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 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 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9 10: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纪录片因其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一直被视作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硬通货”,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创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了最新的实践成果。
今年是中国与匈牙利正式建交70周年,为纪念两国70年友好交往而制作的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匈牙利篇》播出后广受赞誉。其实,在共同纪念友好建交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总能看见《光阴的故事》系列作品。“老挝篇”献礼中老建交55周年,“哈萨克斯坦篇”献礼中哈建交25周年,“柬埔寨篇”献礼中柬建交60周年,《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
在“纪录+”的产业趋势下,更加多元的节目元素被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全球首档跨国联合制作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用纪实的节目形态,搭建符合年轻人欣赏习惯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双向对话的叙事视野下,用异国青年的职业体验、文化碰撞展现年轻中国的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故事的内涵外延已极大地丰富扩充,不仅仅局限在展示中国自身,还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摘编自2019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每当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神的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通过讲述《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拍摄历程,来分享他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这几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最大的感悟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闫东说道。
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进行世界化传播?德国纪实娱乐公司的总监帕特里克·霍若表示,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故事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故事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传递。”帕特里克·霍若指出。这个故事必须是与众不同的、非常典型的、有全球吸引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共性,有全球的普适性,而且在全球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相关性。哔哩哔哩纪录片出品部制作人张博表示,他们正在创作“网生新派纪录片”,其中有不少中外合拍的优质作品在平台上大火。第一部合拍作品《未至之境》是个典型例子。“网生纪录片在保留纪录片真实内核的基础上,让纪录片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表现的手法会更加接地气,会更加关注观众们的体验和感受。”张博表示,这种形态也在国际上受到欢迎,为合拍片助力。
(摘编自2019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
材料三:
谈到世界电影票房冠军,也许你脑海里会马上跳出许多美国好莱坞大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一是2017年的《二十二》,约为1.7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2018年的《厉害了我的国》,票房约为4.8亿元。
据新出炉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透露,10年来,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投入和生产总值均逐年增长,从2009年5亿元人民币起步,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10年间增长了12倍。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6.02亿元,同比增长16.4%;生产总值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7%。2009年以来,中国累计出品纪录电影286部,2018年生产纪录电影57部,16部在院线上映,半数以上为社会现实题材,累计票房5.26亿元。
如今,中国纪录片有三大主题称雄,分别是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2012年为品牌元年,由此开启了美食纪录片热潮。2018年,腾讯视频出品的《风味人间》以矩阵方式进行传播,获得超过10亿次点击量。哔哩哔哩播出的《人生一串》也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文化纪录片引发大众关注,《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贴近时代;《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看来,中国纪录片发展是政策、平台与市场合力的结果。
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令人振奋,但同时也要看到,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网生代正在或将要成为主流受众,互联网思维将影响纪录片的未来。短视频最近两年的爆增长,令人瞩目。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如何建设纪录片良性文化生态成为业内人士的新课题。更重要的是,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纪录片代表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19年4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纪录片是一种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形式,具有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
B.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
C.中国国产纪录片《二十二》和《厉害了我的国》分别获得2017年和2018年世界电影票房冠军。
D.当前,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短视频的巨大挑战,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
解析:选A。B.曲解文意,原文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C.偷换概念,应为“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D.“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无中生有。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播出后广受赞誉。
B.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将多元的节目元素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展现了年轻中国的形象。
C.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既受到热赞,也存在争议。
D.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是中国声音的代表,所以纪录片人应该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解析:选C。张冠李戴,“既受到热赞,存在争议”的是《历史那些事》。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B.纪录片《我们的男孩》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媚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
C.纪录片《长江之恋》以田野调查的形式,展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发展。
D.纪录片《思想的田野》直观呈现各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实践。
解析:选B。《我们的男孩》突破了文化边界,属于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                                    
                                    
                                    
答案:①以设问开篇,引起读者注意。②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③论证中综合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5.中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答案:①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②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③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注],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 罡(ɡānɡ)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6.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了诗人急于知道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美好的赤胆忠心。
解析:选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7.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以及在这种深广的忧愤中升腾的对祖国执着和忠贞的爱。
B.这首诗仅有十二行,虽短小却立意非凡,构思新颖灵巧,尤其是开头和结尾不平常,有吸引力。
C.这首诗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然后再抒写诗人重返故土的所见、所闻、所感。
D.诗人没有落入俗套,他一反常规,独辟蹊径,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发出撕心裂肺、呼天抢地的呼喊。
解析:选C。“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错,本诗没有写诗人在异国的感受。
8.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过程?(4分)
答:                                    
                                    
