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与妻书 教案(自主预习+课文探究+拓展延申+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与妻书 教案(自主预习+课文探究+拓展延申+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9 11: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与 妻 书
自主预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
平“语”近人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
[典出] 《荀子·大略》
[释义] 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平生所学。
[原文]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益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解读] 荀子在这段话里提到了三种人,“君子”“学者”和“仕者”。古人讲“学而优则仕”,学者是很可能转化为仕者的,但是无论学者还是仕者,要达到君子的境界,并不容易。荀子认为,君子出来做官,应该让君王的声誉更好,同时也减少百姓的愁苦。如果做不到这点,还占据官位,那就是欺骗;没有做官的能力还享受丰厚的俸禄,无异于盗窃。因此,官员应该提高学习能力,为国家、百姓做实事,真正做到“不负所学”。
?诗海拾贝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从侧面描写落花的飘零之感、萎靡之相、惨淡之色、无奈之势,连同庭院的冷旷、时光的清凄、诗人的怨悱,无不具现,令人目乱神迷。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落花能再回枝头,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尾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主题时文
弘扬延安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共中央以延安为中心,在这里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坚强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突出一个“忠”字,坚定理想信念“总开关”,汲取信仰初心的强大力量。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从无数个鲜活的老一辈革命前辈事迹中,我们能感受到那些壮烈牺牲的烈士们追随信仰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团结一心拯救危亡的旧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回想过去的峥嵘岁月,支撑无数革命前辈流血牺牲、奋勇向前的,是心中熊熊燃烧的理想火炬;引领延安群众无私奉献的,是跟着共产党一定能够翻身解放的坚定信念。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从心底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要无比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主动铸牢理想信念,紧跟党的步伐,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升个人政治理论素养,对党忠诚老实,不断提升自我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
践行一个“情”字,画好服务群众“同心圆”,激活干群一心的精神力量。中央在延安的13年,面对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困境,毛泽东同志带领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铸就了延安军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也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论是1998年特大洪灾,还是2003年“非典”疫情,还是此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要厚植为民服务情怀,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当作我们的家人一样去对待,永远和人民群众保持深厚的血肉联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定一个“毅”字,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凝聚坚不可摧的斗争力量。延安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就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军民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保持了顽强的精神毅力,发扬斗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之年,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无畏无惧的勇气,永葆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勇于担当的作风,练就善作善成的斗争本领;以干事创业的气魄,凝聚坚不可摧的斗争力量。在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魄力,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跨越“雪山”“草地”,攻克“娄山关”“腊子口”,用延安精神夺取决战决胜的新胜利。
?文学常识
一、作者档案
【简历】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少年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 【作品】 《与妻书》
【评价】 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二、背景链接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位,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起义的前奏。
三、文化常识
1.本文关于“时间”的记法
(1)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辛未,干支纪年,1911年。
三月,农历三月当为公历四月。
念六,二十六日。念,同“廿”,二十。
四鼓,即四更,凌晨1~3点。
(2)适冬之望日前后。
冬之望日,农历立冬之月的十五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
2.关于本文的典故
(1)司马春衫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春衫”应为“青衫”,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2)太上之忘情
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达到最高境界就能忘却人的情感”。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4)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望穿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出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旧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5)骨化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6)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事见唐代孟启《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仍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后世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
(7)独善其身
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或只顾自身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3.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用于师长:函丈、尊鉴、道席等;
(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用于夫妇:俪鉴等;
(7)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语言文字构建
一、认读字音
1.眷属(juàn)        2.吾尝语曰(yù)
3.依依旁汝(bànɡ) 4.的的非吾所忍(dí)
5.如晤(wù) 6.能彀(ɡòu)
7.婉解(wǎn) 8.肖我(xiào)
9.搁笔(ɡē) 10.称心(chèn)
11.双栖(qī) 12.不能禁(jīn)
13.恸(tònɡ)
二、积累名句
(一)课内名句
1.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3.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二)相关名句
舍生取义名言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
——柔石《战》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
5.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就义诗》
6.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
——[法]巴尔扎克
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8.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
9.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1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课文探究
总揽全局
【活动设计】
1.《与妻书》一文中,作者要对妻子说些什么?
答:                                    
                                    
[明确] 作者要向妻子述说志愿,解释欲告未告的矛盾,回忆与妻子相关的几件事,希望后代“肖我”。
2.围绕与妻子有关的日常生活,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明确] 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不忍离别的拳拳之情。
3.活动总结
精钻细研
【活动设计】
一、诵读开端部分(第1段),完成以下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意映卿卿如晤 ________________
(2)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________________
(3)课内: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________________
链接: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 ________________
②道竟何为耶 ________________
③竟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卿卿: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丈夫称呼妻子 (2)以:用 (3)课内:完成 链接:①动词,追究 ②副词,究竟,终究 ③副词,竟然,居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译文:                                    
                                    
