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8 16: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检测卷[中国教育出%版网^@
&]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人是()
A.夏启
B.秦始皇
C.项羽
D.刘邦
2.秦朝都城咸阳的一位商人,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货物,他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3.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来源:&@中国教育出^%
版网]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中国#教~^@育%出版网]
4.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来源:~z
zstep.c@#om^]
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
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来^@源:zz#ste&]
5.仔细观察下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牧野之战
6.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A.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
B.秦朝法律严酷
C.当时市场竞争激烈
D.日常生活中提倡文明礼貌[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7.“文景之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汉文帝和汉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有很大的关系
8.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来#&~源:@中^教网]
C.经济萧条
D.人心思安
9.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统治者注重农业的发展④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文中“上”指的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www.z@&zstep.c%#^om]
1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法家和墨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
12.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奖励工商业[来源^
:&中教%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下列物产中,不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是(

A.石榴
B.核桃
C.水稻
D.苜蓿
14.史学研究者在评价它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恒河、两河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它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是指(

A.“丝绸之路”
B.新航路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通西域
15.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最高军政长官被称为()
A.太尉
B.丞相
C.西域都护
D.御史大夫
16.下列哪一项属于汉光武帝为缓和民族矛盾采取的措施()
A.北击匈奴
B.惩处贪官污吏
C.减轻刑法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7.下列关于东汉后期走向衰败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中~国#教育出版网^&%]
C.光武帝下令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D.黄巾起义的打击
18.下图是汉武帝开庭议事的场景,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的现状得到了缓解,主要得益于下面哪一个人物做出的重大贡献()
A.蔡伦
B.张衡
C.华佗
D.张仲景
19.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A.扁鹊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华佗
20.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8分,共60分)
21.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片,反映的是不同的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与图二反映的都是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的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8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来源~%:zzs#t
ep.co&m]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6分)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
(4)你认为图三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关系?(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规范文字颁行全国。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6分)
(2)材料二中的主张或做法是什么?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8分)
(3)下列选项中,对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w&@w^w.%zzst~]
C.都统一了货币
D.都促进了大一统格局的发展[来#~&
源:中教^网]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来&源:#~中教
@网]
(1)材料一中“秦王”指谁?他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4分)[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来源^:z#~z&]
(2)材料二中的“陛下”“上”指的是谁?“从其计”中“其”指的是谁?除此之外,“上”在地方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3)“秦王”和“上”经常被人相提并论,请你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8分)[来
源%:zzs#tep&@.com]
[中国%&
教育^出版网~]
[来源:中
~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
1.B
2.A
3.C
4.B
5.C
6.B
7.D
8.C
9.D
10.C
11.D
12.B
13.C
14.A
15.C
16.D
17.C
18.A
19.D
20.B
21.(1)西汉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
(2)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来%^~&源#:中教网]
(3)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
(4)“丝绸之路”的开通。关系: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
22.(1)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郡县制。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家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3)A
23.(1)秦始皇嬴政。中央集权制度。
(2)汉武帝。主父偃。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3)秦始皇建立并巩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