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一、历史上的疫病
1.概念: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病、战争、饥荒”
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
这其中最悲剧的是传染病,由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战争、饥荒死亡的人数要多。
2.疫病种类
(1)天花:
①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
②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
③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得过天花;
④感染天花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康熙很小就已出过天花并且幸存下来,这意味着他以后再不会得天花了。于是,他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人选。
彼得二世
路易十五
死于“君主的克星”——天花
(2)鼠疫:
①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了3个世纪,导致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3.疫病的影响:
(1)经济: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饥荒发生;
(2)政治: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导致政治变动和王朝更替。
(3)思想:造成精神冲击,信仰危机,促进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
(4)军事:疫病可以影响战争走向: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疫病流行而导致战争失败或罢兵。
②疫病流行兵员大减,影响战争进程。
③军队远征,异地传播疾病,难民流动,扩大疾病传播范围,使战乱灾难更加严重。
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进行细菌战争。
(5)医学:客观上促进了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
记忆2分钟
4.疫病防治
(1)古代:
1)重视公共卫生
①古罗马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②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
2)防治疫病的方法
①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②中国古人发明的人痘接种防治天花,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结果不可控,会引发天花,依靠个人身体素质)
③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西汉...隋唐....古罗马...
(2)近代:医学的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
①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大大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安全可控)
②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发展迅速。法国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③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年代
人物
医学著作
成就
战国
扁鹊
汉代
不详
东汉
不详
东汉
张仲景
东汉
华佗
东晋
葛洪
唐代
孙思邈
唐代
政府
明代
李时珍
“望、闻、问、切”
《黄帝内经》
中国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麻沸散” “五禽戏”
《肘后备急方》
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
《唐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千金方》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1、古代中医药成就
二、中医药的成就
《黄帝内经》书影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中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天人学说都源于此书。
望: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
苔、表情;
闻: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
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
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
以前所患过的病;
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扁鹊
华佗(东汉):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和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 :
编著《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人成为“医圣”。
北宋时期出现的针灸铜人,是医学教学模型。铜人内部注水,人们用黄蜡密封铜人外表的孔穴,如针灸准确,水从孔穴深处。针灸教学模型的使用,代表了中医针灸学临床实践与教学发展水平。
李时珍(明):《本草纲目》反映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整理中医典籍,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2、现代中医药学成就
【课堂探究】
材料: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著作及成就: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有重大发展,
成为中医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的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开明的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的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
背景: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表现:
(1)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2)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3)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2、传播历程: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近代以来:
西式医院在中国的发展
①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②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西方公共卫生知识及措施传入中国,影响深远
①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传统西医和近代中医的区别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
传统中医
近代西医
理论上
把人置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强调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注重考察整体间的功能联系。
以实验科学为依托,把人作为个客观独立的生物实体单独加以考察,注重局部证据。
技术上
注重“辩证诊疗”,强调“望闻、问、切”。
借助先进仪器,诊断讲求精确
从医资格认定上
没有统一的医疗教育体制。
形成严格的从业资格考核
医疗实践上
公共医疗设施不完善,医患关系中医生的权威相对不足。
形成一套完整的医疗实践制度,使得医患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
1.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 ( )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解析】选C。题干中的条件是明代药物学,据此可以排除A、B、D;《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著成的 ;《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的农学著作。《本草纲目》按纲目介绍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方剂一万多个,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C符合题意。
课堂检测
2.“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这是古代某书的序言,这本书是 (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本草”“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判断这本书应是宋代以后,在前朝的基础上编写的药物学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本草纲目》符合题意,故选D。
3.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只记载药物365种,后来便“代有增附”,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元代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的药物达到1892种。这表明中医药业 ( )
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
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
C.独立世界医学之林
D.传承发展前代药学
【解析】选D。“代有增附”“都次第有所增加”说明古代中医药对于以前药学的继承和发展,D正确;理论体系规范不是材料主旨,故A错误;古代药学研究大多是经验总结,方法并不科学先进,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和世界相比的信息,故C错误。故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