[明确] (我)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省略句)
3.怎样理解“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
答:                                    
                                    
[明确]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坚持写完遗书的原因,在说明心情时阐明了“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是为了引出后文“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二、诵读第2~4段,完成以下各题。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至爱汝 ________________
(2)几家能彀 _______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无宁汝先吾而死 ________________
(5)吾亦既许汝矣 ________________
(6)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汝泣告我 ________________
(8)身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________________
②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至:极,最 (2)彀:同“够” (3)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幼: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疼爱 (4)无宁:不如 (5)许:答应 (6)乘便:顺便 语:告诉 (7)泣:名词作状语,小声哭泣 (8)身:①名词,自身,自己 ②名词,身孕
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译文:                                    
                                    
(2)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译文:                                    
                                    
[明确] (1)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
(2)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省略句)
6.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回忆的第一件事是“四五年前某夕”与妻子的一席对话。作者对妻子说:“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这话真有些不近人情。
B.作者回忆的第二件事是婚后蜜月生活的情景。花月掩映,两情依依,良辰美景人同在,诗情画意,温馨甜蜜。
C.作者回忆的第三件事是“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这时新婚不久,虽然有特殊任务,但不便直接告诉妻子。所以妻子要他“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希望远走天涯长相随。
D.作者回忆的第四件事是“前十余日回家”。本拟将实情告诉妻子,又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胜其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试图减轻压抑心底的难言之苦、永诀之痛。
[明确] 选A。不是不近人情,而是替妻子着想,是至爱的体现。
7.第二段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                                    
                                    
[明确]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作者在这段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另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三、诵读第5~8段,完成以下各题。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________________
(2)钟情如我辈者 ________________
(3)瓜分之日可以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________________
(5)吾家后日当甚贫 ________________
(6)汝可以模拟得之 ________________
(7)家中诸母皆通文 ________________
(8)当
(9)以
(10)其
(11)

(12)而
[明确] (1)第:只是 (2)钟情:古义:感情丰富,重感情。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3)瓜:像切瓜一样 死:使……死(“死”其后省略宾语“之”) (4)旁:同“傍”,靠近 (5)后日:古义:以后的日子。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6)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7)诸母:各位伯母、叔母 (8)当:①能愿动词,应当 ②介词,在 ③副词,会,将会 ④一定 (9)以:①介词,用 ②介词,凭 ③介词,把 ④介词,把 ⑤介词,把 ⑥介词,因为 ⑦介词,用 ⑧连词,表修饰 ⑨介词,从 ⑩介词,因为 ?介词,把 (10)其:①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希望 ②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应当,一定 ③代词,他 ④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或许 ⑤代词,自己 ⑥代词,代“腹中之物” ⑦代词,代“鬼” ⑧代词,那些 (11)为:①介词,对,与 ②动词,作为 ③介词,替 ④判断词,是 ⑤动词,作为 ⑥介词,替 (12)而:①连词,表顺承 ②连词,表修饰 ③连词,表顺承,就 ④连词,表转折,可是 ⑤连词,表修饰 ⑥连词,表转折,可是;表并列,又 ⑦连词,表转折,却 ⑧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⑨连词,表修饰
9.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译文:                                    
                                    
(2)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译文:                                    
                                    
(3)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译文:                                    
                                    
(4)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译文:                                    
                                    
                                    
[明确] (1)我能够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做呢?
(2)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数也数不清。(定语后置句)
(3)像我们这样重感情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毅然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定语后置句)
(4)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
10.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一句,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层面。
B.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直指种种社会惨状及其根源,说明在这种悲惨的社会里“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的自私与不现实,坚定了必须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信念。
C.文中讲到了破镜难以重圆的故事,说明“死别”较“生离”更为痛苦;再接着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不顾汝”的道理。
D.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希望妻子将遗腹子抚育成人,继承自己的志愿。可敬的作者即将蹈死赴义,仍殷切期望子女们能承父志,投身革命。
[明确] 选C。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
11.“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明确] 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献身的高尚情怀。
12.作者在即将蹈死赴义的关键时刻,是怎样向自己心爱的妻子表达衷情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明确] 全文以“忍悲为汝言”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为天下人谋永福
见仁见智
【活动设计】
1.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我的理解] (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2.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家国大事为念,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理解] 观点一: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岂能只是儿女私情?《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等句,都表现出作者对妻子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在文中花大量笔墨陈述私情,一方面削弱了他对祖国、人民爱的深度,另一方面也显得他优柔寡断,顾虑重重。因此,作者如此写作有损其光辉形象。
观点二: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儿女私情并不损其光辉形象。一位革命战士如果对儿女私情毫不顾念,很难想象,他的革命热情会有多浓烈。在《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等句,充分体现了作者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高尚人格,可以说,他不愧为一名革命战士!
【参考译文】
 
