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唐】李白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诵读;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3.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豪放,旷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贬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62岁病死在当涂令李阳冰家。李白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 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作者介绍
他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言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诗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的,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疏通字词,诵读全文
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yú fú)
猿猱(náo) 扪(mén)参(shēn)历井
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 崔嵬(cuī wéi)
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此曲只应天上有,请听诵读:
噫吁唏,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噫吁唏,危呼高哉!
听诵读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巅。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栈道1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剑门关
夫当关
万夫莫开
开篇:一显主旨句
一叹 高 : 难 行
蜀道之始
蜀道高峻
二叹 险: 可 畏
景物凄清——
山恶水险
以“何时还”起
二显主旨句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
申戒
剑阁险要
人祸之惨——以“ 早还家”结
结尾:三显主旨
结构分析
按文章思路背诵
一叹蜀道之难——高(自古难行)
难在隔绝(蜀道来历)←难在峻绝(蜀道高峻)
二叹蜀道之难——险(自古可畏—劝阻)
难在愁绝(景物凄清)← 难在险绝(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之难——惨(战祸惨烈—告诫)
难在危绝(剑阁险要)← 难在惨绝(杀人惨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蜀道艰难,比上青天还难
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分析诗歌艺术特色(背诵相关语句)
一、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 、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二、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
三、强烈的感情(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四、变幻的语言(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
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匪:同“非”)
(介词结构后置)
重要实词
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总结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l.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2.此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①“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②“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像。
课后作业处理
再见
噫吁 口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pīng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诗的寓意
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房、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此说出自唐末范摅所著《云溪友议》一书,为《新唐书·严武传》所采用,但不足信。按:严武镇蜀共两次,时间都不长。第一次自肃宗上元二年(761)冬至宝应元年(762)夏,如真有此事,则当发生在此期间,但除范说外,没有其他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从杜甫这期间的诗作中也找不到佐证。至于第二次镇蜀,已在代宗广德二年(764)之后,这时李白已经故去(房亦病卒),如真有此事,也跟李白无关了。
一说:为讽刺章仇(Zhāng Qiú,复姓)兼琼而作。此说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也缺乏根据。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曾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径。
一说:为讽谏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出自元萧士(yūn)《分类补注李太白集》的注语中,其说甚详,各句均依此作了解释。主要之点是,仿杜甫《北征》中以“君”称唐肃宗(如“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之例,认为这首诗中“问君西游”的“君”指的是唐玄宗。这就纯属臆测了。《蜀道难》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从宏观到微观是把握一篇文章的一般思路,宏观地把握一篇文章需要选好切入点,需要找到行文的线索,需要找到牵一线而动全篇的这“一线”。如果做到这样,再长的文章,我们也能迅速地总体把握,宏观掌握。
问题背景:
《蜀道难》是李白的一首长诗,内容丰富,文辞华丽,学生学习起来有难以下手之困惑,我便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从“蜀道难”三个字中的“难”字引出诗歌中出现了三次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再从这三句话来把握全文。抓住了这个关键的问题,学生就能迅速地把握全诗,整体感悟全诗。
片断实录:
师:蜀道难,蜀道难……难到什么程度?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请仔细研究,这三次“难”的含义相同吗?
生:诵读诗句,研究“难”的含义。
师生交流:
生: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
师:哪些诗句说明了山势之高呢?
生1:开篇惊叹“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足见山势之高。
生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中引用神话传说,连太阳神驾车至此都得回头,可见山势之高。
生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善于高飞的黄鹤难以飞过,善于攀援的猿猴无法度过,显示了山势之高。
生4:这一段不仅从神话传说、飞禽走兽,夸张想象的角度写山势之高,还从人的感受来侧面烘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师:很好!下面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一段,在诵读中体会太白高峰雄伟壮观的景象。
师:那第二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第二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的含义主要是“险”。
师:你们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中明确告诉我们这一段是写蜀道之险的。
师:能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生2:“畏途巉岩不可攀”中的“巉岩”就是险峻的意思。
生3:“但见悲鸟号古木”和“又闻子规啼夜月”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写蜀道之险的。
生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描写了这里惊险的环境。
师:真是“使人听此凋朱颜”啊!有请女生把这一段朗读一遍。
师:那第三处呢“
生:我觉得第三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好像是说这里地势的险要。
师:能具体谈谈吗?
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一段就是讲述了这里险要的地势,写了剑阁易守难攻的特点,这里应该是一个军事戍守要地。(掌声)
师:男生来朗读这一段好不好?
男生朗读。
……
授后感想:
找准切入点,迅速走进文本;抓住关键问题,宏观把握文本;结合
情感朗诵,整体感悟文本。这样的设计,把能力、情感、方法和高效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讲授每一篇新课时,都要认真寻找把握文本的最佳切入点,设计关键性的问题。
师: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公元2006年七月三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中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他们的成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Who?(生笑)
生(齐答):李白。
师:怎么都知道?
