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图是某同学的读书摘要,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时间 B. 地点 C. 制造者 D. 影响
2. 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花木兰从军》《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赞美英雄人物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反映了( )
A. 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 历史研究水平提高
C.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D. 民众关注国家命运
3.右图所示漫画中蒋介石手持“不抵抗命令”,张学良高举一柄大刀。门框上的文字是“东北”,透过门框可以看到夜空中的月牙、星星,一头狼在蒋介石的身后。下列对于漫画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东北沦陷的主要原因
B.张学良对蒋介石举起了大刀
C.蒋介石受到了“狼”的逼迫
D.张学良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4. 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这说明一二·九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对某事件评价说:“它不是几个将军的私人冲突,而是由于民族敌人无厌的侵略所激起的伟大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全中国的反日运动,特别是西北军反日运动之最尖锐的表现。”材料中的“某事件”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6.西安事变是突然爆发的,中国共产党对事变本身以及解决办法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从开始的“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到后期的“只要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应当释放他”。这种转变是基于(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国共的矛盾不复存在
C.中国民众不同意罢免蒋介石 D.蒋介石同意一致抗日
7.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 )
A. 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
C.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 D. 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
8.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西南联合大学组建的背景是( )
A. 日本入侵东北,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B. 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C. 一二·九运动掀起反日爱国运动高潮 D.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9. 漫画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下图中漫画《看你横行到几时》应创作于( )
A.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0. 美国《时代》杂志记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由此可知,这场战役( )
A. 迫使日本暂缓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B.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迫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 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1.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 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B. 南昌起义
C. 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与日军血战 D. 西安事变
12.“……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要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我们应该去( )
A.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B.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C.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D.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13. 李宗仁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践行“救国的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14. 1938年5月,美国《生活》杂志报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台儿庄战役( )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C.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 彻底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15.1938年,武汉会战打响,国共两党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全国音乐界积极响应,创作抗日歌曲,参与救亡歌咏活动,组织万人大合唱等。他们的行动( )
A.体现了民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 B.推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反映了团结抗日成为各界共识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6.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 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 是反法西斯联盟协同作战的结果 D. 使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17.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役的设伏地点在( )
A.台儿庄 B.平型关 C.长沙 D.沈阳
18.小文要做一期历史综合实践的小报,她选取了以下内容:晋察冀根据地、地道战、麻雀战、《论持久战》等。据此判断,这一期小报的主题应该是( )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19.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B.以三三制为原则,推行民主自由选举
C.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0. 1940年8月,苏联《红星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在山西积极勇猛地作战,河北、山东及北平附近之游击战争,亦有极大之展开。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发出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之进击后,北平附近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上述新闻媒体报道的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平型关大捷
21. 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该社评中“大规模的运动战”( )
A.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 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
C. 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D. 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2.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1941年,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完成土地革命 B. 巩固苏维埃政权
C. 团结抗战到底 D. 组织百团大战
23. 照片定格历史的瞬间。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A. 全民族抗战 B. 局部抗战 C. 分散抗战 D. 自发抗战
24. 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
A. 延安 B. 重庆 C. 瑞金 D. 西安
25. 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据此可知,这一大会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26.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近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这表明在抗日战争中( )
A.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日本战败具有必然性
C.国民党始终采取消极抵抗政策 D.国民党政权不得人心
27.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反法西斯战中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如面对残暴的敌人,“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海外华侨更是毁家纾难,捐款达12.3亿元。这里强调的“抗战精神”具体是指( )
A.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B.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C.不怕艰辛的铁人精神 D.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28. 综合下表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比较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抗日战争
参战人数 20亿人以上 4.5亿人
军民总伤亡人数 9 000余万人 3 500万人
战区总面积 2 200万平方千米 600余万平方千米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人数最多
B.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C.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最多
D.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区面积最大
29. 中国收回了曾被日本侵占的领土——东北、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常任理事国,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近代中国的这些巨大转变始于( )
A. 辛亥革命的成功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土地改革的实行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0.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
B. 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C. 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D.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 (13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为民族独立而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二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三 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做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德]傅吾康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2分)
(2)材料二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两次合作的主要成果。(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2分)列举相关史实对这一结论加以说明。(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我国近代民族抗争的主要特点。(2分)
32. (13分)面对民族危机,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在西安囚禁了陪同蒋介石从南京来的国民党军政要员。接着,张、杨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材料四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2分)
(2)材料二中的“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是指什么事件?(1分)应如何理解“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张学良等人的这一行为作简要评价。(4分)
(4)根据材料四,运用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证明周恩来的观点。(4分)
33. (14分)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必先征服满(满洲)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
材料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材料三 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底,海外侨胞就组织了大型救国团体649个。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至1941年初,他们捐款就达26亿元国币。……据统计,光南洋华侨回国的3 000多名机工中为国捐躯的就达1 000多名,战后复员返回者仅三分之一。
——摘编自缪慈潮《爱国主义——全民族抗战的光辉旗帜》
材料四 (日本在战争时期)国内大米生产量最高年1939年为1 150万吨,到1945年只有660万吨。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除加强对殖民地掠夺外,从1940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成人一人一天的供应标准为330克(1945年减到300克),副食、蔬菜也都有严格规定。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
——张劲松、李保安《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济》
材料五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田中奏折》筹划的侵略步骤。(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开始“征服”中国的时间和事件。(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发展迅速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的一个例子。(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给日本国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2分)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答案
1. B 2. D
3. A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军之手。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4. C 5. C 6. A 7. A 8. D 9. C 10. B 11. C
12. A 13. D 14. B 15. A 16. A 17. B 18. C
19. C
20. B 【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和事件可以看出,材料所述的是在华北的中国军队破坏敌人交通线的表现。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总部,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21. C 22. C 23. A 24. A 25. C 26. A 27. D
28. B 29. B 30. D
31.(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抗日战争的胜利。
(3)全民族抗战(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采用各种方式为抗战作贡献。(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参与阶层具有广泛性;抗争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抗争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曲折性。
32. (1)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将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2)西安事变。事变发生时,日本侵略中国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3)张学良等人发动西安事变是爱国的行为,应予以充分肯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此后,国民党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3.(1)先征服满蒙,再征服中国,最后征服世界。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2)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正面战场:台儿庄大捷;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3)海外侨胞的支援。
(4)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拖垮了日本的经济,日本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得不到保证。
(5)珍爱及维护和平;大力发展经济,强盛国家,使敌人不敢来犯。(言之有理即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