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电是什么》课件2021-2022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4.1 《电是什么》课件2021-2022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3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8 21: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14.1 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
静电感应
课时导入
从身边的问题出发:
在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常会听到“啪啪”声;当你触摸门把手,或与人握手时,常有被“电”的感觉……其实,这些都是静电现象,让我们从摩擦起电开始电的“探究之旅”吧。
感悟新知
知识点
摩擦起电
1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轻小物体。
将摩擦过的梳子靠近细水流附近水流将会 。
吸引
被吸引
感悟新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水流,水流被吸引
将与丝绸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头发被吸引
将与衣服摩擦过的直尺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感悟新知
由生活中更多的类似现象,可归纳得出:
1. 物体带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 ________ 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吸引
课时导入
分析解释
油罐车尾部为什么总有一条铁链拖地?
答:行驶中的油罐车里的油跟油罐壁摩擦,使油和油罐带上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火花放电,酿成事故。因此,在油罐车尾部常接一条拖地的铁链,将油罐上的电荷时由铁链导入大地,以保证安全。
感悟新知
例 1
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泡沫小球,其中,甲带正电,丁不带电。如图3 所示:
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解题模型
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时,应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性质”两个角度来判断。
感悟新知
(1)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则乙的带电情况是 __________。
(2) 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用丙靠近丁,丁被吸引,则丙的带电情况是 __________ 。
乙带正电
丙带负电
感悟新知
思路导引:
易错提醒
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感悟新知
1.[中考·郴州] 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
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
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
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
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
C
感悟新知
知识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2
感悟新知
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验操作
感悟新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验现象
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感悟新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验结论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一定是相同的,相同的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一定是相同的,相同的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相同的电荷之间相互排斥,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
胶棒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两根棒相互吸引, 说明它们带的电荷不同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归纳法:在探究某一现象的规律时,不可能也没必要把与之有关的所有现象都列举出来,而是通过大量与某一现象有关的事实,从中找出共同的规律,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就是归纳法。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利用归纳法总结出来的。
感悟新知
综合分析,可以归纳得出:
1.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是 ________ 的。
2.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 ,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自然界只存在着________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不同
排斥
吸引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在用验电器检验物体的带电情况时,将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转换为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的大小。
感悟新知
例2
[中考·河南] 如图4 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 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C. 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
D. 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
感悟新知
思路导引: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带负电荷;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个金属箔会张开。
感悟新知
2.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可以看到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如图5 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甲和乙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甲、乙金属箔张开角度的变化情况是(  )
A.甲和乙都不变
B.甲变小,乙张开
C.甲变大,乙不变
D.甲闭合,乙张开
B
感悟新知
知识点
验电器
3
1. 构造:
如图1 所示,验电器主要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绝缘塞等部分组成。
感悟新知
2. 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由于电荷的转移,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
排斥
移动的是电子,带负电,正电荷在原子核内很难独自移动。
感悟新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当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从物体转移到验电器上,两片金属箔都带上了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当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物体上,两片金属箔失去电子都带上了正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感悟新知
拓展视野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符号Q 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Q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感悟新知
3. 作用:检验物体 ______________。
当被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则表明该物体带电;金属箔张开角度越大,表明该物体带的电荷越多;金属箔没有张开,则表明该物体不带电。
是否带电
感悟新知
例 3
为了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因素,如图8 所示,某实验小组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A处,然后将挂在绝缘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依次挂在P1、P2、P3 处,实验发现悬挂小球的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图8
感悟新知
A.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无关
B.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随电荷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C.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随电荷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D. 电荷间的距离增大时,其相互作用力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思路导引:由图可知,小球离带正电的物体越远,偏转角度越小,表明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小,故可得结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跟电荷间距离有关,且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随电荷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感悟新知
感悟新知
从微观角度分析验电器的带电原理
当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从带电物体转移到验电器上,验电器的金属箔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感悟新知
当用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带电物体上,验电器的金属箔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感悟新知
知识点
静电感应
4
1. 当带电的物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会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图2)。
感悟新知
归纳总结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感悟新知
2. 静电应用: 静电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静电主要应用在除尘、喷涂、印花、植绒、淡化海水、复印等方面。
图2
感悟新知
深度理解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
控制环境和材料减少静电产生,导体接地释放静电,利用绝缘材料隔离,适时放电处理。静电有害亦有利,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植绒等是静电的应用。
课堂小结
电是什么
摩擦起电
静电感应
电荷
两种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正电荷
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课堂小结
电是什么
1. 判断摩擦起电过程中电荷的转移情况,记住两点:
(1)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2)得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课堂小结
电是什么
2. 判断一物体的带电情况有如下规律:
与带电体相互排斥的物体一定带电,而与带电体相
互吸引的物体只是可能带电。不能认为,能被带电
体吸引的物体一定带与原带电体不同种的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