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第2节导体的电阻强化训练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丝,在下列哪些情况中其阻值仍为R(设温度不变)( )
A.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
B.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加一倍时
C.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时
D.当长度扩大一倍而横截面积缩为原来的一半时
2.磁悬浮列车需要很强的磁场,因此线圈中的电流将非常大.用超导材料做磁悬浮线圈主要是因为(
)
A.超导线圈强度大
B.只有超导线圈才能产生强磁场
C.低于临界温度时,超导线圈无电阻不发热
D.低于临界温度时,超导线圈有电阻但不发热
3.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质量之比为1∶3,长度之比为2∶1,当加上相同的电压后,通过两导线的电流之比为( )
A.12∶1
B.1∶12
C.3∶4
D.2∶3
4.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
V,内阻不计,L1、L2、L3为3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开关S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L1电流为L2电流的2倍
B.L1消耗的电功率为0.75
W
C.L2消耗的电功率为0.375
W
D.此时L2的电阻为12
Ω
5.某同学做三种导电元件的导电性实验,他根据所测量数据分别绘制了三种元件的I-U图像如图所示,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
A.只有乙图像是正确的
B.甲、丙图像是曲线,肯定误差太大
C.甲、丙为线性元件,乙为非线性元件
D.甲、乙、丙三个图像都可能是正确的,并不一定有较大误差
6.如右上图所示,某一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宽、高之比为a∶b∶c=5∶3∶2.在此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四个接线柱1、2、3、4.在1、2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1;在3、4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2,则I1∶I2为(
)
A.9∶25
B.25∶9
C.25∶4
D.4∶25
7.如图是观察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现在把杯中的水由冷水变为热水,关于欧姆表的读数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如果R为金属热电阻,读数变大,且变化非常明显
B.如果R为金属热电阻,读数变小,且变化不明显
C.如果R为热敏电阻(用半导体材料制作),读数变化非常明显
D.如果R为热敏电阻(用半导体材料制作),读数变化不明显
8.有四个金属导体,它们的U–I图线如下图所示,电阻最小的导体是
A.A导体
B.B导体
C.C导体
D.D导体
9.材料相同的均匀直导线A、B串联在电路上时,沿长度方向的电势随位置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导线A长为l0,导线B长为2l0,则A、B两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是
A.1∶2
B.1∶4
C.1∶6
D.1∶8
10.两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的阻值大于R2
B.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2的电流
C.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时,R1两端电压大于R2两端电压
D.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时,R1消耗的功率()大于R2消耗的功率()
11.如图所示,为A、B两电阻的图线,关于两电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两图线交点处,A的阻值等于B的阻值
B.在两图线交点处,A的阻值小于B的阻值
C.在两图线交点处,A的阻值大于B的阻值
D.A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B的阻值不变
12.如图为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A、B、C、D为4个接线柱,当滑动片P由C向D移动时,若要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由大变小,应将电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
A.A和B
B.A和D
C.B和C
D.C和D
13.如图所示,在A、B两端加一恒定不变的电压U,电阻R1为60
Ω,若将R1短路,R2中的电流增大到原来的4倍,则R2为(
)
A.40
Ω
B.20
Ω
C.120
Ω
D.6
Ω
14.为了描绘标有“3V
0.4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灯泡电压能从零开始变化.所给器材如下:
(1)电流表(0~200mA,内阻约1Ω)
(2)电压表(0~3V,内阻约5kΩ)
(3)滑动变阻器(0~10Ω,0.5A)
(4)电源(3V)
(5)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为了准确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电路图应选择如图中的( )
A.
B.
C.
D.
15.如图所示,a、b、c为同一种材料做成的电阻,b与a的长度相等但横截面积是a的两倍;c与a的横截面积相等但长度是a的两倍.当开关闭合后,三个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关系是(??
)
A.V1的示数是V2的2倍???????????????????????????????????????????
