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5课
课程标准: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点:
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难点:
全面认识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机器大生产
(1)背景:
①生产专业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手工工场已经由分散向集中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②工业革命的支持: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机器大生产,工厂出现。
(2)发展: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成一长行。……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户外又一屋,贫儿一百五,坐列捡细毛,不敢辞劳苦。彼皆穷人子,终日不得息。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又有一广厅,五十修剪工。各自施妙技,天衣真无缝。又有八十人,将呢加浆洗。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插制匠,将呢折成匹。
——17世纪美国手工工场的歌谣资料
阅读材料,归纳手工工场的劳作特点。
1.生产规模较大,雇佣工人集中生产
2.以手工劳动为主
3.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微薄
4.分工协作
2.工厂制度
(1)特点:
①工人集中在专门化的的厂房中劳作
②时间:实行倒班制
③规章: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
④生产: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⑤原料: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2)意义: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
历史解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项目
手工工场
工厂
盛行时间
约14—18世纪
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革命以来)
动力机械
手工工具
机器大生产
生产规模
规模小
规模大
生产技术
局限于手工技术
采用先进科技,技术成熟
生产方法
分工少
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
管理制度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无现代管理制度
实行倒班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原料使用,有详细的市场方案
角度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角度二:建设性、破坏性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对外政策发生巨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思想文化:西方思想开始传人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兴起--洋务企业:
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发展--民族工业:
①出现:19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影响下,出现民族工业。
②初步发展: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c.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
3.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
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 朱其昂
发昌机器厂
1869 方举赞
继昌隆缫丝厂
1874 陈启沅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
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区域位置: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或沿海地区
企业:工业发展参差不齐,缺乏统筹规划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
近代中西方企业的异同点:
不同点:
中国:中国近代企业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刺激下产生的,属于“外发型”。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下,肩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带有救亡图存的色彩。
西方: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属于“内生型”,并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客观上推动各国近代化。
相似点:都采用工厂制度和机器生产,推动经济近代化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1)问题:人口激增,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2)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上海等地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1)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发展迅速。
(2)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 流动性 。
二、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思之窗:P26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
解析:“法术”指英国工业革命。
(1)蒸汽动力的使用;
(2)工厂制度的推广
(3)新式工具出现;
(4)劳动力大量增加
3.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2)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1)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世界也逐渐统一标准时间。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①英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②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工人区”对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极差等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发展极快、口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 ——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833 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 7 口,4 个人工作,但全部收入在扣除房租、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 2 先令,这点钱要供全家人的吃穿。因此,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消极影响
①社会发展带来贫富分化的差距加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②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③城市发展带来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资 料
小结
9-55
1.现代工厂制生产在早期呈现的显著特色是 ( )
A.作坊式集中劳动 B.大机器集中生产
C.大企业聚合生产 D.为垄断资本生产
【解析】选B。现代工厂制是在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其早期呈现出的显著特色是大机器生产,故选B。作坊式集中劳动是工场手工业的特色,A错误;大企业聚合生产和为垄断资本生产是公司和现代企业的特点,C、D错误。
课堂检测
2.19世纪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确立,有关“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B.在工业革命时代,工厂主不能自由解雇工人
C.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 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D.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开始于工业革命
【解析】选B。在工业革命时代,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迫使工人服从管理。B说法错误,故选B。
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B.阻止了外国工业品倾销
C.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
D.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
【解析】选D。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工厂制度,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表述太绝对,错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是封建衙门式管理,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官方控制管理大权,不属于近代企业管理模式,C错误。
4.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城市数目在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在提高,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故选A。圈地运动不是城市化的主要原因,B错误;农村人口走向城市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是农业的发展,C错误;材料与交通运输无关,D错误。
5.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口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
A.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解析】选D。1831-1841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导致城市环境恶化,使工业城市的人口死亡率明显上升,故选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缺乏史实依据,A错误;化学工业污染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错误;人口与食物问题,也不属于主要原因,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