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敬告青年,要做“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其目的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解放思想以救中国
C.扩大五四运动影响
D.宣传俄国革命道路
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这场运动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
A.康有为、梁启超
B.魏源、鲁迅
C.陈独秀、李鸿章
D.李大钊、胡适
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B
C
D
4.这部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的形象以及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这部小说是( )
A.《子夜》
B.《骆驼祥子》
C.《阿Q正传》
D.《狂人日记》
5.新文化运动中的两面大旗是( )
A.科学与人权
B.民权与平等
C.民主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6.“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选自诗人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严复的《天演论》
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从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运动。”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为维新变法兴起创造了条件
8.新文化运动斗争的锋芒指向( )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孔孟之道
D.维新思想
9.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
A.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
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10.历史长河中,风云激荡的运动里迸发出无数响亮的口号。下列哪些口号是五四运动中出现的(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力是( )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12.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由此引发的一场爱国运动的结果是( )
A.取得了初步胜利
B.推翻了腐朽的北洋军阀政府
C.迫使列强改变了巴黎和会的无理规定
D.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13.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有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段文字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精神
B.科学精神
C.敬业精神
D.追求真理的精神
14.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5.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6.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C.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17.“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8.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下列与“红船精神”有关的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武昌起义爆发
19.“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领导工人运动
B.通过第一个党纲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选举中央局书记
20.《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上述说法是因为1921年( )
A.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B.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1.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2.1922年初到1923年春,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主要原因是( )
A.三民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B.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智
C.五四运动中工人成为主力
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
23.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得出这一认识是在( )
A.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B.五四运动后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
D.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2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者的共同作用是( )
A.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C.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认为社会转型应该先从思想解放开始,再到政治革命,最后才是技术的进步。根据他的观点,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痛打卖国贼
图二 拒绝巴黎和约
图三 五四运动雕塑
图四 中共一大会址
(1)图一、图二、图三均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2分)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
(2)图四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2分)它的诞生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2分)
(3)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2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迟。”
——陈独秀
材料三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2分)“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觉得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2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民主精神高涨,民众的心理有了巨大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社会舆论空前活跃,各种社会团体纷纷成立,推动并组织起许多群众性的活动。如果没有这种变化,没有形成这种新的社会氛围和民众心态,七年多后的五四运动的发生是很难想象的。
——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发生的。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他们大多掌握了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极其有效的利器(指白话国语),把许多民众甚至工人和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社会动员。五四运动的爆发和迅猛扩展,给予新文化运动以极大的推动力,使这场运动真正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并极大地加速了它的进展。
——摘编自耿云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它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以及与五四运动的关系。(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4分)
(3)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3分)
29.(14分)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历程,经由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产生了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幻想的破灭、推动他们去探求中国的新出路,革命性质亦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1912~1923)》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三个条件。(6分)
材料二 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此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依据材料二,指出“红船精神”中的奉献精神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这艘红船见证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2分)
材料三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4分)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一、1.B 2.D 3.D 4.D 5.D 6.C 7.C 8.C 9.A 10.D 11.B 12.A 13.A 14.D 15.D 16.B 17.B
18.B 19.A 20.D 21.C 22.D 23.C 24.D 25.D
二、26.(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爱国主义精神。(2)1921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7.(1)面对中华民国政治混乱的局面,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还需要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2)民主、科学。北京大学、《新青年》。(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8.(1)影响:促进了民众民主精神的高涨(或:民众心理的巨大变化)。关系:辛亥革命后形成的新的社会氛围和民众心态为五四运动爆发提供了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2)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或: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骨干力量、思想动员、社会条件),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9.(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共产国际的帮助。(任答三点即可)(2)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的高尚品质。(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