B.V1的示数是V3的2倍
C.V2的示数是V1的2倍???????????????????????????????????????????
D.V2的示数是V3的2倍
16.传感器可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起自动控制作用.如计算机鼠标中有位移传感器,电熨斗、电饭煲中有温度传感器,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中有光传感器……演示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物体M在导轨上平移时,带动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滑杆P,通过电压表显示的数据来反映物体位移的大小x.假设电压表是理想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M运动时,电源内的电流会发生变化
B.物体M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发生变化
C.物体M不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
D.物体M不动时,电压表没有示数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a、b是两个导体的I-U图像,由图可知两导体的电阻之比________;若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________;当两导体中通过相等的电流时,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________。
18.如图所示的电路是用传感器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压-电流的特性曲线的DIS实验,试在方框中填入实验仪器的名称.
三、解答题
19.某定值电阻两端加某电压后,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为I。若把该电阻两端电压加倍后,流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1A。若把该电阻两端电压增加4V,流过该电阻的电流恰好变为原来的两倍,求:
(1)原来该电阻两端电压;
(2)该电阻的阻值。
20.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x和y,x长为l,y长为2l,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变化如右图所示,则x、y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多大?
21.如图所示为某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试说明导体电阻随电压的变化规律;
(2)试算出电压为20
V时导体的电阻;
(3)欧姆定律适用于该导体吗?
22.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几十到几百层不等)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髓质具有很大的电阻.已知蛙有髓鞘神经,髓鞘的厚度只有2
μm左右,而它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电阻却高达1.6×105
Ω.
(1)若不计髓质片层间的接触电阻,计算髓质的电阻率;
(2)若有一圆柱体是由髓质制成的,该圆柱体的体积为32π
cm3,当在其两底面上加上1
000
V的电压时,通过该圆柱体的电流为10πμA.求该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R=ρL/S
可知,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故A错误;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加一倍时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故B错误;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时,电阻不变,选项C正确;当长度增大1倍时,横截面积缩小一半,电阻变化原来的4倍,故D错误;故选C.
2.C
【详解】
线圈强度与是否是超导体无关,故A错误;只要电流大就能产生强磁场,故B错误;达到临界温度时,超导体电阻变为零,根据Q=I2Rt可知,产生热量为零,减小能量损耗,超导材料做磁悬浮线圈正是用了超导体的这一特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3.B
【解析】
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质量之比为1∶3,体积之比为1∶3,据横截面积,横截面积之比为1∶6;据导体电阻,导体电阻之比为12∶1;加上相同的电压后,据,通过两导线的电流之比为1∶12;故选B
4.B
【详解】
当开关闭合后,灯泡L1的电压U1=3
V,由图乙读出其电流I1=0.25
A,则灯泡L1的电阻,功率P1=U1I1=0.75
W,故B正确;灯泡L2、L3串联,电压U2=U3=1.5
V,由图读出其电流I2=I3=0.20
A,则I1=1.25I2,,故AD错误;灯泡L2消耗的功率均为P=UI=1.5
V×0.20
A=0.30
W,故D错误.
5.D
【详解】
当元件是纯电阻时,对应的图像为乙图,但是如果电阻时非纯电阻,对应的图像时甲丙,所以D正确,
6.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电阻定律R=ρ得,当在1、2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R1=ρ,在在3、4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R2=ρ,所以=,根据欧姆定律I=得,电流之比为25:4,C正确.
7.C
【详解】
由于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较好,测温范围较大,因而其热灵敏性差一些;而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感温灵敏度较高.对于杯中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必然比金属热电阻阻值的变化要大.因此,若R为金属热电阻时,欧姆表的示数会变大但并不明显(因为金属热电阻阻值会有较小的增大,电路中的电流会有较小的变小),故A、B两选项错误.同理,若R为热敏电阻,水升温时其阻值必有明显的变小,欧姆表的示数必有较明显的变化(即减小),故C选项正确而D选项错误.
