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庖丁解牛
自主预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
?平“语”近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典出] 《尚书·五子之歌》
[释义] 惟:唯独,只有;邦:国。本:根本。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原文]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解读] 夏朝大禹之孙太康,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他的母亲和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怨恨与哀悔。
远古“失国”的叹息,表现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历数中国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为政者更应认识到这一点,敬畏民众,敬畏民众赋予的权力。
?诗海拾贝
读 庄 子
白居易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
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注]。
【注】 无何乡:《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无何乡即无何有之乡,原意为没有任何东西的地方,后用以指空想的或虚幻的境界,常用以咏梦。
【赏析】 七绝《读庄子》是作者任江州司马时的作品。全诗意思是:我从京都远谪异地,只怪自己未看透官场的积弊,内心并不感到忧伤。我读了《庄子》知道自己的归宿,认识到了无何有之乡。作者无可奈何,自我解嘲,言无忧伤,却含愤怨。诗歌委婉言情,蕴藉深沉,耐人寻味。
?主题时文
弘扬文明古国的智慧和担当
2019年11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主席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1年再次访希,拉近两大文明古国的距离,拉紧中希文明交流和互利合作两大纽带。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文明对话,进一步提升了中希关系在中欧合作中的典范作用、在文明互鉴上的表率作用,有利于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智慧。
古希腊文明是孕育欧洲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也是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相知、相亲的,中希友好不仅是两国的合作,更是两大文明的对话。习近平主席在与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谈时提出,要树立友好互信互利共赢的典范、开放务实促进中欧合作的典范、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典范、协调配合维护多边主义的典范,为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希友好健康发展设定了新坐标。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两国领导人对文明交流的共识,两国在文明对话上的共鸣,成为此访的一大亮点。正如帕夫洛普洛斯总统所说,希中都主张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此访引领中希文明交流互鉴迈上新台阶,两国将继续发挥各自文化底蕴优势,共同打造不同文明以及各国人民和谐共处之道,为当今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提供更多有益启示。中希两国正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支持文明交流互鉴、反对文明冲突谬论的坚定态度。
中希都处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双边关系面临新的历史机遇。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希腊领导人一道为中希关系发展描绘了新蓝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希腊建设重要国际物流中转枢纽战略对接不断加强,双向贸易和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人文交流持续深化,两国在投资、港口、金融、能源、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新进展。比雷埃夫斯港项目不仅是中希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成功范例,更是“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和精彩现实。“我们已经打开了一条路,而且它将很快成长为高速公路。”《希腊城市时报》记录下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的如是评价,彰显了习近平主席此访为中希务实合作注入的强劲动力。
希腊是欧盟重要成员国和巴尔干地区重要国家,在推动中欧伙伴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双方表示将共同推动和深化中国-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希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积极推进中欧陆海快线等务实合作,助力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发展,做中欧合作的典范。同时,希腊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也将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发展中东欧关系提供有益补充。
压枝橄榄浑如画,又逢一年收获时。中希两个文明古国再度牵手,通过共同努力,深化合作,必将以跨越时空的文明成果,推动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倡导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让中希两个文明古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文学常识
一、作者档案
【简历】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庄子主张“天道无为”。“道”是什么?《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就是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是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种人不会感到自己的存在(无己),不追求功名事业(无功),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毁誉(无名),只有这种人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 【作品】 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
【评价】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二、背景链接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感到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他主张无所作为,保身全生,并对死生、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体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三、文化常识
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用“道”这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
广义上说,道家思想是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是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
一般来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方面的含义:①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②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③道无形无象。
在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不如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了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语言文字构建
一、认读字音
1.庖丁(páo) 2.膝之所踦(yǐ)
3.砉然向然(xū) 4.奏刀然(huō)
5.技盖至此乎(hé) 6.批大郤(xì)
7.导大窾(kuǎn) 8.技经肯綮(qìng)
9.而况大乎(gū) 10.新发于硎(xíng)
11.彼节者有间(jiàn) 12.怵然为戒(chù)
13.謋然已解(huò)
二、辨识通假
