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8 17:3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阅读理解训练?
1.
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衷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在群星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遨游:________________。
璀璨: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标出选段中的两个比喻句。
(3)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________
?
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①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②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谁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选段第①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________的特点。
(3)选段第③自然段中“本来”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
????只有一个地球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相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为的星,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所以
不但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⑤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⑦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⑨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第①段画线句是从宇航员外太空瞭望的角度描绘了地球的________外观,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
(2)对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从程度上强调了地球上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之久。
B、说明人类随意的毁坏行为使地球再生资源极困难。
C、这二个词语连用,从语气上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D、体现了地球资源有限,引发读者保护地球的思考。
(3)请在第④段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4)请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完成填空:
地球是我们的生命摇篮,但是,因为________,又因为________,还因为________,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
课内阅读。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领会——(________)
告别——(________)
(2)选文主要写了作者的________,联系全文来看,它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3)“另一种东西”表面指的是________,事实上指老人________。
(4)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递进。
C.表示转折。
D.表示省略。
(5)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A.山上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保持郁郁葱葱的生长态势。B.老人执着、崇高的精神永远流传。
?
5.
阅读课外选文,完成练习。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儿弄树苗呢?杨善洲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1)从文中找出两上修饰树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2)“一抹别致的色彩”中“一抹”的意思是________。它还可以这样搭配:一抹(????),一抹(????)。
(3)杨善洲为了解决树苗短缺的问题,想的两个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说“繁茂的树林”最让人震撼,原因是(????)。
A.树木的数量多
B.树木的面积大
C.这是由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变成的
(5)从选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善洲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
6.
课内阅读。
????????三黑就是这祥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把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
????????筒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黑三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1)诗中三黑是怎么侍弄土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仿写句子。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这么________,简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中可以看出三黑对土地有什么样的感情?
?
7.
课文理解。
?????
???三黑
????????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抓痒痒的好喜欢。
(1)在诗中用“________”画出比喻句,用“﹏﹏﹏”画出拟人句。
(2)作者在诗中说三黑“没有睡过的好床”指的是__________。
(3)诗人听到蝈蝈叫,心里就好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
(4)“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哪些含义?
?
8.
阅读
???
?????大江保卫战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④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⑤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⑥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结合上下文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日夜兼程:________________
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
(2)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关键语句,仿照下面第①自然段的小标题,给第②④自然段、第⑤自然段分别概括小标题。
①险情危急——②④:(________)——⑤:(________)
(3)体会句子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写下来。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漂动的树梢,灭顶的房屋,摇摇晃晃的电杆。
(4)文章第②自然段写了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第四自然段又着重写________,这是运用了________写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
?
9.
阅读
??????
??城市的标识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翅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就好像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们,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悉的车牌团团包围。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袭来。
????????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的标识。
????????后来,你看见,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垂挂着浅褐色的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构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树,你在福州或是广州。你看见婀娜苗条的椰树,你是在海口。你看见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那是在长春。
????????最后你睁开眼,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荫,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旨是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崇尚。
B.不要因现代文明而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C.要爱护树木,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D.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建设,不需要考虑大自然。
(2)城市的标识是________。
(3)用把文章中心句是“________”。
(4)“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士;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1)邀游;漫游,游历。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这里指各种星球光亮耀眼。
(2)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妻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3)这段文字说明了地球美丽壮观,同宇宙相比,非常渺小。
2.
(1)不是而是不但还
(2)列数字作比较渺小
(3)不能删去,“本来”是“原先”的意思,原先能再生,现在不能了,说明这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3.
美丽壮观,对地球赞叹
B
不但……还……;
地球不会再长大,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4.
(1)领悟道别
(2)所想总结全文
(3)绿绿的山林无私奉献、造福山林的精神
(4)A
(5)B
5.
(1)挺拔繁茂
(2)一片、夕阳、彩霞
(3)把家中的盆景移植到山上和捡果核育苗栽种。
(4)C
(5)坚守信念、无私奉献
6.
(1)由诗中的内容,我们可知,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把得又平又顺溜。,土地失而复得,非常的喜悦。
(2)美的地方人间仙境特别想一直呆在这儿
(3)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憧憬。
7.
(1)看见自己种的莽麦已经开花,
白要霎的像一片雪。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2)耙的松散的土地
(3)蝈蝈抓危害养麦地里的害虫,让荠麦健康生长。
(4)一是暗示了作者生活的艰苦,二是表现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8.
(1)白天黑夜不停地走或不停地赶路使人震惊的意思,也形容感到十分惊险、紧张。
(2)抗洪抢险解救受灾群众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的急切心情。
(4)连长黄晓文的感人事迹语言、动作生动形象的塑造了黄晓文大无畏的形象。
9.
(1)D
(2)树
(3)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昔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4)拟人。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树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抒发了作者对城市失去个性的惋惜之情。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