拓展延伸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
【考点对接】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且对这些部分做独立的研究;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再现事物各部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内在联系。分析是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研究,只针对某一点进行独立研究;综合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进行通盘思考。分析、综合不是互相孤立、截然分开的,分析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为前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一般思维是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
一、了解设问方式
通常的设题形式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点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常称为“综合分析题”。
二、掌握解题方法
1.文章筛选法
首先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说要看清选项中列举的作者的观点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一个人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然后将选项中列出的“观点态度”与原文中筛选出的相应“观点态度”加以比较。如果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则选两者吻合的;如果题干要求选错误的选项,则选出两者不相符合的。
2.排除干扰法
选项中设置的干扰一般有:夸大事实,导致谬误;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正误夹杂,真真假假;时空错位,牵强附会。
3.逐一对照法
在具体解题时,要逐项择定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逐一比较判断。
【考题印证】
(2019·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误。由原文可知,太子犯法,并未施以刑罚,而是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和太师公孙贾。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卫鞅年轻时就喜欢循名责实、慎赏明罚的刑名之学,侍奉魏国宰相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前往慰问他。公叔座说:“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杰出的才能,希望大王把国家的政务全部交给他处理。大王如果不听从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公叔座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下达命令在全国内寻求有才能的人,将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卫鞅就西去进入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他,他特别高兴。”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更法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名声,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改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度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要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子之傅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太子之师公孙贾。第二天,秦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掉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人人富足。百姓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镇大大安定。于是任命卫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裕强大。孝公派遣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卫鞅埋伏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回到秦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败,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削弱,(魏惠王)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献给秦国用来求和。然后魏惠王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作商君。
【课内挖掘】
爱家人,爱天下人
古往今来,许多爱国主义者无不有着浓烈的至爱亲情,他们对至爱、亲人的情愈切,对祖国的爱愈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在绝命书上写道:“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林觉民足以名传千古,虽然他从未想过要什么千古。他的人生绝笔是如此深情、坚定,以至于他在人间只活了二十五年,却成了深情、坚定的人格典范,成了古今伟丈夫的象征。这使得他从历史的无名悲剧里走出,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可能已经不需要用牺牲生命来换取进步了,但是,对于社会的进步,对于当代文明的建设,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依然需要我们学习林觉民这种舍小爱换大爱的崇高精神。
[适用话题] 选择 奉献 爱国
【运用范例】
与 妻 书
亲爱的老婆:
你是否已经过了那座拥挤的奈何桥?你是否已经喝了那碗能忘却前世的孟婆汤?你是否已经忘记了我们那“一生一世,白头偕老”的约定?你是否已经想不起那个深爱着你的我?
老婆,过去失约的经常是我,有多少次,我答应你一起过春节,但是一个电话便让我踏上了返回部队的列车。我知道,你很难过。有时候,你也会哭,也会跟我闹。但是擦干了眼泪,你还会放我走,因为你明白,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这都是你要接受的现实。
老婆,但这次,是你失约了!我们约定“一生一世,白头偕老”,但是,你走了,为了保护你的两名学生,你走了,并且带着我们还未出生的孩子。你是勇敢的,也是伟大的,所有人都这样夸你。但是,只有我明白,危难关头,你根本没有想过勇敢和伟大,你只知道,保护学生是你的天职。
老婆,在天上,你还好吗?那里应该没有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许不久,我就会来找你,但是到那时,老婆,你还认识我吗?老婆,在天上,你看到了吗?我领着我的士兵奔赴在前往汶川的道路上。大雨算什么!泥石流算什么!地动山摇又算什么!我们身后是13亿人民的力量,我们前方是灾区父老的期待!我们不是说过,一个小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是爱的海洋;一次天大的灾难除以13亿就变得可以承担。所以艰难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老婆,你有没有看到,我们抬着受伤的孩子跋涉在危机四伏的山路上;你有没有看到,在历经三天三夜的掩埋后,那个从废墟中爬出的孩子明澈的眼?老婆,这些你都看到了吗?
老婆,不要怪我没有去找你。作为老师,保护学生是你的职责;作为军人,克服一切困难抢救人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废墟中伸出的那些无力的手,看到水泥板缝隙中那些渴望生存的眼,我们还能怎样?我们要救!我们要坚强,我们都不能放弃!
老婆,在天上,你是不是在领着孩子们做游戏?告诉孩子们,没有危险了,不用担心明天还要收作业,可以安心自由地玩了。
老婆,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爸爸是一名军人!老婆,你一定要记得我的样子,因为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
爱你的老公
【美文鉴赏】
与 妻 书
陈 觉[注]
云霄我的爱妻:
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被处死了,你已有身孕,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抚养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
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惟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你在事业上、学习上所给我的帮助,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本已病入膏肓,自度必为异国之鬼,而幸得你的殷勤看护,日夜不离,始得转危为安。那时若死了,可说是轻于鸿毛,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
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其诚是可感的,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父母为我费了多少苦心才使我们成人,尤其我那慈爱的母亲,我当年是瞒了她出国的。我的妹妹时常写信告诉我,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远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曾去见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此祝
健康并问王同志好
觉 手书
一九二八一一
【注】 陈觉,1903年生,湖南醴陵人;赵云霄,1906年生,河北阜平人。二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由相识到相知,最终结为革命伉俪。1927年9月两人同时回国,先在东北,后到湖南从事革命工作。1928年两人先后被捕入狱。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英勇就义,时年25岁。而次年3月26日,赵云霄为孩子喂完最后一次奶,在长沙从容赴死,年仅23岁。令人痛心的是,他们的孩子启明,被祖父母从监狱接出后抚养,并没有像母亲希望的那样“长大成人”,而终因体弱多病在4岁时夭折。一个家庭就这样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佳作赏析】
一位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是卓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他们都有缠绵悱恻的儿女柔情,他们更有天下为公的壮志豪情。他们都壮烈牺牲,他们都留下了给妻子的真挚深情——陈觉与林觉民,用他们的博大胸怀和丰功伟绩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正含意,启迪着我们以天下人为念,为实现生命的崇高价值而奋勇向前!
【写作借鉴】
1.学标题
标题简明而情深意长。
2.学语言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而又充满真情。
3.学融情于事
本文把二人真挚的感情融于简洁的叙事之中:“……课余时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
4.学结构
本文的结构与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样,先交代现状,接着回忆往事,最后叮嘱爱妻。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称心快意(chēng)   眷属(juàn)   卿卿(qīng)
B.几家能彀(gòu) 如晤(wù) 一恸(tòng)
C.心不能禁(jīn) 婉解(wǎn) 搁笔(gé)
D.双栖(xī) 肖我(xiào) 相和(hè)
解析:选B。A项“称”读chèn;C项“搁”读gē;D项“栖”读qī。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恐汝不察吾衷      衷:衷情
B.虽不谓吾言为是 是:正确
C.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恰逢
D.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肖:相像,类似
解析:选A。“衷”的意思是“内心,心思”。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  )
A.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B.意洞手书
C.汝幸而偶我
D.卒不忍独善其身
解析:选D。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名词作状语。C项,名词作动词。D项,“善”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选B。A项,①介词,用;②助词,与“来”连用,表时间。B项,都是介词,把。C项,①介词,凭,根据;②连词,来。D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解析:选D。“钟情”一词在这里意为“感情丰富,重感情”。现代汉语中意为“感情专注”。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个字。(3分)
《与妻书》的感人,最重要的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答:                                    
                                    
