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生物福建福州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六章达标测试卷 (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生物福建福州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六章达标测试卷 (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28 11: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三~六章达标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2.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
A.呼吸作用较强,产生的水分多
B.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
C.光合作用较弱,利用的水分少
D.根吸水较少,消耗的水分少
3.从同一植株上取大小相同的两个枝条,把其中的一个枝条摘除叶片。将它们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中,往烧杯内滴入油,使之铺满水面。烧杯置于天平上,调节平衡,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天平将会(  )
(第3题)
A.左盘下沉 B.右盘下沉
C.保持平衡 D.先左盘下沉后保持平衡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光照前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需要注意的是(  )
A.将叶片的上下表面全部对应遮盖
B.遮盖叶片的上表面
C.将叶片的上下表面一部分对应遮盖
D.遮盖叶片的下表面
5.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是为了(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减少固体的垃圾污染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避免传播人类疾病
6. 将一株绿色植物移至黑暗中24小时,随后把植株上一片绿叶甲的主叶脉剪断,另一片绿叶乙两面对应位置贴上一块不透明的锡纸(如图),再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A区、C区不变色,B区变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第6题)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7.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在上述实验中,种子和植物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反映了光合作用对于自然界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第7题)
A.吸收水分、释放氧气
B.吸收水分、合成有机物
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8.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9.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以下哪一项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
A.把植物完全淹没在水中
B.在黑暗无光条件下实验
C.用具有根、茎、叶的植物
D.将植物先暗处理2小时
10.春季植树时,为了利于成活,移栽的树苗常剪去大量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为了移栽方便
11.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固体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11题)
A.实验前需要将该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该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该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该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2.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编号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 30 ℃ 20 ℃
A.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3.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3题)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4.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  )
①蒸腾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吸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5.如图是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b表示水分的运输,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随该过程运输到植物体各组织器官
C.c表示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周围的空气中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第15题) (第16题)
16.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17.超市蔬菜柜台的温度往往保持在0~10 ℃,而且蔬菜外面往往都会包一层保鲜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  
B.防止害虫的啃食
C.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D.防止水分散失
18.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其增加的10余千克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里的水
19.关于蒸腾作用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增高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C.散失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D.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0.如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第20题)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由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21.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在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内从同一绿色植物体上相近位置摘下大小相同的绿叶,然后脱色、染色。染色最深的叶片的摘取时间是(  )
A.深夜
B.清晨
C.傍晚
D.三个时间相同
22.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植物自身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植物自身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基本稳定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3.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多种,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根吸收的水分中,95%以上被光合作用利用
C.叶的蒸腾作用强度会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D.叶片上气孔的开放程度会影响植物的气体交换
2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建省龙岩市一直注重植树造林工作,森林覆盖率达78.9%,居全省第一位、全国前列。下列对绿色植物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B.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平衡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25.将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生活环境适宜,不考虑空气湿度、微生物等的影响),测定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第25题)
A.ab段光合作用的强度比cd段的弱
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b点可能下降
C.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d>c>a>e>b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6.(4分)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采摘生长旺盛的树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第26题)
(  )(1)A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2)B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氧气。
(  )(3)B与C可以形成一组对照组。
(  )(4)比较A、C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7.(6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第27题)
(1)图1能验证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出________ 。
(2)图2能验证种子萌发时放出了__________,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 。
(3)图3能验证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了________。
(4)以上三个实验都是用来验证植物的__________(填一个生理作用)的实验。
(5)如果将图二所用的萌发的种子换成新鲜的豆苗,则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________处理。
28.(16分)如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第28题)
(1)图甲中①②③分别属于什么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 ]________中有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进行_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
(3)[④]是指________,它的张开和闭合是由________细胞控制的;④既是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____________的窗口。
(4)图乙中d点所示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图甲中结构[ ]________的部分关闭有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一天24小时内有机物处于积累的时间段是________。
(5)图丙所示实验操作如下:①如果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__移动;②如果关闭阀门,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二氧化碳缓冲液(能保证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恒定),把该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__移动。
29.(6分)请根据下图及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第28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请写出图甲中序号②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3)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需将图乙植物提前放在黑暗处24小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变蓝色的叶片为______(填“a”或“b”),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也间接证明了该过程的产物有________。
30.(6分)某实验小组同学以菠菜为材料,对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进行了探究。如图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该植株一昼夜中对CO2(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状况。甲图是在春天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29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处(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据甲图可知,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的是______点,到达______点时,植株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据乙图可知,该植株开始接受光照是B点,但从A点开始CO2的释放量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曲线中F~G段CO2的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曲线中E点处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2分)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兴趣小组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造,过程记录如下表,请回答:
广口瓶 1号 2号 3号
步 骤 ① 装入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清水(煮沸可降低水中气体含量)
② 滴入等量的BTB溶液
③ 不通入二氧化碳 通入二氧化碳1分钟
④ 分别放入相同的金鱼藻
⑤ 强光照射40分钟 弱光照射40分钟
实验 结果 水体
颜色 ? 蓝色 黄色
气泡 无气泡 气泡多 气泡少
注:BTB是溴麝香草酚蓝的简称;BTB的颜色呈蓝色,遇二氧化碳后会变成黄色。
(1)实验前,金鱼藻____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暗处理。
(2)该实验结果中1号瓶的水体颜色应为________ ,2号瓶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
(3)实验过程中,2号瓶的水体颜色由黄色变成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的结论,写出两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B
2.B 点拨:蒸腾作用具有调节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的作用,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域,其植物体蒸腾失水较多。
3.B
4.C 点拨:叶片可以从上表面和下表面接受光照,在实验时将叶片的上下表面一部分对应遮盖。这样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可起到对照作用。
5.C 6.C 7.C 
8.B 点拨: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可减少氧气,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小麦种子晒干后呼吸作用减弱,利于贮藏;农田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因此B选项有别于其他三个选项。
9.B 10.C 11.C
12.C 点拨: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3.D 14.C
15.D 点拨: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6.C 点拨: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此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17.A 18.D 19.B 
20.C 点拨: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21.C 点拨:清晨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滴上碘液,颜色较浅;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滴上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只是比清晨的叶要深。
22.C
23.B 点拨: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分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B的判断错误。
24.A 25.D
二、26.(1)× (2)× (3)× (4)√
27.(1)热量(或能量) (2)二氧化碳;变浑浊 (3)氧气
(4)呼吸作用 (5)遮光
28.(1)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2)③;叶脉;光合 (3)气孔;保卫;气体交换
(4)④;气孔;正午温度过高,导致多数气孔关闭;b、f;6~18时
(5)左;右
29.(1)叶 (2)氧气 (3)筛管
(4)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5)a;淀粉
30.(1)等于 (2)D;E
(3)后半夜气温下降,呼吸作用减弱;光照强度逐渐减弱
(4)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了原料二氧化碳的供应
31.(1)不需要 (2)蓝色;氧气
(3)金鱼藻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4)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