1.砉然向然 “向”同“响”
2.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何、怎么
3.批大郤 “郤”同“隙”,空隙
三、识记古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5.吾见其难为
古义:很难做。
今义:使人为难。
6.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结构。
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四、积累名句
(一)课内名句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二)相关名句
明 理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省心录》
3.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君道》
课文探究
总揽全局
【活动设计】
1.《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答:
[明确] 庖丁解牛,不仅是在解牛,也是在解人生,牛象征着世界,刀象征着自己。我们不能像族庖那样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样和困难纠缠,要像庖丁那样找准事物的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久练技艺,定会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也会游刃有余于天地间。
2.活动总结
精钻细研
【活动设计】
一、诵读第1、2段,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手之所触 ________________
(4)乃中《经首》之会 ________________
(5)技盖至此乎 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厨师 剖开、分割 (2)通假字,同“响” 进 合乎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音节、节奏 (5)通假字,同“盍”,何、怎么
2.翻译下列句子。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译文:
[明确]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盖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皮肉筋骨相离的声音,进刀时发出“”的响声,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3.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第1段中,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声音描写为主。作者写解牛时不写庖丁的动作,只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B.文章在记叙庖丁解牛时一连用了五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C.作者接着侧重描摹庖丁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的两个拟声词是“砉”“”;两个比喻是“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D.从结构上看,本部分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地再现了庖丁技艺的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铺垫。
[明确] 选A。A项,“作者是以声音描写为主”“不写庖丁的动作”错,应是“以动作描写为主”,声音是这些动作发出的。
4.第2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有何作用?
答:
[明确] 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同时,“技盖至此乎”这句发问,拓展了文路,引出了下面庖丁的议论,因此又起着过渡的作用。
二、诵读第3、4段,回答以下问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庖丁释刀对曰 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批大郤,导大窾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良庖岁更刀 ________________
(5)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________________
(6)每至于族 ________________
(7)善刀而藏之 ________________
(8)乎乎,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9)然然))
(10)为
[明确] (1)放下 (2)用 接触 (3)击 同“隙”,空隙 引导,这里指引刀而入 空隙 (4)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5)没有厚度 (6)(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7)这里是揩拭的意思 (8)①相当于“于”,可不译 ②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表疑问语气,呢 ④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9)①代词,这样 ②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③象声词词尾,可不译 (10)①都是动词,前一个译为“解”,后一个译为“产生” ②两个“为”同义,因为 ③两个“为”同义,因为 ④介词,替,给
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
(2)族庖月更刀,折也。
译文:
(3)技经肯綮之未尝。
译文:
(4)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文:
(5)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译文:
[明确] (1)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这已经)超过(一般)技术了。(判断句)
(2)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判断句)
(3)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宾语前置句,应为“未尝技经肯綮”)
(4)现在我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刃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状语后置句,应为“于硎新发”)
(5)(我)就小心翼翼提高警惕,目光因为(它)而凝视不动,动作因为(它)而缓慢。[省略句,应为“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7.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先从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已非常了解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
B.庖丁再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C.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D.文惠君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养生”的道理:只有改变环境,不随俗沉浮,解决矛盾,才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明确] 选D。D项,应为“只有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才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因为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有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绝不勉强硬砍,而是顺其自然,才能保全性命。
8.文章第3段中是如何描写庖丁的“游刃有余”的状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 从庖丁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来描写庖丁解牛的娴熟。“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写其戒惧、高度警惕的专注态度,“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写出了庖丁观察的谨慎细致,遇难解之处时的从容淡定、一丝不苟。“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则从动刀之结果来写出庖丁解牛的熟练、轻松。“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则刻画了庖丁解牛后的驾轻就熟、怡然自得之神态。“善刀而藏之”则写出庖丁收敛锋芒、低调做人的特点。这些描写是对上文说理部分的补充,正因为庖丁爱好的是研究解牛的规律,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这一规律且能娴熟运用,所以才能有解牛之后的轻松、愉悦、自豪之感。这就突出了“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一中心。
