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8 15:0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声枪响,拉开了14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从北大营开始,黑暗就悄悄笼罩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家国山河全部陷入危难之中。拉开抗日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2.“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1935年爆发出的怒吼,点燃了中国人民的怒火,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3.“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材料中张学良“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是指(  )
A.实行“东北易帜”
B.逼蒋剿共联日
C.实行不抵抗政策
D.发动西安事变
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D.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5.下图中的“命令”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A.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标志着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抗日战争的起点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6.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工农红军被改编为(  )
A.国民革命军
B.红一方面军
C.工农革命军
D.八路军和新四军
7.“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初战一仗,国民党精锐主力即被打残,由此导致首府南京的轻易陷落,30万生灵涂炭,日军沿江长驱直入,直逼我中原腹地。”这段材料评论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
8.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
9.“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材料反映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0.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迅速进入抗日战争大反攻阶段
D.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1.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2.马小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条关键信息,你认为最有可能搜索到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
13.下表目录出自(  )
目 录问题的提起1……亡国论是不对的,速战论也是不对的20为什么是持久战?22持久战的三个阶段25……
A.《论持久战》
B.《论联合政府》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4.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15.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和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遣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这说明了(  )
A.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B.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反“扫荡”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C.在抗日民族统-战线的指引下,中国各政党共同抗敌
D.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1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则是“地主减租减息”。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确立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17.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8.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19.下图漫画《搁浅》(依原图改绘)创作于1941年,该漫画表达的是(  )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
D.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
20.他曾亲笔写信告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他曾写下最后一份报告:“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他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疆场上的唯一一个集团军总司令。这个抗日英雄是(  )
A.张自忠
B.赵登禹
C.左权
D.杨靖宇
21.有历史学家在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起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该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2.右图是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它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年是(  )
A.194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23.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
B.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
D.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4.下图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B.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5.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前期的战果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所学,请将时间轴中的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4分)
材料二
年份
1937年
1939年
1941年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参与侵华的日本陆军兵力
21个师团
34个师团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合族团
(2)材料二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三
1937年10月26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战斗,他给家人留下这样的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1937年11月16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家信中这样写道:“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余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绝非虚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材料四
杨靖宇
佟麟阁
赵登禹
张自忠
左权
姚子青
李宗仁
彭德怀
(3)从材料三中你能感悟到哪些抗战精神?(4分)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位,列举其事例,加以说明。(2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材料三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1)材料一中,针对沈阳日军行动,蒋介石的态度如何?(2分)导致了怎样的结果?(2分)
(2)材料二中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守军态度如何?(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面对民族危机时,我们该怎么做?(2分)
28.(14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民在国势沉沦中顽强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两幅图片所述事件在中国抗日战争进程中的地位。(4分)
材料二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这就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民党掌握了政府,它有几百万军队,可以调动全国资源和人力。正面抵抗日军的进攻,当然非他莫属。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因此,对正面战场作战的军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功绩,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
——张海鹏《理解抗战必须正视抗日战争中的两个领导中心》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著名会战(两例)。(2分)
材料三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3)材料三中“某次战役”指什么?(2分)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役的目标及重大影响。(4分)
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作战12.5万余次,以伤亡61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即解放区已有19块,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千米、人口近1亿。
材料二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彻底觉醒了,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都聚集在抗战建国的大旗下,以民族大义为取舍,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正是这种大局意识,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总体上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对敌,英勇抗战,直至取得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对外战争的胜利。由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效……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作为大国登上国际活动的舞台……
(1)材料一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什么影响?(4分)其中“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指的是哪里?(2分)
(4)对比近代史上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不同结果,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一、1.A 2.B 3.D 4.C 5.D 6.D 7.D 8.C 9.A 10.D 11.D 12.A 13.A 14.C 15.A 16.A 17.C 18.C 19.D 20.A 21.D 22.B 23.C 24.D
25.A
二、26.(1)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百团大战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任答两点即可)示例:赵登禹。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赵登禹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壮烈殉国。体现了不畏牺牲、血战到底的精神。
27.(1)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3)浴血抵抗。(4)我们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等。(言之有理即可)
28.(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正面战场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任选两例即可)(3)百团大战。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影响: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9.(1)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2)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台湾。(4)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