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8 16:4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目录: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一)原始农耕和畜牧产生以前
1.特点: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
2.表现:
(1)采集渔猎: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
(2)生产工具: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
(3)生活方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4)妇女地位:生育抚养后代、采集植物果实,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
(二)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食物生产,农业革命
1.背景:
①在长期采集和渔猎中,人类逐渐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②特定气候特定区域:第四纪冰川期影响适度的地球中纬度地区。
2.时间:大约1万年前
3.表现:
①农耕:
②畜牧:



大 欧

东亚农作物:
水稻、粟(小米)、大豆

家畜:猪、鸡、水牛




亚 洲

西
西亚农作物:
小麦、大麦、豆类
家畜:狗、绵羊、
山羊、猪、牛
东南亚
农作物:豆类、芋头、甘薯、柚子、香蕉、柑橘
亚马孙河流域农作物:甘薯、花生
西

西非
农作物:甘薯、秋葵、黑豆

中美洲
农作物:玉米、
豆类、胡椒、
南瓜、番茄
平 洋

印 度 洋



南美安第斯山脉农作物:马铃薯、玉米、豆类
家畜:羊驼等


东非
农作物:甜高粱
家畜:牛、绵羊、山羊





农作物、家畜传播大致方向
洲界
{BDBED569-4797-4DF1-A0F4-6AAB3CD982D8}地区
农耕
畜牧业
东亚
水稻、粟
猪、狗(距今7000年前)
西亚
小麦、大麦
绵羊、山羊、牛(距今9000年前)
中美洲
玉米、甘薯、马铃薯
骆马、羊驼、火鸡(距今6000年前)
农业产生的表现:
(二)原始农耕和畜牧(农业)出现:食物生产,农业革命
1.背景:
2.时间:
3.表现:①农耕: ②畜牧:
4.意义
(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增加了食物供应,改善了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2)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①从迁徙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②手工业独立出现;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3)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科学
(4)生产关系发生变化:①男子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②剩余产品增加、私有制出现,国家应运而生。
1.概况: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2.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1)食物生产: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2)社会生活
①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②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3.古代中国
(1)食物生产: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2)社会生活
①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
②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③秦以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铁农具
耦犁
曲辕犁


4.古希腊
(1)食物生产: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根据地区特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或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2)社会生产
①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②斯巴达人将征服的希洛人全部交为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的农业劳动。
雅典瓷瓶(前6世纪)
5.古罗马
(1)食物生产: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核葡萄
(2)社会生活:古罗马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浙破产。
6.美洲
(1)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2)社会生活: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地 区
种植农作物(农业)
驯化饲养(畜牧业)
社会生活
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小麦、大麦
绵羊、山羊、牛
《汉谟拉比法典》,用法律规范农业生产
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小麦、大麦、高粱
绵羊、山羊、牛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崇拜太阳神和尼罗河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小麦、水稻
牛、鸡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古中国文明)
水稻、粟、黍、高粱、大豆
猪、马、牛、羊、鸡、狗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
欧洲爱琴海(古希腊文明)
小麦、大麦、葡萄、橄榄
谷物与蔬菜轮作
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玉米、甘薯、马铃薯、蚕豆、南瓜
骆马、羊驼、火鸡
太阳金字塔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农业产生
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产生
贫富分化
阶级产生
氏族首领
战俘
自由民
奴隶
奴隶主
国家产生
富人
穷人
调节冲突
农业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问题探究】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
恩格斯描写的是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时期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化;
主要表现为贫富分化和阶级的产生,私有制的确立瓦解了原始社会组织。
课堂小结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生产关系的变化
农业产生之前:采集渔猎
原始农业产生
生产工具:木、骨和石等材料制成
生活方式: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占主导;群居
时间:大约1万年前
三大起源中心:东亚、西亚和中美洲
影响:促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
亚洲:西亚的两河流域
东亚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非洲:尼罗河流域
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
美洲:阿兹特克
男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
课堂小结
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习近平(2019年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发言)
1.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
A.1万年 B.5 000年
C.3 000年 D.2 000年
【解析】选A。距今约1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变,故选A。其他时间均不符合题意。
课堂检测
2.据记载,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先民们经历了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 (  )
A.原始种植业发展的艰难 B.神农氏成为农业的始祖
C.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D.先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解析】选A。从题干“先民们经历了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的过程”,可以想象到原始种植业发展的艰难,故选A。材料并未说明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分离,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发展过程,没有提到生存环境,D错误。
3.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的是 (  )
A.玉米 B.番薯 C.辣椒 D.水稻
【解析】选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