9.本文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试举例进行分析。
[明确]
说理方法 举 例
层层推进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②“所见无非牛者” ③“未尝见全牛也”,以及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把解牛技术逐层提升,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进入更高层次的道
善用比喻 庄子以庖丁解牛比喻养生之道
①善用对比 用庖丁解牛前后之技术作对比: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有形”至“无形”,说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见仁见智
【活动设计】
请赏析关于“庖丁解牛”的三重境界。
[我的理解] 第一重境界:(三年内)“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不懂规律。庖丁学解牛的头三年,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
第二重境界:(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懂得规律。庖丁动手解牛时“未尝见全牛也”,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拼装、拆卸的东西。这说明他已经完成了对客观事物表象的认识,行将踏进认识内在规律的境界了。
第三重境界:(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运用规律。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大郤、导大窾,避开技经肯綮与大,从容来往于彼节者之间,游刃有余,把又脏、又累、又笨重、又麻烦的解牛活计,干得既漂亮又飘逸。
这种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规律的洞悉、掌握和娴熟地运用,全在于长期的、专注的实践。
【参考译文】
异曲同工
然,莫不中音。,响声,进刀时发出“”的声响,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乎!良庖岁更刀,割,大骨头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
拓展延伸
通 假 字
【考点对接】
通假字是古代文言中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多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猪》)句中“女”就代替“汝”。
一、辨别文言通假字的方法
1.一个字,依照它本身的含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时,可考虑为通假字。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就通假为“慧”。
2.通假基本上是同音代替,或完全同音,或声母相同,或韵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音变,有的通假字与本字已不同音了。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的“信”同“伸”,二者声母、韵母都不相同。
二、文言通假字的规律
文言文通假字虽多,但大体有规律可循,列表如下:
序号 规 律 例 句 说 明
A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雷鼓大进 “雷”同“擂”
B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
C 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同“措”
D 音同、音近的字互相代替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同“叛”
三、文言通假字的判断
解答有关通假字的试题,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如果试题的考点是课内学过的通假字,那么靠对课内通假字的牢固掌握,就可以解答了。如果考查的字是比较生疏或者是没有接触过的,那就要靠具体的分析了。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________________
(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________________
(3)女忘会稽之耻邪 ________________
(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反”同“返”,返回;(2)“坐”同“座”,座位;(3)“女”同“汝”,你;(4)“振”同“赈”,救济。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于是使自己的身体劳苦,让自己焦虑地反思,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坐处、卧处抬头就能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妻子亲自织布,不吃肉食,不穿有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降低身份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的人家,悼念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动作描写,绘形传神
【课内挖掘】
庄子写人善于运用动作描写。本文就是通过对庖丁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他“游刃有余”的状态。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刻画了庖丁解牛后怡然自得的神态。“善刀而藏之”则写出庖丁收敛锋芒、低调做人的特点。
【技巧指导】
描写人物具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叫作动作描写。
1.“量体裁衣”,突出个性。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当然,人在不同的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有所差异。所以,我们要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特点进行写作。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描写,可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特征的细微动作,往往是每个人物的特有标志;而某些典型动作则成了某种人物的重要标签之一。
2.“淡妆轻抹”,巧用修辞。
要使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更形象、更丰满、更生动,适当的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而且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如一同学所写的比赛场面:
“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地绷直右腿,仿佛一张拉开了的弓,像箭一般猛然射了出去。他飞快地跑着,像一道夺目的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缰了的野马,奔跑着……渐渐地,他慢了下来,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着双手,努力向前跨着大步。
片段中,“仿佛一张拉开了的弓”“像箭一般猛然射了出去”“像一道夺目的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缰了的野马”等一些比喻的运用,使所记叙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3.分解放慢,细化延长。
动作描写就像电影一样,要给出慢镜头,抓住人物动作中的某一点分解放慢,细化延长,把有限的时间延长,有限的空间拉大,呈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让读者随着你的描绘去想象、去探索、去感受,从而获得阅读的乐趣。若写成静态的,就好比一开场读者就被告知了结局,没有了阅读期待,太扫兴了!
【针对训练】
1.在横线上添加恰当的动词。
天啊,要迟到了!我迅速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____过校服,____上鞋子,几步____进卫生间,急急忙忙地____起牙刷,____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____了几下,然后____下毛巾,快速地在脸上____了两把,飞快地____出屋子。
[参考示例] 拽 套 蹿 抓 挤 戳 扯 抹 冲
2.运用相应的动作描写方法,描写一个同学进行跳远测试的场景,字数100字左右。
答:
[参考示例] 他站在起跳点上,眼睛注视着前方,深吸了一口气,扬起双臂,踮起脚尖,微微弯下腰,身子下蹲,脚用力一蹬,双臂往后一摆,腾空跃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在沙坑上。他回头望了望量尺,兴奋地跳了起来,高声喊道:“太棒了!”
