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外婆的澎湖湾》是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流行音乐掠影”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首歌曲是一首校园歌曲,叶佳修于1979年在唱片公司安排下认识了潘安邦,知道了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为他写下这首歌,歌曲旋律流畅、易学易唱。这首歌曲细细品味会让人觉得快乐又很感人,澎湖湾本来是一个地名,但因为这里有自己和外婆的足迹、欢声笑语,有外婆的关怀与疼爱,说到这个地方就一定会想起外婆,所以在歌者心里,这里便成了外婆的澎湖湾。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学生正值变声期,所以需注意对学生的嗓音保护。?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歌曲的学唱中,激发学生对校园歌曲的兴趣,并通过感受、体验歌曲教育学生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感受、探究、自主学唱、创编等多种方法中参与音乐体验和音乐学习,了解校园歌曲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逐步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能积极参与演唱活动及其他实践活动,体验校园歌曲的韵味。?
2.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外婆的澎湖湾》,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节奏,调控歌曲情绪,能用美好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理解歌曲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一起来唱七年级学唱过的一首校园歌曲《童年》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开始。?
2.师:我听到了你们自然清新的演唱,回顾校园歌曲的概念及音乐特点。(流行于校园,广受学生喜爱,歌曲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和欢快活泼等特点)
3.师:今天我们学唱的这首歌曲,同样也是一首校园歌曲叫《外婆的澎湖湾》,我用手风琴给大家演奏一下。
4.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让我们随着潘安邦的歌声一起去体验他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生吉他弹唱《童年》以及手风琴独奏《外婆的澎湖湾》,使学生初步了解今天所学的内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校园歌曲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为之后的歌曲教学做铺垫。?
二、歌曲学唱:?
1.初听歌曲。(播放音频课件)?
请同学们边听赏边思考问题:在这首音乐当中你听到了什么?(生:阳光、沙滩、海浪和仙人掌等)?感受到了什么?(演唱者对外婆的想念)
2.复听歌曲。(播放音频课件)?
通过再次聆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是什么?
3.教师范唱。(了解歌曲顺序并划分歌曲段落)
4.跟琴唱谱。(唱乐谱为学唱歌曲打好基础)?
5.填词演唱。(注意小切分及附点节奏型的正确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听赏,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基本掌握,通过唱乐谱和教师范唱,让学生更快更加准确的学唱歌曲。
三、歌曲创编:?
看来大家还不尽兴,让我们增加一个难度,发挥你们的才智,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创编这首歌曲。
(1)?小组商议,创编?(3)?小组展示,评议?(3)?小结?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创编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歌曲的演唱得以升华。?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首歌曲的学唱与感悟,我们了解了演唱者和外婆浓浓的骨肉亲情,这首歌能给我们带来很强的画面感,感人至深。(板书)?
2.一起欣赏潘安邦现场的演唱视频。
3.好听的校园歌曲还有很多,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吧。播放耳熟能详的几首校园歌曲?《同桌的你》《一生有你》《栀子花开》等
4.总结:校园民谣它不再是简单的音乐类型,它是一种文化,一种连接社会与校园的文化。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他都是我们青春的证明与印迹。?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这一形式,视听结合,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校园歌曲的知识,进一步感受校园歌曲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五、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六、?伴着《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外婆的澎湖湾》?
调号:A 拍号4/4 词曲:叶佳修
音乐特点:?旋律优美????清新自然????欢快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