生(1):李白写过《署道难》,其实青藏线才是难上加难。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1):可能在唐朝,生产力比较低,进入四川比现在进入西藏还难。
师:你很有政治辨证思想。这种想法李白是通过怎样的诗句来表达的?
生(齐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谁上过青天(生笑)就这一句?
生(齐答):出现了三次。也差不多嘛。
师:是差不多,我们品味品味诗仙要表达情感是一样的吗?我们不妨把这三句来念一念。(生笑着念)《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首席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李白是感情极其丰富的男人,诗人天性就是漂泊,一看到月亮,就——
生(齐答):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朋友要离开时,诗仙也动了人间真情,送出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生(齐答):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友人的白帆消失了,李白还在远望。一腔友情,随一片白帆远去;无限神往,与一江春水合流。真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今天,离别的钟声又敲响了,诗仙又要送别友人,这次目的地是四川,太白作《蜀道难》送之,意欲何为?
生(2):想表达离别之痛。
生(3):我想是对友人的祝福。
生(4):可能是不向让朋友走,走了会伤心,会孤单。
师:同学们,你们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两种,一是嘱咐和祝福。二是劝阻和挽留。到底哪一种更帖切呢?或者说还有第三者?(生笑)我们不妨从文本如手,抽筋剥皮的学习(生笑)大声的厚颜无耻的朗读《蜀道难》,体会“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生读)
师:我想李白听了我们的朗读后,定会有知音之感(生笑)谁第一个说一说诗歌中有震撼力的诗句,就好比大地深处熔岩喷涌而出的感觉。
生(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笑)
师:为何笑?
生(部分):太平常了,简单。
师:其实,开头一句难于上青天说简单也不简单。大家发现了吗?此句前面还有七个特殊的字?
生(齐答):噫吁戏!危乎高哉!
师:特殊吗?
生(6):好象语气词多了点?
师:哪些语气词?什么意思?
生:(6)噫吁戏!乎哉,五个,大概是四川的方言。
师:如果翻译成绍兴方言——(生笑)
生(部分):哎
生(部分):啊
生(部分):阿呦
生(部分):哇,我的妈呀。
生(部分):哦。我的上帝。
师:哦,各种版本都到齐了。我惊叹于同学们的想象力。按照黄健翔的时髦的话来说,是伟大的诗仙的灵魂附体。(生笑)据《宋景文笔记》记载:“蜀人见物惊异,輙曰噫嘻。李太白作《蜀道难》,因用之。”“难”是一个抽象词语,刘晓庆曾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那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
生(7):蜀地与世隔绝——
师:莫非是金庸笔下的桃花岛——-(生笑)
生(7):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是写隔绝时间只久。
师:对,养养蚕,打打鱼,逍遥自在。-----
生(7):老师,你错了,蚕丛鱼凫是两个国王的名字。
师:看来师不必贤于弟子——
生(笑答):生不必不如师。
师:我们班中有叫蚕丛和鱼凫吗?(生笑)。李白节取了两位蜀王的古怪的名字,是说蜀国的开国史多么悠远。“茫然”是悠久不可知的意思,和现在的用法稍有不同。还有吗?
生(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蛾眉颠,有鸟道,而无人道,也是说隔绝之久。
师:好,讲得很精辟。而蜀道的开辟也具有神奇色彩,谁来说一说这方面的内容?
生(9):五个大汉拽一条蛇,山崩地裂,大汉被压死,路就通了,
生(10):还有五个美女也被压死,入蜀之路才通,
师:老师曾看到过着这样故事,与课文有些出入,五位大汉压死后,不知为何,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多浪漫。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代许多劳动人民为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李白运用这个神话,“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总之,写出了开辟之难。所以,这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应读出——
生(齐答):读出惊叹之情。
师:鲁迅曾说,世上本来没什么路,走的人多了,也便自然有了路。现在路是开辟出来了,好走吗?
生(11):难,诗中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波逆折冲之回川,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行路难啊,行路难。
生(12):还有黄鹤飞不过,猿猴也担忧,
师:打住,为何写到黄鹤猿猴?
生(12):用了拟人手法,。以“六龙回日”的神话和想像,用黄鹤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反衬人行走之难。
师:反衬这词用的很到位。还有吗?
生(13):也有直接写行走苦难。比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类似九曲黄河。
师:你的想象太开阔了,曲折越多,说明山势陡峻,写出了度越之难。行走中的人们的神态李白也描绘——
生(1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
师:的确,诗人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可能有高原反应(生笑)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不怎么好,影响人的情绪,(生笑)读一读这样的诗句——
生(齐读):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师:悲能改做飞吗?