答案:希望——惊恐——失望——悲愤——挚爱。
9.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噩梦”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答案:“噩梦”概括了当时所有的社会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上梅直讲书
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解析:选C。原文标点为: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宰,奴隶主家中总管,卿大夫家臣。
B.礼部,官署名,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执事,管事的人,这里指考官。
D.闾巷,小的街道,即里巷。泛指乡里民间。
解析:选C。C项,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梅尧臣。
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公富贵,但不被人理解,孔子困厄,但师徒怡然自得。因此苏轼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
B.苏轼认为,追求富贵不如空守贫贱,能成为大贤人的学生,那是很快乐的事情。如果能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那就更快乐了。
C.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D.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解析:选B。B项,“追求富贵不如空守贫贱”“那就更快乐了”两处皆不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4分)
译文:                                    
                                    
(2)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4分)
译文:                                    
                                    
答案:(1)以召公的贤德,以管叔和蔡叔的亲近,竟然不体谅他的好心,那么周公去和谁来安享富贵之乐呢?(2)(认为)一个人不可苟且地享富贵,也不可以无所作为地过贫贱日子。如今有大贤人在此而可以追随他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
14.文章开头对周公和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想要说明什么道理?(3分)
答:                                    
                                    
                                    
                                    
答案:①这段文字,劣周公,优孔子,以周公来反衬孔子。②作者这样写,暗以孔子比欧梅,以孔门弟子自况,说明富贵不足重,而师徒以道相乐才是人间最高的乐趣。
【参考译文】
轼每次读《诗经》读到《鸱鸮》,读《尚书》读到《君奭》时,总是暗暗地替周公遇不到知心人而难过。待到阅读史籍时,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之间,但是他却照常抚琴歌咏而不停歇。当他和颜渊、仲由等弟子互相问答时,夫子问道:“(《诗》云:)‘不是野牛不是虎,为什么跑向荒山野土?’难道我们的学说是错误的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颜渊说:“夫子的学说太伟大了,所以全天下都没有容得下的地方;虽然这样,容不下又有什么可难过的呢?他们容不下咱们,正好显出夫子是崇高的君子。”夫子轻松地笑起来说:“颜回,如果你发财致富了,我情愿当你的大管家。”天下虽然不能容他,但是徒弟们足以和他说笑谈心是如此快乐。这时才体会到周公的富贵,倒有不及孔子贫贱的地方。以召公的贤德,以管叔和蔡叔的亲近,竟然不体谅他的好心,那么周公去和谁来安享富贵之乐呢?可是跟孔子一同过贫贱生活的弟子们,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
轼七八岁时,刚知道读书,就听说如今天下有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好像古时孟轲、韩愈一类人;同时又有位梅公和他交游,而且与他相互讨论文章,或发挥或商榷。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阅读他们的诗文,从而想象他们的为人,猜想他们肯定是潇洒地摆脱了世俗的快乐,而高兴地过着自己认为快乐的生活吧。那时正在学习讲究对仗平仄格律的文字,想谋求三升两斗的俸禄,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资格来参见于诸公之间。因此来到京师已经一年多了,也不曾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士人都到礼部来应试,执事和欧阳公亲自测验我们,轼出乎意料地获得了第二名。后来才听说,执事喜爱我的文章,认为颇有孟轲的风格;同时欧阳公也以我不做一般化的世俗文字而同意录取,所以我的名字就排在前列了。既不是通过您身边的人替我事先疏通关节,又不是有亲戚朋友为我嘱托说情,向往了十几年之久,听到名声而不得相见的人物,居然一下子成为知己。回家考虑这事,(认为)一个人不可苟且地享富贵,也不可以无所作为地过贫贱日子。如今有大贤人在此而可以追随他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那苟且地碰上一时的运气而富贵,身后跟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能抵得上这种快乐呢?
书传说过:“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 (又说:)“从容啊游乐啊,就可以安度余年了。”执事的名声传遍天下,但官位不过是五品,您却和颜悦色而毫不气愤,您的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这必然是有得以快乐的道理吧,轼是很愿意听您的指教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古风(其十九)
李 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仙女飞天图。
C.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
解析:选D。本诗主要运用想象的手法。故选D项。
16.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区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的谴责。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的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答案:①内容,前十句写游仙,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营造出美妙洁净的仙境;后四句写现实,转写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洛阳后恣意凌虐中原的情景,描写血腥污秽的人间。②写法:前十句运用虚写(想象)的手法,文风飘逸,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后四句写实,文风沉郁,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③思想情感:前十句表达出渴望超脱尘世、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后四句表达出憎恨安史叛军、忧国忧民的入世思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指出,如果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会走向灭亡。
(2)韩愈在《师说》中将两种人的做法加以对比,先说巫医乐师百工这些地位低的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紧接着说:“士大夫之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者内心体验的角度侧面烘托箫声的凄婉。
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意。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①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特别是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②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的重要平台。③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在。至于那种绘声绘色地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④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民间。
18.标有序号的四句话,标点符号错误的一句是(3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解析:选D。原句存在成分残缺和主宾搭配不当的语病。研究选项,木板年画应是“工具”而不应是“平台”,“文化艺术”后缺“传播”一词。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始作俑者
B.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C.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
D.农民是木版年画的消费者
解析:选C。由前文“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及后文“他们的画笔……价值观”可知,括号内应该填写“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之类的内容。A项中的“始作俑者”意思是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感彩不当。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星,确实,从结构上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星的半径约为6 073千米,只比地球的半径小300千米,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不同的是,金星表面的温度平均高达465 ℃,而且有浓密的云雾和二氧化碳。为什么地球汇聚了繁衍生命的所有必要条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认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洲航天局选择了大气作为研究金星的切入点,这正是与以往金星探测的不同之处。
解析:本题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以及推断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前后句的句式和内容进行填写。这段话是分析金星和地球之间的关系,①处,前面说“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星,确实,从结构上看”,再根据后面金星与地球的比较可知,应是说地球和金星有不少相似之处;②处,前面说“不同的是……”,可见后面应是说二者的不同之处,语段先说“为什么地球汇聚了繁衍生命的所有必要条件”,既然是比较二者的不同,那后面应是说金星没有生命的迹象,注意要使用疑问句;③处,由“科学家认为”可知,此处应是解答前面地球汇聚繁衍生命的必要条件而金星没有生命迹象的原因,要使用“主要原因……”的句式,再根据后面所说,“欧洲航天局选择了大气作为研究金星的切入点,这正是与以往金星探测的不同之处”,可见主要原因在于金星的大气。
答案:(示例)①地球和金星有不少相似之处 ②而金星却没有生命迹象呢 ③主要原因在于金星的大气
22.下图是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图形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5分)
答:                                    
                                    
