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 课前预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 课前预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8 11: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狼牙山五壮士
一、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日( )(kòu)   ( )本(fù)    ( )动(lūn)
一( )(ɡuàn) ( )盘(qí) ( )崖(xuán)
( )腾(fèi) 山( )(jiàn) 冰( )(báo)
( )立(yì) 喜( )(yuè) ( )服(qū)
手( )( )(liú dàn)
二、形近字注音组词
  
三、写出近义词
全神贯注——( ) 险要——( )
斩钉截铁——( ) 屹立——( )
四、重点词语理解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五、重点句子品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六、疑难探究
1.课文故事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2.文章在描写五壮士的战斗场面时,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运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七、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2):( ):
第三部分(3):( ):
第四部分(4、5):( ):
第五部分(6~9):( ):
八、课文回顾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 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 和 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 ,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 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6  狼牙山五壮士 答案提示
一、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日寇(kòu)    副本(fù)    抡动(lūn)
一贯(ɡuàn) 棋盘(qí) 悬崖(xuán)
沸腾(fèi) 山涧(jiàn) 冰雹(báo)
屹立(yì) 喜悦(yuè) 屈服(qū)
手榴弹(liú dàn)
二、形近字注音组词
    
三、写出近义词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险要——险峻
斩钉截铁——当机立断  屹立——矗立
四、重点词语理解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斩钉截铁: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本文指敌人掉下山涧而亡。
五、重点句子品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一个“斩钉截铁”和一个“走”字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对群众和连队深切的爱;“热血沸腾”“紧跟”两个词表现了战士们坚决的态度。作者从侧面描写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动作,表明为了群众和连队的安全,他们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抢前”“夺过”“猛地举起”“喊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班长马宝玉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有效地利用各种武器歼灭敌人的情景,表现了他机智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用石头砸”这个举动写出了班长的机智善战。“砸”字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六、疑难探究
1.课文故事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文章在描写五壮士的战斗场面时,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运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有层次感,有画面感,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七、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2):写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简略介绍了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写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
第五部分(6~9):写五位战士完成任务后英勇跳下悬崖。
八、课文回顾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