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比较、描述橡皮筋不发声和发声时的现象。 
2.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3.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懂得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如乐器。 
2.知道有些声音我们不容易听见,有些声音很容易听见,有些声音太响会形成噪音。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自然界各种声音都是由_______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让直尺发声。 
3.物体停止声音后,物体也就停止_____。 
4.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_____产生的。 
(二)问题银行存折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2 
3 
4 
5 
6 
…… 
二、搜集资料与思考探究 
(一)活动设计 
设计你的专属“观测记录表”(以下记录表仅供参考)。 
记录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实验方法 
弹拨钢尺 
击鼓 
敲击音叉 
喉咙发声 
发声方法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二)理解与应用。 
1.课间时,到操场上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有哪些声音?并记录下来。 
2.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它们是怎么发声的? 
3.你熟悉的一些乐器是怎么发声的?至少举一个例子。 
4.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声音处处都有,声音是可以制造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不借助物体,只能听到自己身体发出一种声音。( ) 
2.当敲击水鼓时,鼓面会产生振动。( ) 
3.动物的发生与与振动无关。( ) 
4.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 ) 
5.声音可以传递各种信息。( ) 
6.鸟类的发生器官是鸣管。( )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的描述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发声的是( ) 
A.拍手 B.说话 C.转动眼珠 D.吹口哨 
2.下面的描述不能发出声音的是( ) 
A.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B.气球放在发声的音箱前 
C.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 
D.观察正在发声的音钹 
3.下面的声音发生在操场上的是( ) 
A.客船鸣笛声 B.掘土机的马达声 C.狮子吼叫声 D.课间操跑步声 
4.把敲击的音叉放进水里,你会发现( ) 
A.音叉振动,水面溅起 
B.音叉振动,水面平静 
C.音叉停止振动,水面溅起 
D.以上都能发生 
5.敲锣时,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锣面 B.槌 C.手 D.地面 
6.声音产生的根源是( ) 
A.摩擦 B.空气 C.发声器 D.物体振动 
三、连线题 
涛声 气体振动 
钟声 液体振动 
风声 固体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