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一、
填空题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崇祯________
雾凇________
沆砀________
铺zhān________
一jiè________
chī________人
?
2.
用《湖心亭看雪》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从听觉角度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借舟子的喃喃自语来表现作者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仿写句子。
沉浸山水,放飞心灵。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恬淡悠闲,远离喧闹嘈杂;苏东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自我排遣,驱走无端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学习了本单元的几篇“记”,大家提议开展主题为“背起行囊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在活动准备阶段,为丰富活动形式,请你根据示例,再设计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
示例:演唱“走四方”的歌曲。
我的设计:①________
②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
【注】①舣:通“移”,移动。②磴:台阶。③颒(huì):洗。④浅斟:慢慢地喝酒。⑤竹肉:乐声歌声。
(1)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独往湖心亭看雪/吾辈往通声气
B.及下船/及郡下,诣太守
C.拉余同饮/拉与同坐
D.月如镜新磨/庭下如积水空明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②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4)简答:西湖似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甲】文西湖美在①_______________,【乙】文西湖美在②_______________【甲】文作者偶遇金陵人“强饮”表达出③_______________情感,【乙】文作者与朋友游湖“纵饮”表达出④_______________情感。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万历四年,佥事徐廷祼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睺罗、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夜月登此,阗寂凄凉,如入鲛宫海藏。月光晶沁,水气滃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
【注】①万历四年:1576年。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佥(qiān)事:按察司下的属官。③司礼监: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④睺罗:摩睺罗。宋元习俗,七夕供一土偶,名“摩睺罗”。⑤鲛宫:龙宫。⑥滃:云气腾涌的样子。⑦《湖心亭》:是《西湖梦寻》卷三中的一篇。《西湖梦寻》是一部风格清新的散文,全书共五卷,通过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日更定矣?
?
?
?
?是:_______________
②拥毳衣炉火?
?
?
?
?拥:_______________
③及下船?
?
?
?
?
?
?
?
及:_______________
④俱无甚伟观也?
?
?
俱: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
(3)同样是听觉描写,张岱在【甲】文中用“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后湖心亭一片静寂,万籁无声;在【乙】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天湖心亭的喧闹、繁华景象。(用原文句子填空)
(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
?
?
?②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___
③及下船_______________?
?
?
?
?
?④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4)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在“景”与“情”表现上各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燮《山中雪后》)
【注】①清孤:凄清孤寂。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
?
?
?
?
?
?
拏:_______________
②雾凇沆砀?
?
?
?
?
?
?
?沆砀:_______________
③是金陵人,客此?
?
?
?
?
?客此:_______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
?
焉:_______________
⑤一种清孤不等闲?
?
?
?
?
?等闲: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两段文字都描写了美丽的雪景,【甲】文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乙】诗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对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毳衣炉火?
?
?
?
?
?
?
?
?拥:裹,围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
?
?
?
?焉得:哪能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
?
?
??
?强:勉强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
?
?客:客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天下独绝
B.是日更定矣/不知木兰是女郎
C.独往湖心亭看雪/晋陶渊明独爱菊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一个“痴”字,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请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
?
?
俱:_______________
②雾凇沆砀?
?
?
?
?
?
?
?
?
沆砀:_______________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白:_______________
④千山鸟飞绝?
?
?
?
?
?
?
?绝: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甲】文中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突出雪大的句子是“________。”
(4)从“独往湖心亭看雪”和“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
1.
zhēn,sōnɡ,dànɡ,毡,芥,痴
2.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默酒痴情,醉心放浪无拘
4.
绘制“走四方”的旅游路线图。,举办“走四方”的征文比赛。
5.
(1)B
(2)①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
②花香飘绕于身边(花香沁人心脾),清梦非常舒适惬意。
(3)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4)①白雪皑皑,空旷深远(雪景),②月光皎洁,山水秀丽,③巧遇知音的兴奋、惊喜,④与朋友相聚的欢乐尽情、尽兴
6.
(1)①这,②裹,围,③等到,④都
(2)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②游客看见它就像看见了海市蜃楼。
(3)喧阗扰嚷,声息不辨
(4)【甲】文既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又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乙】文既表达了作者对湖心亭往日胜景的留恋,又含蓄表达了对故国的哀思,同时寄托了作者凄凉孤寂的心境。
7.
(1)①下雪,②这,③等到,④裘皮衣服
(2)①(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白茫茫一片。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3)D
(4)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
【链接材料】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
8.
(1)①撑(船),②白汽弥漫的样子,③客居此地,④哪能,⑤寻常,一般
(2)①大雪下了三天三夜,湖中行人和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4)【甲】文表达作者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乙】诗表达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9.CDC
10.
(1)①全、都,②白汽弥漫的样子,③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④消失
(2)①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两个“独”字,都表现了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