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预测试题(9)非选择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高考预测试题(9)非选择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23 13: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
【生物】高考预测试题(9)非选择题
版本和适用省份:全部通用
1.(遗传规律)某哺乳动物为雌雄异体的动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右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 和Y 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1 , 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的现象,如绵羊为杂合体时雄性表现为有角,雌性表现为无角。
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雌雄都有角个体出现,现有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所生的多胎小羊中,性成熟以后,凡公羊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都表现为无角。
试根据以上事实回答(注意:假定性染色体上有角A基因为显性):
(1)绵羊的有角基因A是否位于Ⅱ片段?
理由是:
(2)根据以上事实,推测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片段的遗传,另一种是从性遗传,则无角母羊的基因型是
(3)以下为进一步验证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的方案,请补充完善。
步骤:选择 公羊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子代性成熟后表现出来的性状。
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若 ,则
②若 ,则
2. (代谢)一株绿色植物被放置于黑暗中3d,标号A至E5张大小相同的叶片被取下置于黑暗中按图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实验前为什么要将这株植物在黑暗中放置3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B组和C组实验结果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叶片与C叶片实验结果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设置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有同学想证明这种植物上表皮的气孔少于下表皮,于是将E叶片叶柄去掉井用胶带纸封口,将上表皮朝下放在5%蔗糖溶液中,下表皮朝上不接触蔗糖溶液。2d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
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I.下图以及下表为十位病患者血液样本中三种激素Ⅰ、Ⅱ、Ⅲ含量变化的检测结果,与其症状(或性状)甲、乙、丙出现的情形。
患者症状(或性状)对照表
患者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症状甲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症状乙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性状丙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1)下列有关病患血液中激素Ⅰ、Ⅱ含量变化与症状甲、乙表现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Ⅰ含量的减少可能导致症状乙的出现
B.激素Ⅱ含量的减少可能导致症状乙的出现
C.激素Ⅰ含量的增加可能导致症状甲的出现
D.激素Ⅱ含量的增加可能导致症状乙的出现
(2)试问下列激素含量与症状的组合,正确的是( )(多选)
A.若激素Ⅰ为胰岛素,症状乙可能为糖尿病
B.若激素Ⅰ为胰高血糖素,症状乙可能为糖尿病
C.若激素Ⅱ为胰岛素,症状甲可能为糖尿病
D.若激素Ⅱ为胰高血糖素,症状甲可能为糖尿病
(3)假设激素Ⅲ的基因位在男性染色体Y上并与性状丙的产生有关,正确的是( )
A.病患1为女性 B.百分的四十以上的病患为女性
C.病患6的儿子必有性状丙 D.病患7的女儿必有性状丙。
(4)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结底是在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运输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3个步骤中任何1个发生了障碍。下列可能的原因是( )(多选)
A.胰岛B细胞遭到病毒侵染、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显著减少
B.胰岛素基因发生突变,胰岛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
C.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也会引起糖尿病
D.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胰岛素亲和力降低以及受体的缺陷
II.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 ,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其传递能 细胞,该细胞分泌 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 ,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4.(生态)有三个生态系统,请根据相关信息分析回答:
Ⅰ.下表是对生态系统㈠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分析回答:
单位:102千焦/m2/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          
(2)该生态系统中B与D的种间关系为 ,若C大量死亡,则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
(3)右图是本生态系统中常见两种害虫「拟谷盗」与「扁拟谷盗」的生态栖位偏好图。根据该图,下列哪些选项正确?
