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面积单位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面积单位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8 19:1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面积单位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据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以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为主要目标任务”,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1、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不同单位面积的表象,能说明或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能根据实际正确选择面积单位。
2.通过观察、比划和操作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和单位面积大小的观念;培养观察、类比等思维方法,体会不同面积单位意义的一致性,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面积单位的认识,体会学习内容的发展和自身的知识的积累,初步了解面积单位再现实生活中里的应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难点: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4把米尺。
学生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2个、1平方分米1个,一张邮票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新课。
1.师: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听规则:所有男生都趴下,不许看。女生坐好,边看边数正方形个数,要保密哦。
师:女生都趴下,不许看。男生坐好,边看边数正方形个数。
师:女生看到了几个正方形?(24个)男生呢?(6个)
师:男生看到的面积大,还是女生?为什么?
预设:女生面积大,因为女生正方形个数多。
(出示两个图形,重叠)师:看结果怎么样?(两个图形面积一样大。)
2、师:两个图形正方形数量不同,为什么面积一样大?
生:两个图里小正方形大小不一样大。
师:用数正方形个数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对正方形什么要求?(正方形要一样大)
3.引出课题。
师:是的,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面积的大小,数学上一般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点击课件)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们已有知识是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为了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数一数图形中有多少个正方形”,营造出猜想的氛围――比面积大小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得出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才能比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二、观察感受,认识单位。
(一)认识平方厘米
1.看一看。
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
师:请看黑板(出示:1平方厘米)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板书:1)有什么感觉?(很小)
2.量一量:是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很小,后面的同学看不见,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从纸杯中拿出1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边长是多少?
3.说一说:???
师:像这样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贴出板书和小正方形)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cm2.板书:1cm2,这个2表示平方的意思,读作1平方厘米。齐读
说一说:1平方厘米是边长(
)的正方形。
指一指:边长1厘米在哪。
摸一摸:1平方厘米在哪。
记一记:闭上眼睛把1平方厘米记在心里。
4.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5.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纽扣面、生字格、图钉帽、门牙、钢笔头、骰子、电话机按键、魔方上一格)
6.想一想:
?
师:下面两个长方形是由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师:两个面积一样大。为什么都是6平方厘米呢?
(虽然两个图形形状不同,但两个图形都是6个1平方厘米拼成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小结:看来一个图形是由几个1平方厘米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几1平方厘米。
7.估一估:
??师:这张邮票的面积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呢?到底估得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摆一摆)
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想出最快最简单的摆法?
交流:摆了几行,每行摆几个?
师:这张邮票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生:我们都是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同样大的一个面,得到的结果肯定一样。
小结:统一了面积单位,就能准确知道测量的结果。
8.收拾学具。
【设计意图:在建立1平方厘米这一表象的过程中,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想一想等多种活动,多种器官去感知,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脑中对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鲜明表象,形成了1平方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运用1平方厘米估测、实际测量邮票的面积,启发采取面积计量的基本方法。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感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的难点。】
(二)认识平方分米
1.导:如果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去测量课桌面的面积量合适吗?
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来要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量课桌要用这个正方形,请拿出直尺量一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10厘米或1分米)10厘米也是1分米。
师: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分米),(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也可以用符号1dm2。也就是说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
2、比划:一起和老师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左手手心朝外在上,右手手心朝里在下,收起其余三指,用拇指和食指搭成边长大约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大约就是这么大。)
同桌互动: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另一学生用小正方形验证。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接近1平方分米(手掌面、开关盒等)
4、估一估:先估一估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4人小组合作量一量,看看桌面大约多少平方分米。
师:课桌面大约是36个1平方分米拼成的,面积大约是36平方分米。
量稍大物体的表面要用平方分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迁移学方厘米的学习方法,看一看、同桌互动比划、找一找,逐步建立1平方分米实际大小的表象。测量课桌面的面积时,由于平方分米数比较大,组织学生合作,但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个数仍远远不够,引导采取前面测量邮票的简便策略,再次感受面积计量的基本方法。】
(三)认识平方米
1.
