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复习课:必修三专题三

文档属性

名称 会考复习课:必修三专题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3 13:1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2011年省会考题)革命党人朱执信于1906年在《民报》上发表了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的文章,该文章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共产党宣言》
根据抽样统计,A选项比例为0.98%,B选项比例为58.08%,C选项比例为27.85%,D选项比例为12.91%。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区分度为1。该题属于本卷中的较难题之一,考查的是一个容易被学生忽视的知识点。
此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复习时应紧扣会考标准,夯实基础知识。
紧扣标准 夯实基础
——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例
▲考点1、“顺乎世界之潮流”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a b
2 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b b
高中历史会考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要求分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a-识记,b-理解,c-分析,d-综合。
人物 书籍 主要思想
林则徐
魏 源
知识梳理1-1
派别:
学习内容: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小 结
地主阶级
西方技术
抵御西方侵略
维护封建统治
《四洲志》《华事夷言》
《海国图志》
睁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四洲志》:
《华事夷言》: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含义:
意义: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海国图志》:
第一部有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巩固题目1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的作者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是:
林则徐 B. 康有为
C.孙中山 D. 陈独秀
本题主要考查对林则徐主要思想的识记(a)
巩固题目2
(2009年浙江省会考题)
2、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对魏源思想的理解(b)
知识梳理1-2
代 表 人 物 主 要 主 张
①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②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的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
影响:①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②维新思想是爱国的…… ③维新思想是进步的……④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⑤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小 结
派别:
学习内容:
根本目的:
实践:
资产阶级维新派
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变法运动
巩固题目3
3、 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查阅研究了《孔子改制考》等相关著述。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是该同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主要主张以及对维新变法的理解(b)
巩固题目4
(2008年浙江省会考题)
4、严复在他的一部译作中,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堪称当时思想界石破天惊的一声惊雷。这部译作是
A.《藏书》 B.《天演论》
C.《孔子改制考》 D.《文学革命论》
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理解严复的主要主张(b)
巩固题目5
(2011年浙江省会考题)
5、19世纪末,“天演”、“物竞”、“天择”、“淘汰”等术语在中国流传并渐成爱国志士的口头禅。与这些术语的出现密切相关的近代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陈独秀
本题表面上考查历史人物,实际上考查时代特点,考查形式灵活(b)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 a b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a b
3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c d
▲考点2、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前期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
运动中心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
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办学方针)
知识梳理2-1
巩固题目6
(2008年浙江省会考题)
6、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
A.民主、科学 B.人文、浪漫 C.科学、理性 D.民主、法制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识记(a)
1)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内容
核心
知识梳理2-2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巩固题目7
(2009年浙江省会考题)
7、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
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理解 (b)
变式题
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先生创作了一部小说,该小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部小说是:
A.《药》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孔乙己》
巩固题目8
8、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2011年浙江省高考试题(16题)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知识梳理2-3
局限性: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
小 结
派别:
学习内容:
实践:
资产阶级激进派
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巩固题目9
(2011年浙江省会考题)
9、有学者说:这场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运动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该题属于理解型概念题的考查,要求学生汲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辛亥革命后”、“文化传统”)和关键信息(如“理性批判”),对历史概念作出比较判断 (c)
巩固题目10
10、恩格斯曾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下列选项中,属于谭嗣同、孙中山、陈独秀三人思想共同之处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民主共和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维护儒家传统道德
本题考察综合能力(d)
1915年
1921年
1919年
前期
后期
民主与科学是主流
马克思主义是主流
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1918年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a b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梳理3
梁启超: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十月革命特别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李大钊:①1918年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② 1919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③……利用讲台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巩固题目11
11、20世纪早期,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马克思研究》
B. 《马克思主义》
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 《再论问题与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相关史实的识记(a)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思想
民主和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深化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
专题小结
巩固题目12—材料题
材料一:
A
B
C
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A、B、C的作者或创办者分别是谁?
A是魏源、B是康有为、C是陈独秀。
材料二:“今欧、日之强,皆以开国会行立宪之故。皇上翕受嘉谟,毅然断行,此中国之福也,生民之幸也。请即定立宪为国体,预定国会之期,明诏布告天下。……今未开国会之先,请采用国会之意:一曰集一国人才而与之议定政制,一曰听天下人民而许其上书言事。”——康有为《谢赏编书银两,乞预定开国会期,并先选才议政、许民上书言事折》
(2)概括材料二中康有为的主要思想,并分析产生这一思想的根本原因?
实行君主立宪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答:材料三指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
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一个过程。回答问题(8分)
(1)完成表格:(6分)
时间 代表 (各2位) 主要思想主张 主要事迹(或实践) 特点
1840年前后 ① ② 编纂书籍介绍西方 学习西方科技
19世纪末 康有为、 梁启超等 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④ ⑤
20世纪初 陈独秀、 李大钊等 ③ 发起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文化
(2)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
(2分)
会考阅卷场
①错别字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错误
历史知识混乱,分析、理解错误。
①答题错位②审题不清,表述混乱
会考复习注意:
①按会考标准全面复习,不要出现知识盲区
②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③审题要准,回答要规范。
祝:同学们在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