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8 16:02:19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A. B.
C. D.
(2)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A
(2)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冷锋一般是西北季风南下造成。冬季冷锋过境后,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气球应该飘向东南方向,A正确,CD错误。B图先向西北后向东南,应该是冷锋过境前至过境后的变化,B错误。故答案为:A。(2)万米高空气流运动方向和等压线平行,AC两图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因此AC错误。图中等压线数值a>b>c>d>e,北半球高空风向向右偏后与等压线平行,风向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因此B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冷、暖锋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2.(2020·江苏)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①地最可能(  )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答案】(1)C
(2)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四个地点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结合等压线的数值近地面风向的作图过程判断,①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侧,风向为偏西风;②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北风;③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南风;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北风。故答案为:C。(2)读图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且①地纬度低,气温高,因而最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A正确;细雨蒙蒙是暖锋天气的典型特征,B错误;烈日炎炎往往是受高压控制形成,C错误;此时①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不会形成沙尘天气,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3.(2019·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下列各题。
(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辅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2)易形成这种大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 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答案】(1)B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2)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冬季岩石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B错。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下沉气流,C错。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对。故选D。
【点评】气旋(低压),北半球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低压中心旋进,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中心气流上升;反气旋(高压),北半球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出,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中心气流下沉。冷锋降水多阵性降水,暖锋降水多为连续性降水。
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高压中心气流下沉,难以凝云致雨,其他晴朗;冷锋过境往往是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后冷气团占据了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雨过天晴。
4.(2019·海南)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如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1)C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由图文信息可知,“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 11点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 A符合题意。
(2)“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5.(2019·浙江会考)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M地吹(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甲、乙两地间锋面类型和乙侧气流运动特征是(  )
A.冷锋被迫抬升 B.暖锋被迫抬升
C.冷锋缓慢爬升 D.暖锋缓慢爬升
【答案】(1)D
(2)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锋面气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在北美五大湖地区有一个低压中心,并形成了一个锋面气旋系统。M地处低压中心的北侧,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北向南)、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下,其风向为东北风。D符合题意。
(2)北半球的气旋是呈逆时针运动,其右侧(东侧)是暖锋,左侧(西侧)是冷锋。因此甲、乙之间是冷锋,乙地处于冷锋的锋前位置,处于暖气团的影响下,受冷锋影响,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带来大风、降温、阴雨天气。A符合题意。
【点评】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北半球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是呈逆时针向低压中心辐合,南半球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顺时针向低压中心辐合,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是呈顺时针由高压中心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顺时针由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竖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大其符号是槽线上画三角,三角尖端指示锋面移动方向;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在冷气团上爬升形成的锋面,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小,槽线上画圆弧,圆弧指示锋面前进方向。
6.(2018·北京)下图为北年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小题。
(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答案】(1)B
(2)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分析】(1)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但北京为偏北风,故A错误;
甲地为低压中心可能会形成强降雨,故B正确;
判断气压数值不能看理论,应根据具体等压线数值,C错误;
回归线以内没有强低压,故无台风。故答案选B。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中部形成强高压,故推测应该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冬至日最适合。故选A。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本题以北半球某日气压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大气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本题以北半球某日气压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获取信息
关键信息
材料信息 从材料气压图,可以推断各地气压图的分布状况
地图信息 从图中气压高低可以判断天气情况,以及季节的变化。
7.(2017·江苏)图5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表1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小题。
表1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2 年)
拉萨 29°36'N,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1)与广州相比,拉萨(  )
A.①较大 B.②较大 C.③较大 D.④较大
(2)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答案】(1)D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拉萨比广州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散失得多。(2)拉萨成为“日光城”是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与当地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有关。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
8.(2017·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4分)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4分)
A.A B.B C.C D.D
【答案】(1)C
(2)D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乙地高空气流是下沉,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杨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下沉形成浮尘。(2)根据上题结论,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说明乙地受高压控制,则D图符合条件。
二、综合题
9.(2018·全国Ⅱ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的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低气压(气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龙卷风的特点。根据材料和图示龙卷风是湿热气团强烈抬升而产生,湿热气团应该来自墨西哥湾。根据锋面气团的特点,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相遇,暖气团由于密度较小,向上抬升。旋转的原因可根据气旋的原理分析:近地面形成低压,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气流辐合,受地转偏向力,气流旋转,形成龙卷风。
(2)本题考查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从地形对南北气流的影响分析:由于中部平原平坦开阔,有利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也有利于北方的冷空气长驱直下,在中部平原汇合;地势平坦,摩擦力小,对风的阻力小。
(3)本题考查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可从春季气温回升,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及墨西哥湾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4)本题考查龙卷风的危害。可从龙卷风的形状、出现时间短、破坏性大方面分析。从地面至云端,壮观;生成速度快,来势猛,预测困难;破坏力大,龙卷风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故答案为:(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的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点评】本题组以美国龙卷风来考查龙卷风的形成,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结合课本的台风可类似分析回答,难度较大。
10.(2017·新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6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6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6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的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解题此题需要从看清限制性要求条件,从气候角度分析,也就不外乎从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根据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图,可知甲地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冬季气温温和,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夏季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日光温室快速普及,甲地相对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相对发达国家,甲地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所以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在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优势明显。(3)根据材料提示“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可知集群式发展便于提高产量,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也有利于加强优良品种培育,相互协作,减少无序竞争,形成品牌,提高了甲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4)这是个开放性设问。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可以从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利用原有的优势条件,降低成本,获取规模效益等方面回答;不赞同,可以从该地水资源缺乏,及大钡模生产后导致水资源、土地资源不足,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点评】考查日光温室、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该题以西班牙南部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文字和图形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
1 / 1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A. B.
