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声断气连”之感。
2.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反复读等方法了解古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从而感悟司马光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
3.在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对比中感受古文“言简义丰”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文言文,读好停顿。
2.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古文意思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感悟司马光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文言文
1. 出示句子,齐读句子
师:曾经,我们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荀的拼音)
小结:像这些古人写文章时用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有趣的文言文《司马光》。
2.教学“司”,学生书空。师: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一笔横折钩稍微大一些。
3.学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背景,走入文本
1.检查课前预习
师:课前,你对司马光做了哪些了解?
生汇报:年龄、姓名等
2. 师:是的。一提到司马光,必然就会想起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宋史.司马光传》这本书中,又是怎样记载这个故事的呢?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故事和这本书里记载的一样吗?让我们走进宋史去读一读、看一看吧。
三、学习文言文
1.读准字音
(1)看大屏幕自由拼读带点字的读音。声音小就提醒:请同学们大声拼读。
(2)开火车读、正音、跟读
2.读出节奏
师:读准了字音,文言文还要注意读准节奏。
(1)请看大屏幕,听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划好节奏自由读。
(3)师生合作读。
(4)抽1生读,如有不正教师范读。
预设:读书停顿想宰刀的
师:仔细听,老师和他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生汇报
师:你再来试着读一读。
师:全班齐读
小结:读好了停顿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3.理解句意
(1)师:文章篇幅短小,它是怎样把故事讲清楚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看图画、读古文。
(2)出示第一幅图画:
师:你瞧,这是什么地方?有假山有绿树。谁在做些什么呢?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吗?(分开问)
生:群儿戏于庭。(抽2人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场景。
生:有一天,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捉迷藏,他们玩得十分开心。
师:你能带上这份好心情读好这句话吗?(带着这份好心情,谁能读好这句话?)生读
师:指导朗读 提示“戏”字音高些。眉飞色舞地读。
师:风和日丽,庭院里玩游戏真快乐!一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大家一起玩游戏更快乐!全班齐读。
师:在庭院嬉戏,就叫(戏于庭)在园子里嬉戏叫: 群儿----------
生:戏于园
师:在树林里嬉戏,又叫 ----------
生:群儿戏于林。
师:在池子里嬉戏呢?
生:群儿戏于池
师: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呀!
(3)出示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突然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自由读句子想一想。
生:一个小孩掉进水中了。
师:结合图画我们再来了解了解。
师:什么是“瓮”?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生:我结合图画了解“瓮”。
生:我给它组词了解“瓮”指的是水瓮。
生:我通过看注释知道瓮口小肚大。
师:同学们理解字词的方法真妙呀!
师:这小儿玩性正浓,竟爬到了大缸上,他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1:他爬上了水瓮,高兴地说:“来呀,快来捉我呀!”
师:真是神气十足呀!
生2:他爬上了水瓮,手舞足蹈地说:“怎么样,再也捉不到我了吧。”
师:真牛!
师:一不小心,他脚下一滑,身子一歪,“扑通”一声失足掉入了瓮中。“失足”是哪个字的意思?——“跌”
师:为什么呢?
生:左边 右边
师:注意看“跌”这个字,左边——
生:足字旁。
师:右边——
生:失去的失
师:范写在黑板上田字格里
师: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语——
生:“跌倒” “跌入”
师:此时,失足掉入水中的孩子快被水给——(拖长)
生:淹没了
师:他又会做些什么?
预设——他大呼:“救命,救命啊!”
他在瓮中不断地挣扎,他快不能呼吸。
师:他的心中还会想些什么呢?
他的心中在想:快来人呀!谁来救救我呀!
师顺势请生读 可以把哪个字音读重一些?(没)
师:场景十分危险——请全班女同学读
师:实在是太令人着急了——全班男同学起立,读
板书:古人抓住登 跌 没 三个动词让惊险的场景跃然纸上。
师:读着文字,想象画面能让我们充分理解故事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出示句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把前后连起来,谁能结合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来讲讲这个场景?同桌试着讲一讲第一句话。
预设:有一天,有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孩子爬上了水瓮,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跌入水中。他在水中不断挣扎,大呼救命。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说(动作、心理、语言)
师:让我们想象画面,朗读好第一句吧。
师生配合读——全班齐读
小结:想象画面、反复诵读都能让我们充分理解故事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板书:想象画面、反复诵读
(4)师:运用习得的方法我们继续学习。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就在一眨眼的功夫呀!一个孩子掉进了水瓮中。其他孩子见此情景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汇报
出示句子:众皆弃去。(分组轮读3次)
师:众指的是?