师:如果测量教室地板的面积,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计量,你感觉合适吗?为什么?
2.
教师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边长有没有1
米。
师:根据前面的学习,你认为1平方米是边长多少的正方形?(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米也可以用符号1m2
1平方米大吗?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1块黑板、汽车前挡玻璃、篮球投篮板等)
4.猜一猜:如果把1平方米这么大的面积,放在地板上,大约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
组织让学生来站一站。
5、估一估教室的门大约多少平方米?整面黑板大约多少平方米?像4平方米黑板这么大的面积,全班同学能站得下吗?
6、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你能用身体上的尺子比划或举例它们各有多大吗?它们与米、分米、厘米一样吗?请仔细辨一辨。
【设计意图:对于“平方米”这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先“看一看”感受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再让学生找一找面积大约1平方米的物体,“猜一猜”是教材中“站人活动”的拓展,这项活动学生感兴趣,能帮助学生感受并记住1平方米的大小。最后又回到估一估黑板的面积,联系实际班级人数估算“4平方米面积能站得下全班人吗?”将孩子的思维又一次碰撞出火花。整个认识过程浑然一体,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三、练习巩固,提升认识
1.出示“想想做做”2
先指出哪个图表示1厘米,哪个图表示1平方厘米?
同桌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一、厘米是长度单位,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二、表示1厘米的图形是线段,表示1平方厘米的图形是正方形;三、厘米是用来计量物体或图形长短的,平方厘米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的。)
它们有什么联系?(用1厘米做正方形的边长,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小结: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区别也有联系,使用单位时要认真区分。
2.出示“想想做做”3.
请你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在括号里。
师:选择面积单位,要想想物体面的实际大小,再看看量出的数,思考用哪个单位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学“新(面积单位)”不忘“旧(长度单位)”
,在交流中明确区别两者。填上合适的单位,联系生活经验作进一步的思考,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学习了三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面积单位有大有小,测量不同的物体面积要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这么大(手势),测量较大的物体面积,如操场面积、房间的面积要用平方米作单位。1平方分米这么大(手势),测量稍大的物体面积,如课桌面积、报纸的面积要有平方分米作单位。1平方厘米这么小(手势),测量较小的物体面积,如橡皮擦面积、房间邮票的面积要有平方厘米作单位。
课后同学们可以用今天所学的面积单位去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再现知识,让学生用学到的面积单位知识,到生活中“用一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总评】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丰富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概念形成水到渠成,空间观念有效建立,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创设情境,设计认知冲突,激发学习需求。
“以比面积大小”这个游戏的引入,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想、辩论中,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到底谁看到的面积大呢?学生猜想出了三种不同的可能性,使学生体会到形成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2、引导感悟,多维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到底有多大对学生而言是抽象的,如何突出这一教学重点,教者精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先借助实物,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初步建立表象;接着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把三个面积单位与具体的、熟悉的实物相联系,随后再通过找一找、估一估等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单位。在每一处的体验活动中,教师都注意形式上的变化。如找一找身边的1平方厘米,不仅让学生寻找跟1平方厘米同样大的物体,让学生知道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不一定全都是正方形的,提升了认识层面。然后让学生用课前教师为他们准备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进行验证,随后用设计好的正方形为参照,来找一找生活中1平方分米的物体,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估一估的方法,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操作交流,活动扎实有效,组织井然有序。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全课活动多,学生动得多,如大量的“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摆一摆”等数学实践活动,但教师组织得有序有效,学生会合作善交流,师生互动自然、融洽,既有热烈的活动氛围,又有冷静的数学思考和全面的汇报交流,课堂活动扎实有效。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获得了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4、巩固练习,设计多样有趣,拓展数学思维。
巩固练习的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填上合适的单位,是让学生学以致用,选择刚学习的面积单位填空,同时提醒他们不能学“新(面积单位)”忘“旧(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