A.在干燥、高温条件下,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B.在潮湿、低温条件下,扁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C.在潮湿、中温条件下,扁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D.在干燥、中温条件下,拟谷盗有竞争优势
(4)该生态系统曾受到轻微污染,生态平衡并未遭到破坏,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稳定性。
(5)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为什么
Ⅱ.右图表示生态系统㈡的食物网。
(1)乙、丙的关系为 ,若乙生物被全部杀死,则戊
获得的能量将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
(2)若戊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3)若戊的食物2/3来自乙,其余来自丁,则戊体重每增加3Kg,至少需要消耗甲_________Kg。
Ⅲ. 经调查,生态系统㈢的食物链中共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分别用X、Y、Z表示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变化成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可以称之为群落
B.变化前后该群落的丰富度没有发生变化
C.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D.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没有选择性的结果
5. (遗传)科学家在研究果蝇时,发现果蝇的眼色中有红色、杏红色、白色三种表现型,身色有黄身、黑身两种表现型,现做如下实验:
(1)若决定黄身、黑身的基因既不显隐性又不知道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不在同源区段),假设只有两只纯合亲本(XAY、XaY也为纯合子)。
Ⅰ.请选择亲本在一代或两代杂交做出判断。
第一步:让这两只果蝇杂交,统计F1果蝇雌雄。
①若F1代果蝇雌雄各一种表现型,则子代雌蝇表现的为 显性 性状,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②若F1代果蝇雌雄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该性状就为 显性 性状。
第二步:让子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F2的表现型。
①若F2代雌果蝇只有一种表现型,雄果蝇有两种表现型,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F2代雌雄果蝇均两种表现型,则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
Ⅱ.若已知黄身是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性状,有人继做如下实验让纯合黄身雌和黑身雄杂交(正交),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再让F2代雌雄果蝇代相互交配得F3,则F3代中雌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黄身:黑身=7:1;若进行反交,则进行上述杂交实验,则F3代中雌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黄身:黑身=5:3
(2)若有人将两只果蝇杂交,获得了l00个体。其表现型为37只黄身杏红眼,l9只黄身白眼;l8只黄身红眼;l3只黑身杏红眼,7只黑身红眼;6只黑身白眼。
①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BD) (多选)
A.两株亲本个体都是杂合体 B.两亲本的表现型是黄身杏红眼;
C.身色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位于X染色体上  D.就眼色来说,红眼与白眼都是纯合体
②为判断红眼(R或r)的基因型,应让红眼雌蝇和 白眼(或杏红眼)雄蝇 杂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红眼的基因型为RR;若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红眼的基因型为rr。
③若该人杂交的果蝇所产白眼果蝇胚胎致死,则理论上亲代两只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6:3:2:1
(3)若某果蝇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因为减数分裂时 同源染色体现 未分离,受精后形成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果蝇,则该果蝇如果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则可形成4种染色体不同的配子,配子的比例为2:2:1:1
(4)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_BB为红眼,A_Bb为杏红眼,其它基因型均表现白眼,现有AaBb两只雌雄果蝇杂交,所产生F1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眼、杏红眼、白眼=3:6:7 ,若再让F1代中杏红眼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眼、杏红眼、白眼=2:4:3
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选用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其中从播种到收获得种子需要一年:
性状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种皮颜色 豆荚形状 豆荚颜色 花的位置 茎的高度
显性 圆滑(R) 黄色(Y) 灰色(G) 饱满(B) 绿色(A) 叶腋(H) 高茎(D)
隐性 皱缩(r) 绿色(y) 白色(g) 皱缩(b) 黄色(a) 顶生(h) 矮茎(d)
1.就7对相对性状而言,孟德尔选择________两对性状研究自由组合定律时观察到F2性状分离比9:3:3:1所用时间最短,原因是__________。若选用子叶颜色和种皮颜色两对相对性状来研究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四个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GGYY,B品种的基因型为ggYY,C品种的基因型为GGyy, D品种的基因型为ggyy, 要求性状分离比是9:3:3:1,应如何进行杂交实验。
2. 若对种皮颜色和子叶颜色进行研究。现有纯合灰种皮黄子叶作父本,纯合白种皮绿子叶作母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1)若从F1植株上摘取一个豆荚剥开后,观察到有黄子叶和绿子叶两种种子,若再随机摘取一个豆荚,不考虑突变和空荚,预测观察到的所有情况____________。
(2)若将F1的植株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填相符或不相符),最可能的原因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皮、果皮和子叶性性状的遗传情况,详细解析请见答案。
答案:1.种子形状和子叶颜色 这两对性状在F1代植株所结的种子上表现出来,其余性状在F2植株上表现出来 让A与B、C与D杂交分别得杂交一代,再让两个杂交一代杂交得杂交二代,将杂交二代种子种下去自交后统计植株上所结种子,即表现为9:3:3:1 2.(1)全为黄子叶种子;全为绿子叶种子;既有黄子叶种子又有绿子叶种子(2)不相符 子代样本数量太少
【参考答案】
1.
