种田,我们可以做苦力——总之,离开这块玉,我害怕!
卞和
我不能——
卞和妻
对于未来,你没有预感吗?你忘了那些凤凰日夜的叫声吗?你不害怕吗?
卞和
我害怕,我预感到不幸,但是我不能丢弃这块玉。
卞和妻
(激动、愠怒而近乎尖叫)如果你见到楚王,如果楚王不相信,你知道后果会如何?
卞和
我知道——那是欺君之罪。
卞和妻
不,你不知道,你这一去,我们整个家就碎了——你不能不去吗?
卞和
我说过,我不能不去。
卞和妻
那么,把璞石凿开,让国君无可怀疑。
卞和
不能,我只是一个相玉的人,我不应该经手凿玉——尤其是这样宝贵的玉。我只能把它献给国君,献给社稷,如果他能认识这块玉,这块玉才算真正的被接受了。
卞和妻
你也能凿玉的——你为什么不能凿玉,大不了弄出条瑕疵,那又有什么关系。
卞和
我必须把整个的玉,连着璞石,一起呈献,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个人自己的认知。
卞和妻
你看,我们的米缸就要空了,我们的柴也将烧完了,楚宫还在很遥远的地方——玉算什么呢?难道生活不是一切吗?还有什么比生活更真实更辛酸的东西,玉究竟是什么呢?
卞和
玉比一切都可贵。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具体形象,玉帮助我们忽然之间了解我们自己
内在一切对美德的饥渴的需要。世间所有的珠宝都各自炫耀着它们璀璨的光辉,只有玉,是与佩带者合而为一的。用它的清洁,用它的温润,用它的沉重,用它的致密,随时随地提醒着佩带者,唤起他内在的善良。
卞和妻
(愤然)人类是邪恶的,他们并不善良——我们只好各人保护自己。(在她的愤怒里有一种霸气的母性,她想保护卞和)
卞和
是的,人类是邪恶的,但他们仍然是善良的,他们仍然是按着天神的形象而造的——人类在极大的邪恶中仍然渴望着善良。
卞和妻
那么,把玉留给我们自己吧!
卞和
不,这样的稀世珍宝,这样的宗庙神器,并不是上苍赐给我卞和的,它必须是天下人所共有的。——而今而后(扳着妻子的肩膀)请你看着我,请你饶恕我,请看这一张你所熟悉的、平静的、幸福的、年轻的脸,因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卞和妻
不,不要——
卞和
我曾答应你要和你共度一辈子柴米夫妇的生活,但现在不行了。请饶恕我,我已听到那神圣的召唤,我必须为这块旷古未有的美玉而活了,而今而后,我活着(欲泣)只有一件事,让人们相信世界上有一块玉。在污秽的,充满腐烂气味的世界上仍然有一块冰清如水的玉,一块清清洁洁的玉,一块完美无瑕的玉。
卞和妻
(良久,哽咽,和卞和一样,她终于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那么——去吧,但愿有人能认识你的玉。
卞和
我到后面去辞别母亲。
(选自《张晓风精选集》,张晓风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3月,有删节)
[注]①本剧改编自《韩非子》。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卞和原是一个普通的玉人,一生中三献璞玉,先后遭楚厉王断左足,楚武王断右足,最后被楚文王认同,他献的玉就是和氏璧。
1.梳理剧本中已经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矛盾冲突。(3分)
2.如果表演这幕剧,你会对画线句人物的语气语调做怎样的处理?(3分)
卞和
不,这样的稀世珍宝,这样的宗庙神器,并不是上苍赐给我卞和的,它必须是天下人所共有的。——而今而后(扳着妻子的肩膀)请你看着我,请你饶恕我,请看这一张你所熟悉的、平静的、幸福的、年轻的脸,因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
3.如果参演卞和妻这一角色,请你剖析该人物的内心世界。(3分)
▲
4.读完这幕剧,对于“献玉”这件事,同学们产生了分歧,请你以“对方辩友”的身份参与
辩论。(6分)
甲:对方辩友,我再次澄清一下我方观点:卞和实在不应该去献玉。自己的孩子就要生了,家里的米缸也就要空了,楚宫又那么遥远。放下美好的生活不过,抛家弃子;不去,又有谁知道呢?
