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新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新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8 14: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
清除了可燃物
C.
降低了着火点
D.
隔绝了氧气
2.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A.
火力发电    
B.
风力发电  
C.
氢燃料客车
 
D.
太阳能电池路灯
3.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
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4.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转化为无毒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A.
只有C
B.
只有N
C.
C和O
D.
C和N
5.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清楚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
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7.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
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
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
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8.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0.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
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1.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
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
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12.煤的大量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各项可能是因为煤的大量燃烧而产生的后果是(  )(1)温室效应(2)二氧化硫气体产生的酸雨(3)碳氢化合物的排放(4)臭氧空洞.
A.
(1)(2)
B.
(1)(2)(3)
C.
(1)(2)(4)
D.
(1)(2)(3)(4)
13.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B.
风能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14.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蓄电池放电
B.水力发电
C.内燃机做功冲程
D.火箭点火升空
15.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
木炭燃烧
D.
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17.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CO、SO2及固体颗粒物等。研究汽车尾气的成分及其发生的反应,可以为更好的治理汽车尾气提供技术支持。请回答下列问题:(1)治理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二者发生反应转化成无毒无污染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利用了活性炭的。(3)汽车尾气中的SO2可用石灰水来吸收,生成亚硫酸钙浊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材料一:2014年3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到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___________
(填“有机”或“无机”)材料。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仔细对照燃烧的条件可以得出:可燃物蜡烛仍然存在,铜丝也并没有隔绝空气,只能是可燃物的温度降低了,因为冷的铜丝可以很快地把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去,所以A是正确的,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C是错误的。
2.【答案】A
【解析】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3.【答案】B
【解析】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了空气;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会吸收热量,使纸箱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是设置隔离带;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
4.【答案】D
【解析】比较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碳是+2价,反应后是+4价,反应前氮是+2价,反应后是0价,反应前后氧都是-2价,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碳、氮。
5.【答案】C.
【解析】A.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项正确。
D.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
B.沼气是可燃性气体,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可能会引起爆炸.故错误;
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
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故错误。
7.【答案】D
【解析】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烧蚀层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
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
8.【答案】A
【解析】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
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
10.【答案】B
【解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做法错误;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
11.【答案】C
【解析】A.纸可以燃烧,所以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
B.灯罩在空气中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12.【答案】A
【解析】煤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能够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气体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是汽油等燃烧的不完全造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与煤的大量燃烧无关,臭氧空洞的形成也与煤的燃烧无关。
13.【答案】A
【解析】煤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都是新能源。
14.【答案】B
【解析】蓄电池放电是由化学能变成电能,包含化学变化,水力发电是由水的势能转化成动能,推动发电机发电,没有化学变化,内燃机做功冲程是在内燃机中汽油或柴油燃烧做功,火箭点火升空是高能燃料推动火箭升空。
15.【答案】A
【解析】吸收热量即变化时温度会降低,对各选项的反应认真分析结合实验实际解决。
A.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燃烧放热,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也是放热的。
16.【答案】(1)4P+5O22P2O5;
(2)导热,CuO;
(3)A
【解析】(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在此实验中,水不是反应物,只是提供热量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A.
17.【答案】(1)2NO+2CO2CO2+N2
(2)吸附性
(3)SO2+Ca(OH)2═CaSO3↓+H2O
【解析】(1)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2NO+2CO2CO2+N2;
(2)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3)S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水。
18.【答案】(1)有机
(2)B
(3)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
Mg(OH)2ΔMgO+H2O
【解析】(1)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材料
(2)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B
(3)灭火的原理是: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所以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吸热使温度降低,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ΔMgO+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