【课内挖掘】
《庖丁解牛》一文告诉我们,牛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地解牛了。世上的事情也是一样的,不管它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充分认识和掌握事情的内在规律,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适用话题] 规律 研究 坚持
【运用范例】
世界上的事情虽然千差万别,不尽相同,但是每件事都有规律可循。因此要善于掌握它的规律,顺着它的规律疏导,遇到难解的结设法绕道沟通,避免违背它的规律硬砍。如果不按规律办事,不知道拐弯,拼着力气砍坏了解牛的刀,没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连鸡也杀不了。这样做势必会陷入尴尬而没有回旋的余地。
【美文鉴赏】
我看庄子
生命的密码,看你如何解读。
古有庄周,一双洞察大化的慧眼,看透一切美丑的潜行。他用岁月磨就的沧桑忧郁,给予自己一片希望和自由的天空,用飘然远去的身影,在一片虚玄灵动下看彻生命的静美,参悟宇宙的奥义。庄周的眼里,是缥缈的永恒,他看过名利的过眼云烟,放下生死的辗转变换;重要的是在流光中的顺应,用把握分秒的沉思去踏足世俗,乐于尘世。
一曲流水无觞,花落无影,带不走心中烟雨三生;百年明月依旧,山水轮回,留不住千里风轻云淡。庄子以为的人性是一种无为,他从不为自身窘迫贫乏的生活而担忧,他所追求的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的“逍遥”。人固来自泥土而终结于泥土,生死的存在本就该多些从容,无束地来去尘世,任其荆棘遍布,风雨飘摇。庄周以天地为棺,与万物同化求得归宿,也是这个道理。人生是一场修行,边走边悟,且行且珍惜。轻轻捻下一捧静守,将其埋于岁月的清斟,用光阴的辗转,惊醒生命里的花红柳绿,在踏月随风的细卷里,走成一世浅念,一望生死之缠绵。
早岁的故事,在杏花飞影间舒展。恋一枝桃花盛开,看一季蝶飞花舞,采携一束花间词。在阳光上写诗,将季节的美好,细细镌刻,用素墨吹去一枕俗粉。庄周的轻名贱利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留下来的瑰宝,它映衬的逍遥在积厚豁达的态度下更展现出心如止水的消极无奈。一生总要怀揣一些回想去远行,去享受生命瞬间的美丽。在我们汲汲于名利、贪求物欲的享乐现世中却早早葬送了自己的精神,真正的仁人志士怕的是思想上的潦倒堕落,而没有高洁的品格,即使再显贵也不过是行尸走肉。古人语:“破利易,破名难。”我们读圣贤书,不是为了学习那些为求一世英名的人的无知。好的人生应该有山有水,有寂寞也有欢愉,那些流年物语,是为了灿烂过往,唯美时光,活在当下的我们更是为了这种境界的滋养。人性深处就藏有贪欲,对声名的过分执迷更是常常让人丧失理智,然而庄子的哲学却是沽名钓誉的克星,有如一汪秋水,洗净尘世。
庄子以没落阶级的代表身份,竭力逃避现实以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完全“坐忘”,成为“真人”。现世的我们要做到“逍遥”却是难于登天,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需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是非毁誉而忘于自我达到“天人合一”。高山不语,自是巍峨;天空无言,自是宽广。不论前方的路如何,我只与阳光同行,为心灵,去收获,为生命,去放歌。亘古至今的天地精神能永恒于万世千秋,而眼下我们只能尽力隔着千年的雾霭读懂庄子朦胧的梦。
行于尘世路漫漫,逐一只漂泊的船只,向往着归岸。这时间的信笺,总是不知不觉地被沧桑淹没,看尽一帘烟雨的质朴,品几盏清茶,清清淡淡,早早地忘却一场老戏曲终人散的落寞。忆起的是我活在红灯酒绿,如云山水墨之间。那年的匆匆来到,经过世间多少繁华的打磨,到最后,还是愿将日子过成盏茶的味道,偶尔搭配上一束花香,酌于溪边,浅笑嫣然,静赏这人生缘来缘去的从容。临水的心情,墨妆的容颜,庄周的思想光辉超越了时空。读庄子,读的是“不务生之所无以为,不务知之所无奈何”,读的是“大道天德,厚德载物”,读的是“心如止水,悠然自处”。半世浮生的漂泊会带走很多东西,唯一留下的是驻扎在心里一份永恒的缥缈。
待到将姹紫嫣红走过,便可以学会观云听万山,闲步清风。苍茫世界,浮华人生,怀着一颗“相忘”的心,在抑郁失落惶恐生死时,在不辞劳苦追逐名利时,在身心疲惫踌躇耕耘时,读《庄子》,是对我们内心一个最好的安置,让自己以为的“释怀”充斥岁月,让人生自由的日子沉淀出人间的馨香。
有人说,庄子是避世者,因为他深知挣扎面对只会越陷越深,所以终于步入逍遥,也许于他,逃避是最好的面对,也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解读吧!