C. D.
(2)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
A.A B.B C.C D.D
2.(2020·江苏)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①地最可能(  )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3.(2019·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下列各题。
(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辅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2)易形成这种大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 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4.(2019·海南)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如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5.(2019·浙江会考)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M地吹(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甲、乙两地间锋面类型和乙侧气流运动特征是(  )
A.冷锋被迫抬升 B.暖锋被迫抬升
C.冷锋缓慢爬升 D.暖锋缓慢爬升
6.(2018·北京)下图为北年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小题。
(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7.(2017·江苏)图5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表1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小题。
表1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2 年)
拉萨 29°36'N,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1)与广州相比,拉萨(  )
A.①较大 B.②较大 C.③较大 D.④较大
(2)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8.(2017·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4分)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4分)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9.(2018·全国Ⅱ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10.(2017·新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6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6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6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冷锋一般是西北季风南下造成。冬季冷锋过境后,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气球应该飘向东南方向,A正确,CD错误。B图先向西北后向东南,应该是冷锋过境前至过境后的变化,B错误。故答案为:A。(2)万米高空气流运动方向和等压线平行,AC两图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因此AC错误。图中等压线数值a>b>c>d>e,北半球高空风向向右偏后与等压线平行,风向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因此B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冷、暖锋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2.【答案】(1)C
(2)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四个地点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结合等压线的数值近地面风向的作图过程判断,①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侧,风向为偏西风;②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北风;③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南风;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北风。故答案为:C。(2)读图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且①地纬度低,气温高,因而最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A正确;细雨蒙蒙是暖锋天气的典型特征,B错误;烈日炎炎往往是受高压控制形成,C错误;此时①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不会形成沙尘天气,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3.【答案】(1)B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2)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冬季岩石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B错。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下沉气流,C错。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对。故选D。
【点评】气旋(低压),北半球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低压中心旋进,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中心气流上升;反气旋(高压),北半球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出,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中心气流下沉。冷锋降水多阵性降水,暖锋降水多为连续性降水。
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高压中心气流下沉,难以凝云致雨,其他晴朗;冷锋过境往往是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后冷气团占据了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雨过天晴。
4.【答案】(1)C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由图文信息可知,“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 11点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 A符合题意。
(2)“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
【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5.【答案】(1)D
(2)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锋面气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在北美五大湖地区有一个低压中心,并形成了一个锋面气旋系统。M地处低压中心的北侧,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北向南)、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下,其风向为东北风。D符合题意。
(2)北半球的气旋是呈逆时针运动,其右侧(东侧)是暖锋,左侧(西侧)是冷锋。因此甲、乙之间是冷锋,乙地处于冷锋的锋前位置,处于暖气团的影响下,受冷锋影响,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带来大风、降温、阴雨天气。A符合题意。
【点评】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北半球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是呈逆时针向低压中心辐合,南半球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顺时针向低压中心辐合,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是呈顺时针由高压中心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顺时针由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竖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大其符号是槽线上画三角,三角尖端指示锋面移动方向;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在冷气团上爬升形成的锋面,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小,槽线上画圆弧,圆弧指示锋面前进方向。
6.【答案】(1)B
(2)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分析】(1)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但北京为偏北风,故A错误;
甲地为低压中心可能会形成强降雨,故B正确;
判断气压数值不能看理论,应根据具体等压线数值,C错误;
回归线以内没有强低压,故无台风。故答案选B。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中部形成强高压,故推测应该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冬至日最适合。故选A。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本题以北半球某日气压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大气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本题以北半球某日气压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获取信息
关键信息
材料信息 从材料气压图,可以推断各地气压图的分布状况
地图信息 从图中气压高低可以判断天气情况,以及季节的变化。
7.【答案】(1)D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拉萨比广州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散失得多。(2)拉萨成为“日光城”是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与当地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有关。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
8.【答案】(1)C
(2)D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乙地高空气流是下沉,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杨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下沉形成浮尘。(2)根据上题结论,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说明乙地受高压控制,则D图符合条件。
9.【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的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低气压(气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龙卷风的特点。根据材料和图示龙卷风是湿热气团强烈抬升而产生,湿热气团应该来自墨西哥湾。根据锋面气团的特点,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相遇,暖气团由于密度较小,向上抬升。旋转的原因可根据气旋的原理分析:近地面形成低压,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气流辐合,受地转偏向力,气流旋转,形成龙卷风。
(2)本题考查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从地形对南北气流的影响分析:由于中部平原平坦开阔,有利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也有利于北方的冷空气长驱直下,在中部平原汇合;地势平坦,摩擦力小,对风的阻力小。
(3)本题考查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可从春季气温回升,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及墨西哥湾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4)本题考查龙卷风的危害。可从龙卷风的形状、出现时间短、破坏性大方面分析。从地面至云端,壮观;生成速度快,来势猛,预测困难;破坏力大,龙卷风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故答案为:(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的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点评】本题组以美国龙卷风来考查龙卷风的形成,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结合课本的台风可类似分析回答,难度较大。
10.【答案】(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的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解题此题需要从看清限制性要求条件,从气候角度分析,也就不外乎从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根据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图,可知甲地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冬季气温温和,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夏季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日光温室快速普及,甲地相对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相对发达国家,甲地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所以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在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优势明显。(3)根据材料提示“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可知集群式发展便于提高产量,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也有利于加强优良品种培育,相互协作,减少无序竞争,形成品牌,提高了甲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4)这是个开放性设问。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可以从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利用原有的优势条件,降低成本,获取规模效益等方面回答;不赞同,可以从该地水资源缺乏,及大钡模生产后导致水资源、土地资源不足,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点评】考查日光温室、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该题以西班牙南部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文字和图形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