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曲靖市麒麟区第十一中学
酬 乐天 扬州 初逢 席上 见赠
酬谢、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白居易
地点是在扬州
久别之后,再次相逢。
赠给我
题目的意思是说刘禹锡作诗应答白居易在扬州同自己初逢时即席所作的“赠诗”。
解题目
刘禹锡作诗应答白居易在扬州同自己初逢时即席所作的“赠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主旨:
表达诗人对刘禹锡的深深理解和真诚劝慰,同时也对其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写作背景
知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曾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的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中唐诗坛别开生面之作。又通医学、哲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七言律诗
押en韵
读古诗
译大意品文章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1.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巴山楚水”代指被贬谪之地的荒凉;
“二十三年”被贬谪的时间之长;“弃置身”三个字,点明被放逐。
写出了长期遭贬被朝廷冷落的坎坷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之情。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诗的哪句话?
承接白居易的诗“二十三年折太多”。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回到故乡,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以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刘禹锡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岁月流逝之感。
(1)用典
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借助注释把它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2)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
“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3)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对旧友的怀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回归之后悲痛怅惘的心情。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1)“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
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3)作者借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豁达开朗的襟怀。
(2)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
这两句诗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充满了哲理——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无限美好。
(4)此联被后人赋予的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5)赏析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千帆过”“万木春”的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和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表现出诗人乐观豁达(豁达开朗)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3)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
(6)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万棵树竞相争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君指:
歌一曲指:
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尾联有什么作用?
尾联是点睛之笔,点明酬答之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意志坚定,进取向上和乐观豁达的精神。
课堂小结
坎坷遭遇——渲染——心酸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展望未来——写景——豁达
点明题意——抒怀——昂扬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辛酸愤懑,坚定乐观
小结:作者借酒作诗答谢友人,写了自己被贬的坎坷经历,书法愤懑心情和无限感慨,同时,也表明自己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形象写照。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点明酬答之意,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共勉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课堂训练
4.这首诗的作者是 ,字 , 朝文学家,哲学家,有“ ”之称。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白居易
刘禹锡
梦得
唐
诗豪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
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
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①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事物必
将替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2分)
【答案】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作者刚健昂扬的精神。(意思对即可。2分)
8.(2014河南备用题)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案】从辛酸(凄凉、愤懑、怅惘)变得乐观(豁达)。(2分)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9,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2分)
【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示例二: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示例三: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示例四: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1,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D
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B
A
3,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4,对《酬乐天》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C
5,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
6,下列对于《酬乐天》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沉浮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D
A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二两句将漫长凄苦的贬谪生活高度浓缩,抒情委婉细腻,极富感染力。
B 三四两句接连用典,言简义丰,含蓄地表达了思念怨愤与无奈之情。
C 五六两句以“沉舟”“病树”自喻,展示了生活的哲理。
D 全诗前半部伤感低沉,后半部开朗昂扬,情思跌宕,和谐完整,沉郁中更见豪放。
8.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D
9,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A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遭贬流放的经历。
B.颔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听着幽幽笛声而勾起对旧友的怀念。
C.颈联写诗人对待世事变迁、仕宦沉浮的达观态度。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赠诗的题意。
B
1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作者慨叹自己谪居地点的荒僻以及时间之长。
B.第二句中作者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故友的沉痛悼念。
C.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倍感其惆怅之心情,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其愤世嫉俗之郁闷之情。
D.末句体现作者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
C
12,以下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烂柯人”这一典故表达诗人回归后的生疏和惆怅心情。
B.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升迁的豁达襟怀。
C.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要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的想法。
D.从该诗内容看,诗人在白居易的鼓舞下,重新恢复了丧失已久的对生活的期望。
D
13,下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中的“凄凉”是贯穿全诗的感情线索。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D.全诗借白居易对自己际遇的同情作答,着重抒写自己在被贬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感情,表现了诗人绝不衰绝的豪迈精神。
A
14,选择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怀旧空吟闻笛赋”用了有关向秀的典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了诗人要振奋精神的决心;
D.这首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送别诗中优秀之作。
D
15,对《酬乐天》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颔联运用了一个典故“闻笛赋”,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颔联用“烂柯人”之典表达了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
D、尾联是本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个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