【佳作赏析】
没有对庄子的研究,写不出如此深邃的文本;没有厚重的语言积淀,就不会有行文中语言的行云流水。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状况,对生命做了一番另类解读。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生命的密码,看你如何解读”简洁明了,直入主题。
2.学对偶
本文语言优美,特别是对偶句的运用。“一曲流水无觞,花落无影,带不走心中烟雨三生;百年明月依旧,山水轮回,留不住千里风轻云淡”更增添了文学意蕴。
3.学结构
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二段已经明确本文所写内容:庄周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生死的态度、对待尘世的态度。接下来运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其深刻的思想。
4.学排比
第七段,通过描述“在……时”读庄子以形成排比,来阐述在尘世间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庄子。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4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
C.如土委地
D.批大郤
解析:选C。A项,“向”同“响”;B项,“盖”同“盍”;D项,“郤”同“隙”。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未尝见全牛也
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C.因其固然
D.视为止,行为迟
解析:选A。B项,天理:古义,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自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C项,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文中指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D项,行为:古义,两个词,“行”指动作,“为”指因为,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选A。A项,两者皆为“合乎”。B项,好/揩拭。C项,技艺/支脉。D项,众/(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4.下列各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虽然,每至于族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解析:选C。C项和例句中的“于”都是介词,可译为“对于”。A项,介词,译为“从”;B项,介词,引出对象;D项,介词,表被动。
5.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3分)( )
A.臣之所好者道也
B.族庖月更刀,折也
C.技经肯綮之未尝
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解析:选D。A项,判断句;B项,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为庖丁与普通厨师的对比,三为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时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解析:选C。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
7.翻译下列语句。(8分)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4分)
译文: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4分)
译文:
答案:(1)现在,我只用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了,(我的)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虽然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难以下刀。
8.请以庄子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3分)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答:
解析:注意内容、主题、修辞手法和结构模式的一致性。仔细分析例句可知:主题为“寂寞中做出伟大贡献”,修辞手法为“比喻”,结构模式为“转折”。由此结合庄子的事例仿写即可。
答案: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却在寂寞中顿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迎接清风明月的窗。
9.请指出下面这则故事的寓意,不得超过40字。(3分)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选自《庄子·列御寇》)
答:
解析:耗费千金历时多年学习屠龙技术,但世界上却没有龙,可见庄子意在讽刺有些人盲目做事,缺乏对现实的考量,最终一事无成。
答案:做事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即使有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10.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用词方面存在多处问题,指出五处并加以改正。(5分)
《国学备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 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年××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答:
答案:(1)将“囊括”改为“精选”;(2)去掉“小说”;(3)去掉“海内外”的“内”或“以及大陆”;(4)“务必”改为“请”;(5)把“贵出版社”改为“我社”。
11.下面是一幅世界读书日的宣传海报《厚度决定高度》。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除文字外的海报内容,并说说海报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3分)
答:
解析:海报的构图非常简洁,画面中只有两本书。观察画面,要注意两本书的不同:一厚一薄,一高一矮(或:一立一卧)。结合题干中“读书日”及画面中两本书呈“人”的造型,不难归纳海报的寓意。
答案:海报内容:画面中有一厚一薄两本书,从左到右均摆放成“人”字造型,厚书立得高而薄书立得矮。
寓意:只有多读书,才能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见识,更独立的思维和人格。(意思答对即可)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夫》《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
(二)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
(三)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B.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C.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D.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解析:选C。“然善属书离辞”意为“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不能自解免也”意为“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子,名李耳,曾为周“守藏室之史”,是春秋时道家学派创始人。
B.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C.大夫,古代官职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D.乘,量词,用于计算车、马、舟等。文中“数乘”“百乘”均指兵车。