8.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欧姆定律,所以I-U线的斜率的倒数等于导体的电阻,由图可知,A的斜率最大,故电阻最小,故选A.
9.A
【详解】
电阻串联,电流相等,则:
根据电阻定律:
同种材料的电阻,电阻率相同,导线的长度之比:
联立方程,则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A.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的阻值小于R2,故A错误;
B.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等,根据得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2的电流,故B正确;
CD.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等,即,又R1小于R2,则
,
故C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
ABC.两图线的交点处,电流和电压均相同,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两电阻的阻值大小相等,故A正确,BC错误;
D.由题图可知,电阻A的图线的斜率越来越大,故电阻A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电阻B的图线的斜率不变,故电阻B的阻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
A.接入A和B时,当滑动片P由C向D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始终为总电阻,不变,故A错误.
B.
接入A和D时,当滑动片P由C向D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变小,故B正确.
C.
接入B和C时,当滑动片P由C向D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变大,故C错误.
D.
接入C和D时,当滑动片P由C向D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始终为零,不变,故D错误.
13.B
【详解】
根据欧姆定律有,代入数据有,又,解得R2=20Ω.
A.40
Ω,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20
Ω,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120
Ω,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6
Ω,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4.A
【详解】
灯泡电压能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所以,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A.与分析结果相符,故A正确.
B.与分析结果不符,故B错误.
C.与分析结果不符,故C错误.
D.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错误.
15.A
【详解】
由题意可知:Lc=2La=2Lb
,
Sb=2Sa=2Sc;
设b的电阻Rb=R,由电阻定律R=ρ得:
Ra=2Rb=2R,Rc=2Ra=4R,Rc:Ra:Rb=4:2:1,
由电路图可知,a、b、c三个电阻串联,
通过它们的电流I相等,由U=IR得:
Uc:Ua:Ub=4:2:1,
UV3:UV1:UV2=4:2:1,
A、V1的示数是V2的2倍,故A正确,C错误;
B、V3的示数是V1的2倍,故B错误;
D、V3的示数是V2的4倍,故D错误;
故选A.
16.B
【详解】
当物体M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电阻上的滑片的移动,改变P点左侧部分的长度,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不变,左侧电阻发生变化,则电压表示数发生变化,而电流表A示数不变,故应选B.
17.
【详解】
[1]I-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于a与b的斜率之比是,所以电阻值比:
Ra:Rb=1:3
[2]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的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倒数比,即:
Ia:Ib=Rb:Ra=3:1
[3]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的电压之比就等于电阻值比,即:
Ua:Ub=Ra:Rb=1:3
18.【详解】
A与灯泡相并联,则可确定A是电压传感器;B与灯泡相串联,则B是电流传感器;C是数据采集器,D为计算机。
19.(1)4V;(2)。
【详解】
(1)(2)设电流为I时的电压为U,电阻的阻值为R,则由欧姆定律可知:
当电压加倍时,由欧姆定律得:
,
电压增加4V时,由欧姆定律可得:
,
联立以上解得:
,。
20.
【详解】
由图象可知,Ux=6
V,Uy=4
V,因两导体串联时电流相同,则=,
Rx=ρ,Ry=ρ
所以=
整理得:===
21.(1)随电压的增大,该导体电阻变大.(2)13.3
Ω.(3)见解析;
【详解】
(1)各点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对应的电阻,由图可知电阻值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2)由图可知,当电压为20V时,对应的电流为1.5A,由欧姆定律可知,
;
??(3)欧姆定律适用于该导体
22.(1)8×106
Ω·m (2)4
cm;2
cm
【详解】
由电阻定义式变形可得到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借助欧姆定律计算出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
(1)由电阻定律
代入数据解得
(2)由欧姆定律和圆柱体体积公式V=πr2h以及电阻定律可得
而
πr2h=32π×10-6
解得
h=0.02
m=2
cm
r=0.04
m=4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