答案:(1)否 若基因A位于Ⅱ片段上,则有角公羊与无角母羊交配生出的小羊中,公羊都为无角
(2)Ⅰ Aa和aa
(3)无角 ①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全部表现为无角,则有角基因A位于性染色体Ⅰ片段上。
②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部分表现为有角,则有角性状是从性遗传。
解析:本题考查了遗传规律中的两种特殊情况,一个是从性遗传,一个是伴性遗传。对于绵羊来说,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均有三种。公羊无角的基因型是aa,母羊无角的基因型是Aa和aa。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有两种,不能确定,但无角公羊的基因型可以确定,所以第3小问用无角公羊与无角母羊杂交。若是从性遗传,当母羊基因型为aa时,后代全为无角,当母羊基因型是Aa时,后代基因型为AA和Aa,若为雌性,全为无角。若有雄性,则可能为有角或无角。
2.
答案:①饥饿处理以消耗叶片中原有淀粉 ②B叶片中无淀粉,C叶片中有淀粉形成,且主要集中在叶脉周围 蔗糖可以经过叶柄进入叶片内,并转化成淀粉 ③D叶片中淀粉均匀分布在整个叶片中 D叶片中蔗糖是通过下表皮的气孔进入叶片并转化成淀粉的 ④对照 ⑤上表皮气孔比下表皮少,进入的蔗糖较少,转化成的淀粉较少 E叶片中蓝色比D叶片中淡得多
解析:根据实验分析法可知本题主要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找出实验目的、提出实验假设。①本实验用碘液检测叶下中淀粉来推测结论,因此实验前应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淀粉。②由表中结果可知B组叶片没变蓝色,无淀粉产生;C组叶片变蓝色,产生了淀粉,该淀粉由叶柄从烧杯中吸收蔗糖转化而来。③D组整个叶片变蓝,C组近叶柄处叶片变蓝,说明蔗糖通过叶片下表面气孔进入叶片后,转化为淀粉。④A组实验是空白对照。⑤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实验目的是研究蔗糖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利用碘液可检测,并通过蓝色的分布范围而判断气孔的密度,因此,可提出的假设是叶片上表皮气孔少于下表皮,进入的蔗糖转化为淀粉较少。
3.
答案:
I.(1)B (2)AC (3)C (4)ABCD
II.自身抗原 T(淋巴) 淋巴因子 浆B(淋巴)细胞 记忆(B淋巴)细胞 自身(特异性)免疫
解析:
I.注意读出表和图中信息,选项对比判断较简单。
II. 比较简单,详见答案。
4.