生:大家 大多数孩子 这群孩子
师:注释中“皆”指的是——全、都
师:“弃去”作什么讲?
生:离去、离开。
师:理解字词也可以像你们一样用上找近义词的方法。
师:读到这里,我心中有个疑惑:眼看着小伙伴掉进了水瓮里,他们为什么离开了呢?你能结合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吗?
生:他们可能是害怕了
生:他们想去喊大人
生: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结合大家的猜测我们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把他们离开的原因串起来。
(5)师:有一个孩子没有慌,他就是——
生:司马光。
师: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并用“△” 标出表示动作的字。
生:读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你找到的动词是——
生:持 击 破 师板书
师:持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预设:“拿起”“举起”“抱起”
师:你觉得哪个词语更准确?
生:我觉得“抱起”好,因为图中的司马光就是这样做的。你来演一演
生:我觉得“举起”更好,因为这样感受到了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你也来演一演。
师:无论“抱起”还是“举起”都要用上全身的力气。
师:“击”指的是——
生:击打、撞击
师:用组词方式也能很好地理解字词的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用你的动作还原当时的场景?谁来配音?请上台。
抽生表演
师:一击未碎,再来一击。
抽生表演读
师:真是果断又沉着。
师:全班同学请起立,让我们也一起边读边做动作来感受一下吧。
出示句子: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静能生慧,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司马光想出了好办法,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吗?
生:一个同伴掉入水中,大家都跑了。司马光没有慌,他忽然看见地上有一块石头,抱起石头把瓮砸破了。
师:读——
师:情况非常危急,司马光想:
生:我该怎么救他呢?我一定要想个好办法。
师:读——
师:事情刻不容缓,司马光想:
生:再不救人就会有生命危险了,他赶紧抱起一块石头对着水瓮砸了下去。
师:读——
师导语:破翁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这个瓮砸的好!
全班齐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小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想象画面,反复诵读是阅读理解古文的一种方式。回顾板书
师:水涌了出来 ,掉进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好朋友司马光说:——生“”;
喊来大人的孩子惊讶地看着司马光说:——生“”
匆匆赶来的大人们纷纷夸赞七岁的司马光说:“”
(预设:沉着冷静、善于思考、聪明机智、爱动脑筋、具有仁爱之心)
(3)师小结:聪明机智的司马光为人温良,做事用功,长大后为国效力,成为一代名臣。
4.配乐朗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我们和着古韵齐读课文吧。
小结:古风古韵 品味古典故事
五、古今对比,感受古文魅力
1. 师:千百年来,人类的语言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司马光,了解这个故事,作家用白话文的形式将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老师从中挑选了一些句段,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师读现代文,生在书中找对应的句子
师:(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齐读
生:众皆弃去,
师:请一个女同学来读(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就把缸砸破了。)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对比之后,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
生自由阐述:
白话文:通俗易懂 篇幅较长,容易理解。
文言文:语言简洁,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让我们每个人头脑里的画面都不尽相同,千姿百态。
一个字就可以代表现代汉语中一个词语甚至是一句话的意思。
句子短、文字精炼、言简义丰(板书)
小结:文言文短短两句话,30个字。言简义丰,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2.《孔融让梨》(PPT 图、文、音)
师:同学们,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那你听过文言文版的《孔融让梨》吗?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静静的聆听吧。
小结:文言文言简义丰,它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它是我们现代用语的源泉,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3.在《小学生小古文100课》这本书中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文言文《曹冲称象》、《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等,希望同学们用上我们习得的方法多多阅读。(PPT)
4.最后,让我们一起聆听现代版的司马光砸缸这首歌曲再一次回顾这个故事吧。
板书设计:
文言文 司马光
想象画面
登 跌 没 反复诵读
言简义丰
持 击 破
范写 “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