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
一、单选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B.运动快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太阳下曝晒的物体内能会增加
D.温度为0°C的物体内能为零
2.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足球静止,所以足球的分子动能为零
B.因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所以足球的分子势能为零
C.如果足球运动起来,足球的分子动能要增加
D.如果足球的温度升高,足球的分子动能要增加
3.饺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春节吃饺子是我国传统风俗。如图所示,在制作饺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团被擀成面皮,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面皮直接叠放容易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C.煮饺子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饺子的内能
D.煮好的饺子出锅后整个厨房都能闻到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
A.甲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内能小
B.甲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内能大
C.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物体的剧烈
D.甲物体的热量比乙物体的热量多
5.如图过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酒精灯里的酒精燃烧
B.压缩气体点燃棉絮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D.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
6.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不同的( )
A.温度
B.内能
C.质量
D.体积
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
B.乙图:试管内的水沸腾后,软木塞从试管口飞出时,软木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丙图: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丁图:橡胶塞被推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8.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搓手取暖
B.晒太阳取暖
C.轮胎放气,气嘴变凉
D.弯折铁丝,铁丝发烫
9.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拉动绳子过程中,通过做功使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拉动绳子过程中,没有对酒精做功,所以管内酒精温度不变
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塞子跳起时,塞子的机械能由管内气体的内能转化而来
10.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通过打气筒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B.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C.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液化成白雾
D.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成白雾
11.妈妈在煮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煮面前,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
B.煮面时,通过做功改变了面的内能
C.面条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面条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12.如图所示,在瓶里装有少量的水,盖紧瓶盖,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然后略松开瓶盖(对着没人的方向),瓶盖弹出数米远,观察到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力拧瓶的下部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B.用力拧瓶的下部时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C.瓶盖弹出时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
D.瓶盖弹出时气体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
二、多选题
1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某一铁块,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D.物体放热,温度可能不变
14.我国古代先民曾发明一种点火器(如图),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其原因是套筒内封闭的气体(
)
A.温度升高
B.气压增大
C.氧气增多
D.着火点升高
15.进入7月,辽宁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图中是人们在烫脚的地面上用锅煎鸡蛋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烫脚是因为含有的热量多
B.煎鸡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鸡蛋内能
C.能闻到煎鸡蛋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D.蛋液粘在锅壁上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16.小明善于观察和思考,在给父母冲茶时发现一些现象,并做出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闻到茶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B.漂在水面的茶叶受到浮力,沉在杯底的茶叶不受浮力
C.冲茶时,茶叶和水受力转动,停止倒水后,它们仍然转动,是由于它们具有惯性
D.茶水放置一段时间渐渐变凉,它的内能会减小
17.“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展示了“石锅”做的美味.在云南怒江流域的怒族中就有一种“石锅”,它是一种平面加热工具,如图所示,在中国至少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它火烧不坏,水浇不裂.由它做的古老食品“石板粑粑”,香甜适口,风味独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锅”耐高温是因为石头的熔点低
B.“石锅”是通过热传递来加热食物的
C.“石锅”在不使用时没有内能
D.“石锅”做的食物香味飘飘说明分子在运动
三、实验题
18.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增加,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减少”)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19.如图所示,将一个试管放入适量的水,塞紧胶塞,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过一段时间看到塞子突然冲出试管,同时试管口出现“白雾”,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塞子冲出试管后为什么继续向前运动
回答:是由于塞子具有____________;
(2)问题: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
回答:有水蒸气的___________转化为塞子的_________
;
(3)问题:塞子被推出后,试管口为何产生“白雾”?
回答:水蒸气对__________做功,自身内能变________,
发生液化形成“白雾”
20.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1)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_____有关.推理性结论:_____.
推理依据:_____.
