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水的净化(一)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水的净化(一)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9 07:0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二水的净化(一)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蒸发
C.倾倒液体
D.量取液体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明矾作为絮凝剂使杂质沉降
B.步骤Ⅰ可除去不溶性杂质
C.步骤Ⅱ中使用的X可能是活性炭
D.得到的澄清的水是纯净物
4.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
①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②滤纸边缘要高于漏斗口边缘;③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④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⑤过滤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蒸发皿
C.漏斗
D.量筒
6.过滤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
A.玻璃棒末端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
B.漏斗下端的尖嘴口紧靠烧杯内壁中上部
C.过滤器内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D.为增大过滤速率,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药品时,细口瓶上的标签应朝向手心
B.粗盐提纯实验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发溶液
B.称量固体
C.液体取用
D.加热溶液
9.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10.下列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消毒
D.蒸馏
11.以下净水的操作:①静置②蒸馏③过滤,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1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可用重金属盐杀菌、消毒
D.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1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絮凝剂是为了消毒杀菌
B.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
D.配水泵出来的水是纯净物
14.在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能够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静置
B.过滤
C.蒸馏
D.吸附
15.通过初三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下列有关硬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水中含较多的不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B.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水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
C.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
D.在硬水中加入少量的肥皂水,会产生大量的肥皂泡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不能直接加热,需要 
 。
(2)②中试管洗干净的标准是 
 。
(3)熄灭酒精灯时,一定要用 
 。
(4)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7.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固体药品盛放在 
 (填序号),液体药品盛放在 
 (填序号).
A.广口瓶
B.细口瓶
C.滴瓶.
18.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 
 、 
 、 
 、 
 和滤纸.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 
 、 
 和坩埚钳.
19.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要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
(2)欲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 
 (填字母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的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的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灌的方式浇灌农田和园林.
20.如图是自来水厂的生产示意图:
(1)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2)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 
 ;
(3)最后配水前加药消毒的原因是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某学生按图所示进行过滤操作.
(1)请你改正该学生过滤操作中的错误.
① 
 ;② 
 .
(2)纠正错误后,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 
 ;② 
 ;③ 
 .
22.2004年2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东西河下游七公里长的内河,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小亮闻讯后,取回水样与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不需要用到以下仪器中的 
 (用序号表示);
A.漏斗;B.烧杯;C.玻璃棒;D.铁架台;E.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方法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或 
 .
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②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③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以上建议中你不同意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课题二水的净化(一)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蒸发
C.倾倒液体
D.量取液体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准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明矾作为絮凝剂使杂质沉降
B.步骤Ⅰ可除去不溶性杂质
C.步骤Ⅱ中使用的X可能是活性炭
D.得到的澄清的水是纯净物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过程中各操作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作为絮凝剂使杂质沉降,正确;
B、步骤Ⅰ是沉降和过滤操作,故可除去不溶性杂质,正确;
C、步骤
II是吸附,使用的X可能是活性炭,正确;
D、得到的澄清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水的净化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
①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②滤纸边缘要高于漏斗口边缘;③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④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⑤过滤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分析】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边缘,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不能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过滤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不属于玻璃仪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叙述正确的个数是2个。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蒸发皿
C.漏斗
D.量筒
【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A、过滤时不需要进行加热,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B、过滤时不需要进行蒸发,无需使用蒸发皿,故选项错误。
C、过滤时需用漏斗制作过滤器,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正确。
D、过滤时不需要量取液体,无需使用量筒,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过滤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
A.玻璃棒末端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
B.漏斗下端的尖嘴口紧靠烧杯内壁中上部
C.过滤器内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D.为增大过滤速率,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
【分析】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玻璃棒末端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漏斗下端的尖嘴口紧靠烧杯内壁中上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器内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过滤液体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药品时,细口瓶上的标签应朝向手心
B.粗盐提纯实验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要对准手心,以防止腐蚀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不能开始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否则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而造成不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发溶液
B.称量固体
C.液体取用
D.加热溶液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不能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消毒
D.蒸馏
【分析】根据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对比分析,判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解答】解:A、通过沉淀可使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沉降,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不高。
B、通过过滤而除去了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但对于可溶性杂质过滤并不能除去,所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不能达到最高。
C、消毒只能除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和不可溶性的杂质,净化程度不能达到最高。
D、通过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
故选:D。
【点评】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
11.以下净水的操作:①静置②蒸馏③过滤,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分析】根据水的净化中各步除去杂质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静置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大颗粒,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小颗粒,蒸馏除去的是水中所有的杂质,故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①③②。
故选:D。
【点评】掌握水的净化中除去杂质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可用重金属盐杀菌、消毒
D.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分析】根据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利用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加入消毒剂可以杀菌消毒;明矾可以用作净化水的絮凝剂进行分析。
【解答】解: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故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C.重金属盐有毒,不能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故错误;
D.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净水的方法、硬水与软水、节约用水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絮凝剂是为了消毒杀菌
B.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
D.配水泵出来的水是纯净物
【分析】根据净化水的原理、过程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加絮凝剂是为了将水中的悬浮杂质吸附使之加速沉降,而不是消毒杀菌,故错误;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并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D.图示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所以配水泵出来的水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4.在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能够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静置
B.过滤
C.蒸馏
D.吸附
【分析】能使硬水的硬度变软的操作是蒸馏,它可以除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解答】解:加热可以使碳酸氢钙等物质分解生成沉淀而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只要了解各种净化方法,依据所学知识即可答题.
