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甘薯
马铃薯
番茄
可可豆
花生
南瓜
辣椒
图片中的这些农作物都是大家餐桌上比较常见的,他们的原产地属于哪里?请大家阅读教材,有哪些物种是由旧大陆传入新大陆的?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
物种交流
1601年法国植物学家克鲁索著作中的马铃薯木刻图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示意图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二)表现:
1、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1)在欧洲
①玉米马铃薯:由观赏到粮食和饲料作物,17世纪玉米仅次于小麦传遍欧
洲各国。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②甘薯: 引入欧洲后,传播缓慢。
1526年,甘薯被西班牙人引入,从那里传入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比利时,接着传入英国。甘薯在欧洲的传播比较缓慢。一段时期内与马铃薯一样受到误解, 被认为含有催欲素。17世纪,甘薯在西班牙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欧洲,由于饮食习惯和地理条件,甘薯始终不如马铃薯那么普及。
(2)在中国
①玉米: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
已遍布全国。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
--- [清]《汉中府志》
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
--- [清]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有人认为中国引种玉米的时间早于发现新大陆的时间。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且元代尚食局有御麦面,从而认为元代已有玉米。明代兰茂(1397—1476)的《滇南本草》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通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或小儿吹着,或睡卧压着,乳汁不通。”根据兰茂生平,也认为玉米引进当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
有学者考证认为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后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记载有关玉米的任何迹象。所以玉米应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
②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2、蔬菜作物
(1)番茄
①在欧洲:
美洲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物,
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
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②在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2)辣椒
①在欧洲: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②在中国: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思考辣椒传入中国在西南和中南地区流行的原因,又是如何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气候潮湿,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湿气侵人。辣椒有驱风寒、祛风湿的功效,吃辣椒可祛湿抗潮。且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适宜种植。
辣椒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辣椒融入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辣椒象征中国革命与文学艺术的巧妙联系。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小麦水稻在美洲的传播
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物品种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
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禽畜在美洲的传播
欧洲移民把鸡、牛、羊、马、猪、驴等禽畜传入了美洲,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一)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是世界人口激增。
1、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玉米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
2、小麦在北美的推广,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种类。
3、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外,还改善了家禽、家畜的营养,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 克罗斯比将其称为“ 哥伦布大交换”, 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相信,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查尔斯·曼恩著《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如果农业和资本主义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跨越”的话,那么或许我们应该在两者之间再增加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全球贸易,大约出现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不均衡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它导致食糖、烟草、香料和资金在各个地区之间流动。 没有全球贸易, 就没有资本主义; 没有资本主义, 就没有工业革命—— 至少工业革命会改头换面。”
——安德鲁·玛尔.著《BBC世界史》
(三)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北美地区的水稻绝大部分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在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盈余投入市场销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1、食草的马牛羊来到美洲,繁殖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明清时期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使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滩涂、沙地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
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课堂小结
新航路开辟的食物物种交流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粮食作物的传播
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
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
蔬菜的传播
番茄、辣椒先后传入欧洲中国
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小麦、水稻、苹果
畜禽的传入:牛、驴、骡、猪、羊、鸡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是世界人口激增。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1.一群法兰克人穿着东方服装,坐在地毯上进食,他们享用以前欧洲从来没有的可可、玉米、马铃薯等,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14—15世纪 B.15—16世纪
C.17—18世纪 D.18世纪中期
【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传入欧洲,故选B。
课堂检测
2.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传入中国、非洲等地的美洲独有物种中除甘薯、马铃薯、辣椒、花生等之外,还有 ( )
A.棉花 B.玉米 C.小麦 D.橄榄
【解析】选B。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故选B。
3.民以食为天。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能够传遍世界,主要得益于 ( )
A.郑和下西洋 B.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宗教改革
【解析】选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促进了物种的交流,故选C。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4.新航路开辟后,将可可、马铃薯、玉米和烟草等作物带进欧洲的是( )
A.西班牙人 B.美国人
C.英国人 D.荷兰人
【解析】选A。西班牙殖民的主要方向是美洲(除巴西外)。可可、马铃薯、玉米和烟草等作物来自美洲。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