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燃烧的学问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京改版(2013)九年级化学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燃烧的学问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京改版(2013)九年级化学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8 16: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综合评价(六)
[范围:第6章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2018·延庆一模]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
2.[2018·海淀期末]
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石油
3.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有关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混合物
B.燃烧都会放出热量
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说的燃烧是发光、放热的现象
B.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接触就肯定能燃烧
C.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D.只有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同时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才能灭火
5.[2019·长沙]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有关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6.[2019·大兴一模]
下列对于灭火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
隔离可燃物
B.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
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C.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
——
降低油温
D.用扇子扇灭烛火——
隔绝空气
7.[2019·聊城]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得更充分
8.[2019·德州]
根据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9.“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
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下列有关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2.[2019·泰安改编]
下到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将煤球制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乙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饶,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丙中纸杯烧不坏,是固体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少
D.由图丁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导致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13.(3分)[2019·昌平期末改编]
请将下面所列事故与处理方法对应连线。
酒精灯打翻着火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
立即盖上湿布或沙土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4.(2分)[2018·海淀期末]
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解释以下防火安全提示。
(1)冬季进入山林时禁止携带火种,原因是?
 。?
(2)定期清理抽油烟机管道内的油污,原因是 
。?
15.(2分)[2019·海淀二模]
火折子堪称古代“打火机”。简易的火折子是将纸卷点燃后,使其半灭(仅剩火星),装入竹筒中保存。需要点火时打开竹筒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吹气可以使纸复燃的原因是               。?
16.(6分)[2019·西城期末]
能源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2)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开发的重点。
①我国将推行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某品牌汽车使用相同标号的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时,每百公里油耗和CO排放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项目
平均油耗/L
CO排放量/g
乙醇汽油
11.8
1.358
普通汽油
11.8
2.108
由表中数据可知,乙醇汽油对环境更友好的理由是?
 。?
③氢气是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④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    (填字母)。?
A.风力发电    B.太阳能路灯    C.核动力潜艇
17.(2分)[2019·海淀期末改编]
太阳能、氢能等被称为“低碳能源”,理论上其“碳排放”为零。
(1)下列产生“碳排放”的化学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①2CO+O22CO2 
②CaCO3CaO+CO2↑
③2CuO+C2Cu
+
CO2↑
(2)氢气燃烧不可能产生“碳排放”,而甲烷燃烧会产生,原因是            。?
18.(5分)[2019·房山期末]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目前全球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增长很快,其中生物燃料取材于自然环境,具有清洁、可生物分解、产物易于回收等优点,将逐步成为化石燃料的有效替代物。
生物柴油是生物燃料的一种,以动植物油脂和餐饮垃圾油为原料制成。生物柴油可直接使用或与汽油混合使用,从而缓解了能源危机。但在其生产中,副产物甘油(C3H8O3)产生的环境污染,制约着其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甘油的处理方法之一为光催化重整法。这种方法是在常温常压和太阳光的驱动下,利用甘油产生氢气。目前已有众多材料可作为该方法的催化剂,其中二氧化钛(TiO2)由于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性、化学性质稳定、廉价、可重复利用等优异性能,已成为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将一定质量的CuO、NiO分别与TiO2结合,形成CuO/TiO2催化剂或NiO/TiO2催化剂,也可将CuO、NiO同时与TiO2结合,形成CuO-NiO/TiO2催化剂。其他条件相同时,几种催化剂催化效果如图所示。
  探究高效催化剂,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探索能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甘油(C3H8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其计算式为 
。?
(2)光催化处理甘油时,常用二氧化钛(TiO2)作催化剂的原因是           
。?
(3)依据图示可知,在生产时间相同时,影响氢气产量的因素为      ,通过对比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催化剂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生物柴油的开发和利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甘油(C3H8O3)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TiO2、CuO、NiO均属于氧化物
D.上述复合催化剂都能提高氢气产率
19.(3分)[2019·大兴期末改编]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目前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以粗煤为原料合成甲醇的流程如图所示。
(1)过程②中的主要反应为C+H2OCO+H2,该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1→0,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    。?
(2)上述流程图中的氧化物有      。?
(3)将煤加工处理的意义是        (写出一条即可)。?
20.(5分)[2019·房山期末改编]
化学小组用以下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图中a、b处放白磷,c、d处放红磷。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供选择的其他实验用品:烧杯、红磷、白磷、热水、冷水。
实验操作(可用文字叙述,也可用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二: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
实验主要步骤及现象: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红磷和白磷均不燃烧;②……
(4)实验中,欲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则②对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应为 
。?
21.(5分)[2019·丰台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同学们发现两支蜡烛都熄灭了。
[提出问题]
实验A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所以蜡烛熄灭。
猜想2:烧杯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
实验Ⅰ: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塞紧胶塞。待蜡烛熄灭后,用放大镜照射白磷。观察到白磷燃烧。
实验Ⅱ:经检测,实验A中,蜡烛熄灭时,烧杯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3%。
在集气瓶中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收集气体,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和燃烧的红磷,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V(O2)∶V(CO2)
蜡烛
红磷
1∶4
燃烧
燃烧
1∶5
燃烧
燃烧
1∶6
熄灭
燃烧
1∶9
熄灭
燃烧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
(2)实验Ⅰ的目的是            。?
(3)实验Ⅱ证明猜想2错误,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4)结合实验Ⅰ与实验Ⅱ,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实验反思]
(5)通过此实验,同学们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如?
 (写出一条即可)。?
教师详解详析
自我综合评价(六)
1.D 
2.D 
3.C
4.C [解析]
燃烧通常有氧气参加,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的变化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就属于物理变化;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或空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只要消除一个燃烧条件即可实现灭火;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它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5.C 
6.A 
7.D 
8.C 
9.B 
10.A [解析]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使蜡烛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
11.D
12.D [解析]
图甲中将煤球制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使煤充分燃烧;
图乙中当火柴头向下时,火焰沿着火柴梗燃烧,给火柴梗提高了温度,使其更容易燃烧,图丙中纸杯中的水吸收了热量,使纸杯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燃烧,因此金属镁燃烧导致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3.酒精灯打翻着火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
立即盖上湿布或沙土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4.(1)防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防止火种引燃其他可燃物)
(2)移除可燃物
15.使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
16.(1)石油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
+水
(2)①混合物
②每百公里平均油耗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标号乙醇汽油排放的CO比普通汽油少(合理即可)
③氢气+氧气水
④ABC
17.(1)②
(2)氢气中不含碳元素,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或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甲烷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18.(1)12×3+1×8+16×3
(2)二氧化钛(TiO2)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性、化学性质稳定、廉价、可重复利用等优异性能
(3)催化剂种类 CuO-NiO/TiO2催化剂
(4)ACD
19.(1)0→+2 
(2)H2O、CO
(3)转化成清洁能源(或减少污染物排放、转化为化工原料等,合理即可)
20.实验一:(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a处白磷燃烧,b处白磷不燃烧
(3)
实验操作(可用文字叙述,也可用图示)
实验现象
左管中白磷燃烧,右管中红磷不燃烧
(合理即可)
实验二:(4)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21.(1)不可燃,不助燃
(2)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合理即可)
(3)V(O2)∶V(CO2)=1∶4或1∶5时,蜡烛仍能燃烧
(4)实验A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不足以支持蜡烛燃烧
(5)不同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可能不同(合理即可)
教学后记?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