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复习课,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发现解题规律,进而归纳总结出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教学难点】
拆项、凑项构造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及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基本不等式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二、典型引路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x2+(2)y=x+
三、题型归纳
1.类型函数求最值(g(x)恒正或恒负)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x2+(2)y=x+
例2: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
方法:凑项
2.类型函数求最值(给出x的范围)
例3.求的值域。
法一:分离
法二:换元
变式:
若改为x>4呢
2.求函数的值域。
注意:若遇等号取不到的情况,应结合函数的单调性。
3.(ac<0)类型函数求最值
例4.当时,求的最大值。
方法:凑系数
变式:设,求函数的最大值。
4.二元函数的条件最值。
218122596520142875088265例5.(1)已知 且 ,求 的最小值。
33528009334520764501905128587591440(2)已知正数 满足 ,求 的最小值。
方法:整体代换
注意:多次连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的一致性。
例6.已知x>0,y>0,xy=x+y+3,求xy和x+y的取值范围。
方法:构造不等式
(四)变式训练
求下列函数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的值。
(1)
(2)
(五)达标检测
求下列函数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的值。
[基础题]
(1)(2)若且,求的最小值
[提高题]
(1)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
(2),求函数的最大值。
[拓展性]
已知a,b为正实数,2b+ab+a=30,求函数y=的最小值
【教学反思】
我们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均值不等式。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求最值的方法,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