(2)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如图所示,(a)杯中水量较少、(b)(c)(d)杯中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2)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___
②___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内能不仅和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组成分子的多少有关,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但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太阳下曝晒的物体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故C正确;
D.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为0?C的物体也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足球静止,其动能为零,但足球内部的分子在始终不停地运动着,分子动能不为零,所以A错误;
B.足球在水平地面上,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足球的分子具有势能,所以B错误;
C.足球运动起来,其动能增加,但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并不一定增加,分子动能就不一定增加,所以C错误;
D.足球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运动加快,分子动能就增加,所以D正确.
3.D
详解:
A.将面团擀成皮,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
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面皮直接叠放容易粘在一起,说明说明分子之间的力表现为引力,故B错误;
C.煮饺子时,饺子吸收水的热量,内能增加,这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饺子的内能,故C错误;
D.饺子出锅后整个厨房都能闻到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B.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甲物体的内能可能比乙物体的内能大,也可能相等或者比乙物体的内能小,故AB错误.
C.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物体的剧烈,故C正确.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能比较热量的多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D
详解:
A.酒精灯里的酒精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压缩气体点燃棉絮,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只有在有温度差时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与物体的内能大小、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故选A。
7.B
详解:
A.甲图: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的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图:试管内的水沸腾后,软木塞从试管口飞出时,是因为试管内的水蒸气膨胀做功,内能转化成软木塞的机械能,故错误,符合题意;
C.丙图: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引力,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瓶内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白雾,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搓手是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轮胎放气,气嘴变凉,气出来时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动能;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变为铁丝的内能;晒太阳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人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
故选B。
9.B
详解:
A.拉动绳子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即克服摩擦力做功,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选项正确,但是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拉动绳子时,对金属管做功,金属管内能增大,温度上升,通过热传递,酒精的内能增加,温度升,故B选项错误,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故C选项正确,但是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D选项正确,但是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
A.瓶底的水汽化会形成水蒸气,而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会减小,而不是增大,故B错误;
C.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成白雾,而不是空气液化成白雾,故C错误;
D.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煮面时,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面的内能,故B错误;
C.面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B.用力拧瓶的下部时,瓶子的体积变小,此时压缩瓶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B错误;
CD.当瓶盖弹出时瓶内及瓶口有白雾,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小水滴,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CD
详解: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选项错误;
B.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做功,故B选项错误;
C.某一个铁块,温度降低,分子动能降低,故内能减小,故C选项正确;
D.物体放热时,当是晶体时,凝固放热,温度不变,故D选项正确。
故选CD。
14.AB
详解:
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所以气体内能增加,则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因为是封闭的气体,氧气质量不会增多;艾绒的着火点不会变。故选AB。
15.BCD
详解:
A.地面烫脚是因为地面的温度高,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A错误;
B.煎鸡蛋时,鸡蛋吸收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鸡蛋的内能,故B正确;
C.能闻到煎鸡蛋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蛋液粘在锅壁上,故D正确。
故选BCD。
16.ACD
详解:
A.由于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导致茶香四溢,故A正确;
B.漂在水面和沉入水底的茶叶均受到浮力,故B错误;
C.由于水和茶叶均具有惯性,停止倒水后仍然会转动,故C正确;
D.茶水放置一段时间渐渐变凉,温度下降,内能减小,故D正确;
故选ACD。
17.BD
详解:
A、“石锅”耐高温是因为石头的熔点高,故A错误;B、“石锅”是通过热传递来加热食物的,故B正确;C、“石锅”在不使用时也有内能,故C错误;D、“石锅”做的食物香味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BD.
18.做功
内能
升高
热传递
详解:
(1)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2)试管内的水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9.
惯性
内能
机械能
塞子
小
详解:
(1)塞子冲出试管后,由于塞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2)水蒸气膨胀做功,将软木塞顶起,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3)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
20.质量
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质量大的物体内分子数量多
d
d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
a、b
a的质量小,温度高,b的质量大,温度低
详解:
(1)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由于实例给出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故再次猜测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推理性结论: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推理依据:质量影响分子的个数,质量大的物体内分子数量多,内能大.(2)根据结论比较以上四杯水可知,(d)杯中水的质量大、温度高,故水的内能大;(a)、(b)两杯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a)的质量小,温度高;(b)的质量大,温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