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2.2大战中的插曲(备课件)-29张PPT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2.2大战中的插曲(备课件)-29张PPT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8 21:4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语文部编版
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目标:
1 .梳理脉络,了解纪实性文学的特点
2.理解文中插入材料的作用
3.感受中国军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这样一场战役,它由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这是哪一场战役?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百团大战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旷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质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回忆录
分类
(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
(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回忆录的写法特点
(1)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
(2)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题目解说
大 战 中 的 插 曲
“大战”: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作用:
(1)点明了这一事件深厚的历史北京
(2)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3)显得耐人寻味,强调了事件的美好性。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井陉(xíng) 殒命(yǔn)
兵戎相见(róng) 辗转(zhǎn)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颠簸(diān bǒ)
襁褓(qiǎng bǎo) 幡然(fān)
无辜(gū)
2.解释词语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
兵荒马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来龙去脉: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兵戎相见:发生武装冲突。兵戎,指武器、军队。
预习检查
文体感知——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初读课文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讨论)
(1-3) 救下幼女
(4-5) 照料幼女
(6-10) 送走幼女
(11-15) 幼女报恩
【初读思考1】大战和插曲分别指什么?为何选取这个插曲?
明确 :大战指百团大战,插曲指救助幼女这件事。大战体现了中国军民顽强抗战的决心,插曲则表现了中国军民博爱、宽厚的性格和人道主义精神,彰显了日本侵华给两国人民带来的伤害。也表现力中华民族呼唤和平,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
【初读思考2】文中有哪些细节写出聂帅对孤女的关心
明确:如让送到司令部
让哺乳期的妇女给喂奶。
把梨冲洗了
用小勺喂她
观察包扎情况
在筐里放很多梨(正面)
一直跟着我等等(侧面)
探究
【思考1】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明确 第一段总写战时的生活也会有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道出百团大战中,拯救日本小姑娘的事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思考2】本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 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先说现在,对于战时生活的总结和感受,然后引出“插曲”,开始讲述故事,交代原委和心情。
探究
【思考3】鉴赏句子
①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战斗,他们请示我如何处理,我答复他们: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明确 “立刻”表明聂荣臻对这件事情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大爱之心。
探究
【思考3】鉴赏句子
②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不肯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这个大一点儿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
明确 两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聂荣臻对孩子的关爱,给了孩子安全感,让孩子对他产生了依赖感,这为下文写孩子从日本来中国探亲谢恩做了铺垫。
探究
【思考4】作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包含几层含义?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明确 信件一共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层,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二层,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层,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目的:在打仗的过程中,还要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探究
【思考5】分析形象
1.本文塑造了聂荣臻元帅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明确 ①重情义、有情怀。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儿,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儿。
②心思细腻、缜密。在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
③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了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④平易近人,慈爱亲切。例如: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
⑤运筹帷幄、精明干练,有真知灼见。例如: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
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
探究
【思考6】本文是如何体现中国军队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
明确 ①救日本小姑娘。孩子是无罪的,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对日本人民尽最大力量进行爱护和关心。
②通过一封写给日本官兵的信,表达去齐心合力共谋和平的愿望。
③通过聂荣臻元帅的讲述。
探究
【思考7】为什么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事会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
明确 ①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聂荣臻细心救助日本小姑娘,充分反映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爱好和平的日本人。
③几十年后,美穗子回访中国当面感谢聂荣臻,并积极从事中日友好活动,这和聂帅救助前后呼应,反映了两国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景。
探究
【思考8】试分析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明确 ①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方式,以回忆的形式,展开叙述,更有趣味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更加的真实可感,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我考虑,或是有我把她们养起来。
③本文用词精炼,富于变化,更加准确形象。如“我牵着她的手”,“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
④夹叙夹议。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对落难百姓的同情,对小女孩的关爱,还有对日军暴行的披露和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内容更加丰富,主旨更加深刻。
⑤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语言浅白,口语化,更真实,情感更充沛。聂帅的回忆录语言浅白,用口语的形式进行叙述,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叙述往日的故事,阅读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同时在文中,聂帅充满了感情,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慨和谴责,同时又表现对和平的向往。
探究
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被俘士兵我们决不伤害,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
人民军队的性质
人民军队的性质 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
小“插曲”见大境界
大战:炮火轰鸣 刀光剑影 小插曲:全力救助,至仁至义
我缺医少药 救治日本副站长、女婴 救死扶伤
我条件艰苦 尽我所能安顿日本女孩 仁至义尽
日阀:烧杀淫掠 我对日本平民:决不为仇 国际主义
小举止:全心全意 大精神:救死扶伤 人道主义
中国古代的兵家智慧
【拓展赏析】
孙武的《孙子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解读:战而屈人之兵,凭借的是实力,克敌的同时敌伤一千白伤八百,给自己带来消耗和损失。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完满的结果,是兵家的理想境界。也体现中华民族的不是好战的民族,是爱好和平,具有深厚人文涵养的民族。
【赏析】有关战争的名言
1、我从不主张战争,除非为了和平。——格兰特
2、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3、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
4、永远不要在敌人犯错误的时候打断他们。——拿破仑·波拿巴
5、任意对待被征服者是战争给予征服者的权利。——裘·恺撒
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7、最初的奋力一击,是战争成功的分水岭。——高尔史密斯
8、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管仲
9、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
10、唯有自传才是真正地历史。——托·卡莱尔
11、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希特勒
12、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