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
1.注音、写字:
分(fèn)外 惟余莽莽(mǎng) 红装素guǒ(裹) yāo ráo(妖娆) 稍xùn(逊)
江山多 jiāo(娇) 一代天 jiāo(骄) 顿失 tāo tāo(滔滔)
2.释词: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须晴日:等到 分外:格外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文采:差、失 俱往矣:都 风骚: 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 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1)节奏:(工整地抄写全诗并标注朗读节奏)(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望批评指正)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感情:应读出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4.你还知道哪些毛泽东的诗词名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第一课时
一、完成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仔细品味词的上阕,思考: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词的上阕都是描写雪景的。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用了什么写法?应怎样理解?体会其意境。
明确:互文;意思是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3.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内外”是从南到北,“上下”是自西向东,续写地域的辽阔。“顿”字也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5.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6.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须”是等到的意思,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7.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认真欣赏词的下阕,思考: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过渡。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下文内容,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2.如何理解“折腰”一词?
明确:“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一样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不一样,“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4.对于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来并说说其含义。
明确:“惜”,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在诗人心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说说其用意。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二、课堂总结
???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三、课堂练习
1.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词;
2.尝试用自己的(散文化)语言描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意境。
参考: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四、拓展延伸
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下列练习?
???????????????????????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其作用是: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看”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山、江、天、水(景物)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视角)、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 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4.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5.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参考: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7.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参考:《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