15.通过初三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下列有关硬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水中含较多的不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B.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水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
C.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
D.在硬水中加入少量的肥皂水,会产生大量的肥皂泡
【分析】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含义可知,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为硬水,而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并结合硬水常用的软化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A、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但并不是含较多的不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故A错误;
B、硬水软化的方法主要有:加热煮沸、蒸馏和离子交换;加热煮沸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故B正确;
C、硬水净置一段时间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会减少,不会变成软水,可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C错误;
D、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硬水软化的方法主要有:加热煮沸、蒸馏和离子交换;加热煮沸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不能直接加热,需要 垫上石棉网 。
(2)②中试管洗干净的标准是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3)熄灭酒精灯时,一定要用 用灯帽盖灭 。
(4)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分析】(1)根据烧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解答。
(3)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4)根据④是过滤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仪器①是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
(2)②中试管洗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4)④是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答案为:
(1)垫上石棉网;
(2)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用灯帽盖灭;
(4)引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7.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原子 ;固体药品盛放在 A (填序号),液体药品盛放在 
 (填序号).
A.广口瓶
B.细口瓶
C.滴瓶.
【分析】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从原子的定义去分析;从便于取用的角度分析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存放.
【解答】解: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固体药品盛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盛放在细口瓶中.
故答案为:引流;原子;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 铁架台 、 漏斗 、 烧杯 、 玻璃棒 和滤纸.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蒸发皿 、 玻璃棒 、 铁架台 、 酒精灯 和坩埚钳.
【分析】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据此确定所需的仪器即可.
【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等.
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和坩埚钳.
故答案为: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蒸发操作的原理、所需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要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加快沉降速度 .
(2)欲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引流 .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 AD (填字母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的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的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灌的方式浇灌农田和园林.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将水中悬浮的不溶性固体颗粒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到了引流的作用;根据节水知识只要符合节约用水就行.
【解答】解:(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将水中悬浮的不溶性固体颗粒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故填:加快沉降速度;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到了引流的作用,故填:引流;
(3)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不间断地放水刷牙都是在浪费水.答案: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完成.
20.如图是自来水厂的生产示意图:
(1)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 ;
(2)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 吸附色素和异味 ;
(3)最后配水前加药消毒的原因是 为了除掉水中的病毒、细菌 .
【分析】(1)根据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使水中悬浮的不溶性固体颗粒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的速度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一些异味和杂质解答;
(3)根据清水池中投药消毒是为了除掉水中的病毒、细菌解答.
【解答】解:
(1)取水后加入的絮凝剂是明矾,加入絮凝剂的作用是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
(2)汲附池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清水池中投药消毒是为了除掉水中的病毒、细菌;
故答案为:
(1)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
(2)吸附色素和异味;
(3)为了除掉水中的病毒、细菌.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中等.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某学生按图所示进行过滤操作.
(1)请你改正该学生过滤操作中的错误.
① 用玻璃棒引流 ;② 漏斗下端应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
(2)纠正错误后,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 滤纸破损 ;②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 仪器不干净 .
【分析】(1)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2)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解答】解:(1)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漏斗下端应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故答案为:(1)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应紧靠在烧杯内壁上;(2)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的注意事项、过滤后造成滤液浑浊的因素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2.2004年2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东西河下游七公里长的内河,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小亮闻讯后,取回水样与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不需要用到以下仪器中的 E (用序号表示);
A.漏斗;B.烧杯;C.玻璃棒;D.铁架台;E.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方法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 或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
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②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③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以上建议中你不同意的是 ② (填序号),理由是: 会产生二次污染 .
【分析】(1)过滤操作需要使用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烧杯;
(2)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也可以用pH试纸测试;
(3)污水应进行处理而不是冲走,应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解答】解:(1)过滤不需加热,与酒精灯无关.
(2)酸性溶液有以下特点:①pH<7,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等,但中性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3)引入闽江水虽然可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但并未根治污染,它会使下游的水受到污染.
故答案为:(1)E
(2)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若溶液变红色
水样显酸性
(3)②,会产生二次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污水的处理方法,同时考查过滤操作和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