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360012661900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段时期,被称作古代文明时期,其中包括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下面关于古代亚非文明的广告词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在黄河流域采风,体会厚重的中国文明 B.在两河流域驻足,感受古巴比伦的风采
C.在恒河沿岸观光,了解古印度最早文明 D.沿尼罗河而行,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2.[原创]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图中①②所代表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的早期文明遗址是 ( )
A.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B.哈拉帕和华氏城 C.华氏城和摩亨佐·达罗 D.巴比伦和华氏城
3.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 ( )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雅利安人 D.印第安人
4.[2021广东汕头潮阳区期中]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下列关于孔雀王朝的表述有误的是 ( )
A.其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B.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
C.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 D.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城市之一
知识点2 森严的种姓制度
5.[2021哈尔滨五常期末]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
6.根据印度《梨俱吠陀》的传说,印度社会被分成四个等级,其中将军应属于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下列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各个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C.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知识点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8.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创始人是 ( )
A.张道陵 B.乔达摩·悉达多 C.汉谟拉比 D.胡夫
9.[2021江苏南通海安联考]在当时印度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佛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创始人主张 ( )
A.推广严格的等级制度 B.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C.改变奴隶的悲惨命运 D.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0.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B.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C.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D.公元前1世纪,佛教先传到中国云南,再传入中国内地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很多人将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摩亨佐·达罗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这是因为从遗址看,摩亨佐·达罗 ( )
A.房屋是用烧制的砖块建成的 B.一条宽阔的大马路纵贯城市
C.城市的建设经过了精心规划 D.拥有世界先进的供排水系统
2.下面图片分别代表了4种不同的文明,按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自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3.[2020山东东营模拟]某班要排练关于种姓制度的历史剧,以下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
A.婆罗门在工地上劳动 B.刹帝利率领部队作战 C.首陀罗主持祭祀活动 D.吠舍参与国事管理
4.在古代印度,最早的“不可接触者”是指从事屠宰、制革、埋葬、清扫等职业的人,这些职业在高级种姓看来是最不洁的,是亵渎神的,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自然就被认为是不洁者。这说明种姓制度中等级划分的依据之一是 ( )
A.职业 B.种族 C.肤色 D.信仰
5.[2020福州模拟]佛教提倡各个种姓都可以参加宗教生活,在教徒之间没有等级差别。这一主张 ( )
A.冲击了印度森严的等级壁垒 B.宣扬了“忍耐顺从”
C.顺应了婆罗门的统治需要 D.挑战了国王的权威
6.[2021河南洛阳月考]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周围国家和地区传播,在东方许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构成了“东方佛教文化圈”。佛教在古老的东方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
A.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B.法律体系逐渐完备 C.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D.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种姓制度走向成熟。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相互之间界限严明,不能通婚、共食、交往,礼仪上也有严格规定。贱民们只能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或城镇外的住房里,只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寺院和水井,他们必须非常小心地避免玷污各种姓中的成员,也就是说,不可与后者发生任何肉体上的接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可以进入后者的视线。
(1)材料一中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种姓制度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刹帝利贵族…通过战争与掠夺,在经济上也拥有最多的财富……可是也有许多婆罗门没落了,他们从事过去被他们看不起的低种姓的职业,有的当了医生、樵夫、商人、农民、牧人、猎人和屠夫……有不少吠舍靠经商或放高利贷致富。他们占有许多土地和财产,成了新的奴隶主。…随着经济地位的改变,富有吠舍的政治地位也有了提高,有些人还参加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挤进了统治阶级的行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兴起的背景。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1.C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兴起了中国文明,A说法符合史实;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B说法符合史实;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位于尼罗河畔,D说法符合史实。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C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C
2.A 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是古代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故选A。
3.c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由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建立了许多小国家。故选C
4.B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印度半岛最南端外,孔雀王朝基本统一了印度,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5.D 在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故选D
6.B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将军掌管军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故选B
7.D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A、B、C说法正确。这一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D说法错误,故选D
8.B 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故选B
9.B 由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种姓制度森严,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故选B
10.D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故选D。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摩亨佐·达罗是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文明遗址。从遗址来看,摩亨佐·达罗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由此可见,摩亨佐·达罗的建设经过了精心规划。故选C
2.B 图①所示是金字塔,是非洲古埃及文明的代表;图②所示是青铜器,是东亚中国文明的代表;图③所示是种姓制度,是南亚古印度文明的代表;图④所示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是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故从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B符合题意。
3.B 婆罗门是第一等级,掌管祭祀,A不符合史实;首陀罗是第四等级,主要由被征服者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鱼业和手工业,不能主持祭祀活动,排除C;吠舍是第三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不能参与国事管理,排除D。刹帝利是第二等级,掌管着军事和行政权力,能够率领部队作战,故选B。
4.A 由“最早的‘不可接触者’是指从事屠宰、制革、埋葬、清扫等职业的人”可知,职业是种姓制度中等级划分的依据之一。故选A。
5.A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这冲击了印度森严的等级壁垒。故选A
6.C 佛教宣扬“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的思想,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从而在东方得以广泛传播。故选C
7.
【答案示例】
(1)维护高种姓的统治。
(2)社会状况:不同等级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刹帝利贵族和吠舍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种姓特权日益不满。
【解题思路】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第一小问,根据“相互之间界限严明,不能通婚、共食、交往,礼仪上也有严格规定”“贱民们只能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或城镇外的住房里”等即可作答。第二小问,从种姓制度的消极影响方面作答即可。
(3)根据“刹帝利贵族…拥有最多的财富”“婆罗门没落了”“随着经济地位的改变,富有吠舍的政治地位也有了提高挤进了统治阶级的行列”等及所学知识即可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