解析:选D。“均指兵车”错,文中指普通的车,并非兵车。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他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等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依据。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许以相位。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楚王派遣两位大臣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做“曳尾于涂中”的龟,而不愿意做死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D.曹商以丧失尊严为代价去换取财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庄子对曹商的讽刺,是对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名利之徒的痛斥。
解析:选A。“然而都是空话”理解错误,“皆空语无事实”中的“空语”并非“空话”之意,这里应是“虚构”的意思。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4分)
译文:
(2)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4分)
译文:
答案:(1)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关键词:“独”“养食”“衣”)
(2)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国君束缚。(关键词:“亟”“污渎”“羁”)
16.选文(一)反映了庄子怎样的政治态度?(3分)
答: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读懂题干,抓住词句理解选文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由“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可知,庄子的政治态度是不为治人者所用,追求自由无为。
答案:不为治人者所用,追求自由无为。
(一)
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但他的中心思想来源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了《渔父》《盗跖》《胠箧》,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来彰显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这些文章,都是虚构的,没有事实依据。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从王公大臣起,都无法重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国君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地去实践我的志向啊。”
(二)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前往传达他(请庄子做官)的旨意,(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庄子拿着钓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楚王用锦缎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放在庙堂上边供奉。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呢?”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啊。”庄子说:“请回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啊。”
(三)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替宋国国君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予的)几辆马车。(到了秦国,)秦王十分高兴,加(赐)了他百辆马车。回到宋国后,拜见庄子,(炫耀)道:“住穷弄窄巷里,因为贫穷而要编织鞋子,枯瘦的脖子焦黄的面容,这是我曹商所缺乏的;但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是我曹商所擅长的啊。”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割开疮痈,挤出脓水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得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
1.请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了解,向读者简要介绍一下孔子、孟子和庄子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
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回答:
[我的理解] (1)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社会大同,能让贤者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曾皙所畅想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正是大同社会的生活缩影,所以孔子赞同曾皙的理想。
(2)孟子的社会理想是实行仁政,他主张给人民宅子和土地,让百姓耕作劳动,给人民恒产,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同时还要减轻赋税,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活动,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农、林、渔多方面发展农业,不侵夺农时,不影响渔林的生长作息,按规律进行农业生产,人民安定富足。
(3)庄子的思想来源于老子,庄子理想社会的建立是以“自然”为前提的。其理想社会的所有观点、措施也都是基于这种观点阐释的。正因此,庄子对“无为而治”倍加推崇。《庖丁解牛》中所阐释的养生之道,也正是庄子顺应自然思想观点的体现。
2.请结合这三篇文章,向读者简要介绍一下《论语》《孟子》《庄子》的语言各有怎样的特点。
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回答:
[我的理解] (1)《论语》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擅长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以记录人物语言为主,点到为止,没有长篇大论,言简意赅。叙述描写性的文字不多,但相当传神。如“夫子哂之”,区区四字,内涵却非常丰富。
(2)《孟子》长于论辩。如《齐桓晋文之事》,以对话推进文章,语言有气势,思辨性强。不仅如此,文章在逻辑上也十分严密,一环扣一环,表面上散漫无纪,实则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
(3)《庄子》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善于化用典故和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只用“触、倚、覆、踦”四个字就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形有声有态;解牛结束后,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跃然纸上。
3.请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的形式,为孔子、孟子和庄子撰写颁奖辞,刊登在校园网站上。
个人撰写,分组推荐:
[我的理解] 孔子: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孟子:他游说执政者,却不忘一个“仁”字;他宣扬治国策略,却不忘一个“民”字。辗转诸国,四处游说,只有“仁”他看得最重;唇枪舌剑,才思敏捷,要把“民”放在心中。在他的词典里,第一页是“仁政”;在他的路途中,永不踏上的是霸道。在他的人生之路上,他走得艰难,是因为他背上有仁政,心中有人民。大哉!奔忙于天下,为的就是天下。一串串脚印,留下的是他的智慧,一阵阵风吹不走的,是他的精神。仁者无敌!
庄子: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