你:
(1)
甲:可是,这样做,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呢?请对方辩友回答。
你:
(2)
(三)
阅读下面一组关于“沉浸式戏剧”的材料,完成1~3题。(11分)
材料一
什么是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的概念最早源自于英国,近年来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热点。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戏剧中演员在台上、观众坐在台下的观演模式,从物理空间上打破了“第四面墙”,让观众也成为了舞台及表演的一部分;采取了互动式的观剧体验方式;并采用多线同时进行的叙事手法,观众可自主选择想要了解的角色和情节,跟随角色在表演空间中随意移动。这种特制的剧场环境和多线叙事的形式让观众有了不同以往的观看体验。
小贴士
“第四面墙”是什么?
第四面墙属于戏剧术语,是指一面在传统三壁镜框式舞台中虚构“墙”,一般舞台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舞台和观众席之间那堵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堵墙”。它的作用是将演员与观众隔开,使演员在表演时忘记观众的存在。
沉浸式戏剧把通常戏剧中的“第四面墙”重塑成了蜿蜒的走廊或热闹的舞池,目的不仅是给观众带来一场演出,更是为了创造一种特别的有参与感的体验。
材料二
中国首部实景360°全沉浸式演出《南京喜事》八月开演
备受瞩目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南京喜事》终于上线啦!
与以往演出不同,《南京喜事》将观众当成“最重要的角色”,每位观众在进入剧场前,都会拿到一套专属自己角色的精美古代服饰,在换装区换好服装后,会有专业演员饰演的“管家”,带你穿越熙南里街区,再步入剧场,这也成为南京熙南里街区内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南京喜事》为观众提供了8条完全不同的故事线,90分钟高密度剧情,以及21位专业演员组成的团队。当观众身着古装,进入某一条故事线后,就会“浸入”截然不同的视角里与演员交互,参与甚至决定剧情,让每一位观众都有参演“大片”的感觉。
在视觉效果方面,《南京喜事》的舞美置景不仅采用世界级、最新的多媒体技术,打造出五面屏360°的全沉浸感官体验,还高度地复原了数百年前南京大家族的宅院。观众穿上清末南京人的服装,欣赏云锦、梅花篆字、剪纸、空竹等难得一见的“南京特色”;听金陵方言,品南京味道,从“视、听、嗅、味、触”全感官来感受这场南京的文化,感受南京喜事,当一回“正儿八经”的南京人。
(以上材料选自网络)
1.《南京喜事》在哪些方面符合沉浸式戏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内容分点说明。(6分)
▲
2.小琪在微信公众号下面看到了网友对《南京喜剧》的各种评论。你根据这些评论,在官方微博下给主办方提了几条改进建议。(3分)
网友1:整体体验下来有哭有笑,每一房都有自己的坚守和追求。立意很温馨,八房人从最开始的各为一方,到最后合力努力给宁老爷贺寿,让人感动。
网友2:
南京本地户口有居民特惠票150元,外地户口没有……
网友3:
演员特别敬业,演技和情绪绝对无可挑剔。就可惜这个策划和故事线实在太过无聊。所谓沉浸式,也不过是偶尔演员会和你对对话,没什么意思……
网友4:一场演出参与人数太多了,每个人分到的互动机会太少。和同类型沉浸式戏剧武汉《知音号》、上海《不联之夜》比起来的话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网友5:演员的麦克风效果不好,大部分房间有背景音乐,演员说台词就听不太清。而且各房在自己房间活动时,室内场景没什么布置。不过演员的表演真的很到位,代入感强。
▲
3.看了上面的材料,小夏对沉浸式戏剧很感兴趣,他提出了几种节目创意。他的几个设计中,属于沉浸式戏剧表演的一项是(
)(3分)
A.
在学校报告厅舞台上搭建咸亨酒店的曲尺型柜台,同学们表演课本剧《孔乙己》。
B.
同学们从报告厅舞台走到观众席走道上,表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的游行片段。
C.
在清凉山公园,同学们邀请游客一起参与表演《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携妻游园。
D.
在大行宫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同学们表演《红楼梦》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片段。
卞和
卞和妻
能不能识玉
楚王
(1)▲
(2)▲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