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精练——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详细解答)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精练——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详细解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8 10: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精练
一、单选题
某同学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水蒸气
D.
氧气
你曾参与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中,下列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A.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B.
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
C.
干燥的玻璃对着人体呼出的气体,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
D.
人呼出的气体中已经不再含有氧气
在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且不被人体吸收
B.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少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区分一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可行的方法是
闻气味
观察颜色
分别倒入等量的石灰水并振荡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
B.
C.
D.
全部
在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比空气中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明显增加的是
A.
氧气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氮气
D.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根据操作和现象,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
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用导管从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引出一缕“白烟”,点燃形成子火焰。据此实验,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子火焰处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根据操作和现象,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
B.
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
C.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
D.
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点燃蜡烛时,下列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D.
燃烧时产生黑烟,熄灭瞬间产生白烟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熔化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二、填空题
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图A所示,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
______
填“B”或“C”装置,你的理由是
______

A.在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B.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
C.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当你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发现玻璃片表面有
______
出现,证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______

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首先,由
______
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秒,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然后,由
______
填“A”或“B”导管吹气约20秒,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
______
填“高”或“低”。
点燃一支蜡烛,观察火焰分________层;其中最亮的是________。观察燃烧的蜡烛,你还看到哪些现象:________。
蜡烛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三、实验题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硬度????????????????????。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
?
?
?
?
?
?
?
?
??,说明??????????????
?
?
?
?????????????????再把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2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某同学要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向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该同学记录了以下实验现象:
A.燃着的小木条火焰变小直至熄灭
B.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C.玻璃片上有小水珠
D.燃着的小木条火焰无变化
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实验报告,找出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的对应关系将实验现象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并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四、探究题
某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方法收集到一瓶呼出气体,用图2装置测定该呼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中气体压强______填“”“”或“”大气压强。
若要测出瓶中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数据有量筒中水的体积的变化值和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某同学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他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由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所以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
B.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故B正确;
C.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较多,干燥的玻璃对着人体呼出的气体,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故C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氧气,故D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略
4.【答案】A
【解析】解: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均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
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分别倒入等量的石灰水并振荡,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呼出的气体,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可以鉴别。
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呼出的气体,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可以鉴别。
故可以鉴别。故选:A。
5.【答案】C
【解析】解:由于呼吸作用,含量比空气中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减少,稀有气体、氮气的量不变。
故选:C。
6.【答案】C
【解析】解:在空气中氮气约占,通过呼吸作用一部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不变。所以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解:A、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不符合题意;
B、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不符合题意;
C、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所以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D
【解析】解: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是水蒸气冷凝成水雾,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答案】C
【解析】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故A选项错误;子火焰处石蜡蒸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B选项错误;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能太长,如果导管太长,由于温度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故
C选项正确;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仍主要为石蜡蒸气,故D选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A、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石蜡很容易被小刀切断,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可以研究石蜡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石蜡放入水中,可以探究能否溶于水,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秒后取出,可以说明蜡烛火焰的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借助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的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B。
12.【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最外层火焰最明亮,故A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不是实验现象,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故C错误;刚熄灭蜡烛时,烛芯会飘出一缕白烟,而不是白雾,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冷凝得到的石蜡固体,故D错误。
13.【答案】C?
必须在同一体积内,相同操作下,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解析】解:依据对比实验方法,本实验的变量为空气和呼出气体,则需要控制其它量都相同,则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很少,实验现象基本上无明显变化,如不盖上玻璃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使与石灰水反应产生更多的浑浊,这样就没法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则选C装置的理由是必须在同一体积内,相同操作下,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故填:必须在同一体积内,相同操作下,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依据对比实验方法,变量为空气和呼出气体,其它量都相同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主要是利用对比分析法及实验图示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4.【答案】水雾?
水蒸气
【解析】解:呼吸作用发生时除氧气与二氧化碳发生气体交换外,人体还会通过呼出的气体排泄掉一定量的水分,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时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水雾.
故答案为:水雾;水蒸气
呼吸作用发生时除氧气与二氧化碳发生气体交换外,人体还会通过呼出的气体排泄掉一定量的水分.
15.【答案】A?
B?

【解析】解:要从导管中吸气,只能从A,空气的中的二氧化碳因含量较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首先由导管A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无变化,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
要从导管中吹气,可从B吹入,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由导管B吹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综合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故答案为:


高。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结合呼吸作用是人体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三;内焰;石蜡熔化,有蜡油
【解析】
点燃一支蜡烛,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其中最亮的是内焰,观察燃烧的蜡烛,还有石蜡熔化,有蜡油等现象。
故答案为:三;内焰;石蜡熔化,有蜡油。??
17.【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蜡烛的组成,解题关键是熟知蜡烛的组成。
【解答】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
18.【答案】小;小
;外焰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蜡烛燃烧生成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19.【答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B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E
D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A
C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20.【答案】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集气瓶的容积
【解析】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大气压强。
要测出瓶中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数据有量筒中水的体积的变化值和集气瓶的容积。
故答案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集气瓶的容积。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测出瓶中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原理,利用红磷在呼出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当打开弹簧夹时,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就会被压入瓶中,进行分析解答。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