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素养测评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素养测评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8 17: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原卷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说“强盗一一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样说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
A.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B.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C.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D.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突破无论归因于国内市场还是出口市场,都不够全面,因为还有第三个经常被忽略的因素。这个被忽略的因素愿意“为英国制造商的利益而发动战争或进行殖民”,是“维护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条件”。这个被忽略的因素是
(  )
A.科学技术发明
B.自由贸易政策
C.政府干预与保护
D.强大的海上力量
3.某学者指出,“(18世纪的英国)人们对于各种装置、机器和设备的兴趣很快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痴迷……同样重要的还有英国拥有土地的贵族对科学耕种的热情……而法国的地主却会觉得这样做有失身份”。该学者旨在强调
(  )
A.法国农业技术优于英国
B.欧洲科学思想开始兴起
C.英国工业革命条件优越
D.贵族主导社会经济发展
4.19世纪之交,欧洲的机床技师之间曾经广泛存在着雇员——关系,其成员彼此之间互相传授行业秘密,经验因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这一现象(  )
A.说明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
B.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基础
D.激发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5.在1850—1870年间,英国出口商品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达到了3/5。而到了1900
年,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反映了(  )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对外贸易是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因素
C.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
D.世界贸易均衡发展
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阶级状况》中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在此,恩格斯旨在揭示(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激化的尖锐性
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性
C.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设想的局限性
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性
7.有学者认为:在那些无法利用水力作为动力源且煤炭价格便宜的地方,这种目前被称为“火力机”或“火力抽水机”的机器就算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动力源。材料中的“火力机”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水力织布机
D.蒸汽机车
8.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  )B
A.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使农业保持了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
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厂,但到1802年发展到52家,1809年64家,1830年
时已达到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0.下表是1750-1850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D.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11.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D.追求社会主义理想
12.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1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1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15.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16.巴黎公社委员兰维埃说:“公民们,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话也说不出来了。不过,请允许我赞颂巴黎人民,因为他们给全世界做出榜样。”这里的“榜样”是指(  )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
C.废除旧的国家机器
D.打击国内外反动势力
二、材料解析题
17.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器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与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及开始时间,以及它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世界市场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自的理由。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弗里德里斯·恩格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说“强盗一一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样说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A
A.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B.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C.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D.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突破无论归因于国内市场还是出口市场,都不够全面,因为还有第三个经常被忽略的因素。这个被忽略的因素愿意“为英国制造商的利益而发动战争或进行殖民”,是“维护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条件”。这个被忽略的因素是
(  )C
A.科学技术发明
B.自由贸易政策
C.政府干预与保护
D.强大的海上力量
3.某学者指出,“(18世纪的英国)人们对于各种装置、机器和设备的兴趣很快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痴迷……同样重要的还有英国拥有土地的贵族对科学耕种的热情……而法国的地主却会觉得这样做有失身份”。该学者旨在强调
(  )C
A.法国农业技术优于英国
B.欧洲科学思想开始兴起
C.英国工业革命条件优越
D.贵族主导社会经济发展
4.19世纪之交,欧洲的机床技师之间曾经广泛存在着雇员——关系,其成员彼此之间互相传授行业秘密,经验因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这一现象(  )C
A.说明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
B.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基础
D.激发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5.在1850—1870年间,英国出口商品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达到了3/5。而到了1900
年,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反映了(  )A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对外贸易是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因素
C.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
D.世界贸易均衡发展
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阶级状况》中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在此,恩格斯旨在揭示(  )A
A.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激化的尖锐性
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性
C.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设想的局限性
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性
7.有学者认为:在那些无法利用水力作为动力源且煤炭价格便宜的地方,这种目前被称为“火力机”或“火力抽水机”的机器就算是最好也是最高效的动力源。材料中的“火力机”是(  )B
A.珍妮机
B.蒸汽机
C.水力织布机
D.蒸汽机车
8.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  )B
A.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使农业保持了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
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厂,但到1802年发展到52家,1809年64家,1830年
时已达到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B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0.下表是1750-1850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C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D.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11.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C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D.追求社会主义理想
12.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B
A.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1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D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1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C
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15.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A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16.巴黎公社委员兰维埃说:“公民们,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话也说不出来了。不过,请允许我赞颂巴黎人民,因为他们给全世界做出榜样。”这里的“榜样”是指(  )A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
C.废除旧的国家机器
D.打击国内外反动势力
二、材料解析题
17.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器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与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及开始时间,以及它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世界市场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自的理由。
17.(1)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或
经济霸主)。
(2)前提: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
经济政策:自由主义政策。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或初步形成)。
(3)不同:材料三持肯定(歌颂、乐观)态度;材料四持否定(厌恶)态度。
理由:材料三中认为蒸汽船推动了近代交通;蒸汽机提供了动力。材料四中认为造成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两大阶级矛盾激化)。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弗里德里斯·恩格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18.(1)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2)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
(3)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