                                    
                                    
答案:图标由圆形、英文、八卦、葫芦、火、数字、汉字构成。汉字表明是武汉火神山医院。英文和数字的组合,表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立于2020年1月23日。八卦象征万象。葫芦里面的古汉字是山,葫芦外面是火。山在八卦中代表艮卦,有阻止降服的意思。还有表明医院的十字,葫芦口有连贯八卦的线纹,象征葫芦包含火山八卦。象征武汉火神山医院是一座大熔炉。而五行之中肺属金,那么肺炎就是邪金。金怕火克,寓意火神山医院能把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治好,圆形象征圆满。(构成不少于三个,寓意至少两个)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万众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从1982年12月28日,武警天安门国旗班正式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和国旗哨位守卫任务开始,一天不曾间断。
②“岗巴拉山,红旗飘扬。长空卫士,战歌嘹亮……”在海拔5 374米的西藏岗巴拉山雷达站,父子两代兵接力守护国旗。
③在浙江遂昌县,朱宗鹤老人把独自一人的升旗仪式坚持了19年。
④江苏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江州路校区六一班正在上英语课,教室外突然风雨大作。邵胜志向老师举手示意:“老师,外面下雨了,我是护旗手,我要去把国旗收下来。”邵胜志冒雨将国旗降下并将国旗放在怀中防止淋湿的照片火爆朋友圈,网友们纷纷点赞:“小朋友收国旗的样子真帅!”
我们的国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是国家的象征,彰显着国家的尊严。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守护国旗,我的责任”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振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彰显着国家的尊严。守护国旗就是守护一种信念,就是将爱国之心具化为一种仪式。对待国旗的态度这一个角度虽小,但能反映宏大的爱国主题,可写性强。审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①全面分析主题材料。材料有四则,构成同向互补的关系。第一则材料中,国旗班升旗近38年,从不间断,这是国旗班军人的任务,也是国家仪式,从国家层面揭示出升旗的意义。第二则材料点出在偏远地区父子两代兵接力守护国旗,并通过歌词展示军人的豪情。这两则材料都是从军人的角度展示守护国旗的行为。但守护国旗绝不限于军人,第三则材料展示了一个守护国旗19年的老人,第四则材料展示了小学生主动护旗的行为。这一老一少已将守护国旗的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则材料都选择了普通人,这说明守护国旗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责任。②分析具体任务。在引导语中,命题者首先指出“我们的国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是国家的象征,彰显着国家的尊严”,这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点明国旗的神圣性。以“守护国旗,我的责任”为主题,明确了写作的中心。这里特别要强调“我的责任”,要体现“我”的参与,让学生有代入感与参与感,更能激发真情实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了角色指令、对象指令与文体指令。“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强化思维训练,强化解决问题的意识。
写作时,在选材上可以多列举典型事例,运用相似、相关、相反等联想方法汇聚材料;在结构上可以运用“引议联结”的方法,厘清思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