生(15):不能,因为这只鸟内心很痛苦,(生笑)
师:你的意思是说好象这只鸟儿失恋了,你怎么知道的。(生笑)怪不得后面雄飞雌从绕林间,号叫的大概是跟随的那只雌鸟吧(生笑)这当然是我们一相情愿的大胆的猜测罢了。那来说一说另一种鸟,子规吧。
生(15):子规就是杜鹃,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象哭泣一样。
师:看来蜀地的男人特别脆弱。杜鹃是四川的特产,哦,叫特鸟。(生笑)古诗中写杜鹃特别多,比如诗仙曾送好友王昌龄,曾写杨花落尽子规啼——
生(齐答):闻到龙标过五溪。
师:我寄愁心与明月,
生(齐答):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阵阵的子规悲啼,空旷孤寂的情绪缠绕在你的灵魂之中,离别之恨,飘零之感渗透在骨髓中。古人曾评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并无有人迹。空山古木间,日之所见者,但是悲鸟雌雄威群而飞;夜之所闻,但是子规月下啼血最苦”。无非烘托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诗仙发出了人生第二感慨——
生(齐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渗透了哪些情感?
生(部分):忧愁,担心
生(16):惊慌、哀愁、担心的脸色都变了,红颜变白脸——
师:怪不得川剧中有变脸,连刘德华也要虚心的学习。(生笑)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利的烘托了蜀道之度越之难。但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无限风光在顶峰。谁来说一说。
生(17):去天不盈尺,是说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讲山壁之险。
师:这好比电影镜头中,先来一个连峰接天的一个长镜头,然后再来枯松的一个特写。当然,有魅力的镜头需要快慢结合,最好来点音响效果。诗中有吗?
生(17):有,飞湍、瀑流、平崖、转石,滚下来的是石头,多壮观。
生(18):我觉得有点恐怖,大型泥石流啊。(生笑)
生(19):还有声响,雷鸣般的声音。排山倒海。惊险万分。
师: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诗仙就质问了——
生(齐答):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师:风光变换,现象丛生,在这样惊险的氛围中,作者写了通往成都的剑阁,读一读其地势险要的句子。(生读)
师:成都是个好地方吗?
生(20):只是个军事要地,不是旅行的好地方。没有旅游价值。
师:成都是天府之国啊,怎么不是好地芳?
生(20):四川人特别厉害,化为豺与狼。并且野兽横行,猛虎蛇类吓人。
师:夕避长蛇,朝避猛虎句式有点特殊吧?
生(21):是互文,夕、朝名词或用做状语,
师:你判断得很对。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政治环境相当恶劣,类似现在的伊拉克,恐怖横行,炸弹乱轰。随时葬身虎口蛇腹之虞。从战祸之烈,写出安居之难。所以李白又感叹——
生(齐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师:包含着哪种感叹?
生(部分):恐惧
生(部分):悔恨,后悔来到四川。
师:由此看来,诗仙三次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蕴涵着不同的心理体验。第一次,由隔绝之久,惊呼开辟之难,第二次由山势之危,忧惧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度越之难,第三次由战祸之烈,悔恨安居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反反复复为哪般?谁来说一说?
生(22):李白写诗纯粹是为了挽留朋友,希望他留下来。
师:哦,留下来吃大块肉,喝大碗酒。(生笑)
生(23):可能是劝阻统治者要当心安禄山造反,要及早准备,
师:你的意思说豺狼就是杨贵妃的相好安禄山(生笑),我想李白不太可能有如此政治远见,如有的话,也不会到处碰壁,碰的鼻青脸肿。
生(24):我想蜀道难有所寄托。
师:哦,寄托?
生(24):借送友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借蜀道是说自己仕途之难。
师:真是仕途之难,难于上蜀道。(生笑)仕途称心,蜀道则易;仕途无成,蜀道则难。否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干卿何事?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归蜀》中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这对你的观点是有力的补充。此种想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流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生(齐答):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我们通过抽筋剥皮的解读,试图掀开蜀道的红盖头,看清庐山真面目。这是一首慷慨的悲歌,既有历抵卿相的屈辱,又有遍干诸侯的失意,既有报国无门的愤慨,又有败兴而返的伤心。中国诗坛上最耀眼的一座雕塑——诗仙
他的独特的个性,满怀的抱负,傲岸的反抗,在这里奏一出了最强音,天才极至,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寻,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是如此的美妙奇异,不可思异,这是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这是上天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之一。在天才李白面前,一切庸碌无为,一切的怨天艾人是多么的可笑,人生只有永远进取,向上。
附板书 :
隔绝之久——开辟之难 惊
蜀道难
山势之危——度越之难 惧 仕途之难
战祸之烈——安居之难 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