答案:
I.(1)B 5.7% (2)捕食 AB (3)B (4)抵抗力 (5)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II.(1)竞争 增加 戊由第二营养级乙供给的一部分能量由丙丁供能后散失能量增加,导致获得的能量减少。(2)丙 因丙和丁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 (3)175
Ⅲ.B
解析:I.II. 比较简单,详见答案。
Ⅲ.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两部分构成的,不包括分解者,而群落指某一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落的丰富度是指种群数目的多少,所以变化前后种群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生产者中(每一营养级从左到右的柱条依次标记为1,2,3,4,5)X1和X3基本没有变化,X2明显减少,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X2的减少很可能是下一营养级的某种生物大量捕食的结果;对于第三营养级Z来说,Z1不变Z2增加,说明对捕食对象有明显的选择性,否则它们的变化幅度应基本相同。
5. (遗传)科学家在研究果蝇时,发现果蝇的眼色中有红色、杏红色、白色三种表现型,身色有黄身、黑身两种表现型,现做如下实验:
(1)若决定黄身、黑身的基因既不显隐性又不知道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不在同源区段),假设只有两只纯合亲本(XAY、XaY也为纯合子)。
Ⅰ.请选择亲本在一代或两代杂交做出判断。
第一步:让这两只果蝇杂交,统计F1果蝇雌雄。
①若F1代果蝇雌雄各一种表现型,则子代雌蝇表现的为 显性 性状,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②若F1代果蝇雌雄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该性状就为 显性 性状。
第二步:让子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F2的表现型。
①若F2代雌果蝇只有一种表现型,雄果蝇有两种表现型,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F2代雌雄果蝇均两种表现型,则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
Ⅱ.若已知黄身是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性状,有人继做如下实验让纯合黄身雌和黑身雄杂交(正交),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再让F2代雌雄果蝇代相互交配得F3,则F3代中雌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黄身:黑身=7:1;若进行反交,则进行上述杂交实验,则F3代中雌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黄身:黑身=5:3
(2)若有人将两只果蝇杂交,获得了l00个体。其表现型为37只黄身杏红眼,l9只黄身白眼;l8只黄身红眼;l3只黑身杏红眼,7只黑身红眼;6只黑身白眼。
①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BD) (多选)
A.两株亲本个体都是杂合体 B.两亲本的表现型是黄身杏红眼;
C.身色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位于X染色体上  D.就眼色来说,红眼与白眼都是纯合体
②为判断红眼(R或r)的基因型,应让红眼雌蝇和 白眼(或杏红眼)雄蝇 杂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红眼的基因型为RR;若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红眼的基因型为rr。
③若该人杂交的果蝇所产白眼果蝇胚胎致死,则理论上亲代两只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6:3:2:1
(3)若某果蝇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因为减数分裂时 同源染色体现 未分离,受精后形成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果蝇,则该果蝇如果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则可形成4种染色体不同的配子,配子的比例为2:2:1:1
(4)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_BB为红眼,A_Bb为杏红眼,其它基因型均表现白眼,现有AaBb两只雌雄果蝇杂交,所产生F1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眼、杏红眼、白眼=3:6:7 ,若再让F1代中杏红眼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眼、杏红眼、白眼=2:4:3
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选用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其中从播种到收获得种子需要一年:
性状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种皮颜色 豆荚形状 豆荚颜色 花的位置 茎的高度
显性 圆滑(R) 黄色(Y) 灰色(G) 饱满(B) 绿色(A) 叶腋(H) 高茎(D)
隐性 皱缩(r) 绿色(y) 白色(g) 皱缩(b) 黄色(a) 顶生(h) 矮茎(d)
1.就7对相对性状而言,孟德尔选择________两对性状研究自由组合定律时观察到F2性状分离比9:3:3:1所用时间最短,原因是__________。若选用子叶颜色和种皮颜色两对相对性状来研究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四个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GGYY,B品种的基因型为ggYY,C品种的基因型为GGyy, D品种的基因型为ggyy, 要求性状分离比是9:3:3:1,应如何进行杂交实验。
2. 若对种皮颜色和子叶颜色进行研究。现有纯合灰种皮黄子叶作父本,纯合白种皮绿子叶作母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1)若从F1植株上摘取一个豆荚剥开后,观察到有黄子叶和绿子叶两种种子,若再随机摘取一个豆荚,不考虑突变和空荚,预测观察到的所有情况____________。
(2)若将F1的植株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填相符或不相符),最可能的原因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皮、果皮和子叶性性状的遗传情况,详细解析请见答案。
答案:1.种子形状和子叶颜色 这两对性状在F1代植株所结的种子上表现出来,其余性状在F2植株上表现出来 让A与B、C与D杂交分别得杂交一代,再让两个杂交一代杂交得杂交二代,将杂交二代种子种下去自交后统计植株上所结种子,即表现为9:3:3:1 2.(1)全为黄子叶种子;全为绿子叶种子;既有黄子叶种子又有绿子叶种子(2)不相符 子代样本数量太少


Ⅱ-1
———
Ⅱ-2
———
X
Y
激素
激素
激素
激素含量
患者编号
拟谷盗
扁拟谷盗



温度
潮湿
干燥
湿度







Ⅱ-1
———
Ⅱ-2
———
X
Y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