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2.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带着大家学习一篇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件小事中感受他的不平凡。同学们知道这个名人是谁吗?列宁。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这就是灰雀,他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很悦耳。课文就讲了一件关于灰雀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请把他们圈出来(学生找到的词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我们可以根据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三大段。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填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了
。
一天,一只
的灰雀
,列宁遇见了
,并与他交流。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
。
(4)我们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研读,品析词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
过渡语:同学们这就是列宁在白桦树下看到的灰雀,喜欢它吗?
(一)品读第一段
感受灰雀的可爱
1、那么看看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三只灰雀的,你喜欢它们的什么呢?
指名答:那你喜欢它们的什么呢?(颜色:有粉色深红色,的确很漂亮。动作:特别活泼,喜欢婉转地歌声,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婉转吗?就是歌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就像唱歌一样,十分动听,就是婉转)
过渡语:三只灰雀的确非常可爱,能用你们优美的朗读声,让我感受到你们对它的喜爱吗?全班齐读。
2、你们喜欢三只灰雀,列宁也很喜欢,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老师范读,老师在朗读时同学们发现老师抓住了那些关键词。
“每次”、“都要”、“经常”那么抓住这些关键词,有感情的朗读,是体会人物情感的好方法。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列宁对它的喜爱。
(二)品读第二段
师: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生:灰雀不见了。
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师: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生:灰雀回来了。
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先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用波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二、我们分角色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女生读列宁的话,男生读小男孩的话,老师读旁白。
(1)师:就问——女生读。
教师点拨:列宁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找遍了整个树林叶没找到,那同学们能够体会他的心情吗?(着急)
再读:女生焦急地读。(注意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男孩说——
生读:“没……没看见”
教师点拨:男孩为什么回答得吞吞吐吐呢?(男孩藏了灰雀,他撒谎了。)为什么要停顿呢?由于的担心、紧张的害怕所以男孩说话结巴、吞吞吐吐,我们就可以用到省略号。
过渡语:我们听出了小男孩的内心,列宁听出了什么?
指名回答:他把灰雀抓走了,或者藏起来了。
教师点拨:仅凭说话吞吞吐吐就能断定是他抓走了灰雀吗?不能,只能是怀疑。
师:如果是我,我就会直接问。出示课件:
列宁明白了,于是他走到小男孩跟前说:“小男孩,明明是你把灰雀藏起来了,快把它交出来吧。”
师:但是列宁没有直接问,他是怎么说的。在文中找一找。
出示课件。列宁(
)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天气这么寒冷那列宁,从列宁的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列宁担心灰雀。师:读出你的担心。
师:列宁还说了什么????
出示课件: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多好,可惜,关心,惋惜都在其中了。
指名读出感情。
教师点拨:我们通过加提示语的方法读懂了列宁的内心,小男孩听懂了?
出示课件。
女生读列宁的话,男生读小男孩的话。
师:列宁在找遍了树林,问了又问,小男孩说一定会回来,列宁心情是怎样?
生:激动,喜出望外,故作怀疑。
而孩子肯定的说:一定会飞回来。
教师点拨:男孩为什么要这么肯定,他心里在想什么呢?注意揣摩男孩子的心理。请同桌讨论,把想法写在书中这句话旁边的空白处。
指名答:
生:小男孩在想,明天必须把灰雀给放了。(谁能写的生动一点,说说原因)
生:列宁很喜欢灰雀我不能这么自私。(小男孩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所以打算把他放了)
生:让灰雀得到自由。(灰雀是属于大自然的,不属于小男孩和列宁个人,所以男孩打算把他放了)
教师点拨:这就是小男孩的心理描写,我们通过男孩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的内心。正是因男孩有这样心理活动,所以男孩肯定的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你们说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这两种爱一样吗?那你更赞赏谁的爱。
说来原因。指名答:列宁的爱是总是看望灰雀,给它食物吃,欣赏灰雀。而小男孩的爱是把它抓起来。列宁的爱是给他自由,而小男孩的爱是占为己有、自私的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事:同学们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现在老师读旁白女生读列宁的话,男生读小男孩的话。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读完的同学上台来展示。(语气、神态、动作)
过渡语: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那列宁对男孩的爱有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品读第三段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如果是我,我会直接问男孩:小男孩,你为什么要捉走灰雀?
但是列宁没有直接问男孩,他是这样做的。
出示:文中第12自然段。全班齐读。
教师点拨:听了这句话,你们的脑子里有问题吗?
师:列宁为什么要问灰雀,不直接问男孩呢?(真会质疑,会质疑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
那么谁来说说为什么?直接问男孩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我们都感受到了,列宁理解男孩,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心,这就是列宁对男孩的爱。(关爱、爱护)因为他此时已经知道男孩子是诚实的孩子。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三段。把这段送给我们自己,让我们都做像小男孩这样诚实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过渡语:同学们还记得老师跟你们讲的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吗?小时候的列宁在妈妈宽容教育下,懂得知错就改,成年后的列宁用真爱教育了男孩。让他知道犯了错误不可怕,只要知错就改就是诚实的好孩子。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成年后的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呢?
那像列宁这样的名人还有很多,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
生:习近平主席、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总理。
他们都是我们中国的名人,他们都有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老师推荐你们读这样的书:名人成长故事,名人故事,中外名人故事。对了,都是名人。但是他们能做出不平凡是事情。
五、小练笔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生活中有爱的故事随处可见,细心的你一定感受到了很多,请你写一写生活中关于爱的小故事吧!
请同学们完成小练笔。
总结: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希望我们大家都争做爱读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