                                    
                                    
答案:《与妻书》以对妻子的深情和为国捐躯的激情感动世人。
7.请你为林觉民写一则“感动中国”颁奖辞。要求:突出其精神品质,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4分)
答:                                    
                                    
                                    
                                    
答案:(示例)断头台前,一句“死又何惧”,道尽革命志士之心声,对家国有忠心,对革命有热忱。与妻一书,还念“意映卿卿”,忍悲含痛,英雄亦自有柔情。头可断,血可流,只为天下谋永福。
8.将下面这个句子用几个单句的形式表达出来。(4分)
由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吴晓江执导,著名编剧龚应恬执笔,广东话剧院倾力演绎的大型话剧《与妻书》于2月5日晚,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揭开神秘面纱。
答:                                    
                                    
                                    
                                    
答案:①大型话剧《与妻书》于2月5日晚,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揭开神秘面纱。②话剧《与妻书》由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吴晓江执导,著名编剧龚应恬执笔。③这部话剧由广东话剧院倾力演绎。
9.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请依照画线部分再续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恰当,情感一致;不要求与原词押韵,字数可适当增减。(4分)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答案:(示例1)像森林和小树一棵,树是森林的孩子,森林是那树的托举,每当森林在欢歌,我就是歌的音符。
(示例2)像蓝天和彩云一朵,云是天的稚子,天是那云的归所,每当蓝天绽放笑颜,我就是脸上的红艳一抹。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 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满清末造 造:年代
B.直可惊天地 直:直接
C.顾自民国肇造 顾:但是
D.视清季有加 季:末年
解析:选B。B项,“直”的意思是“简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B.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C.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D.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解析:选C。根据语境断句即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的第一段,赞扬了革命党人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并对黄花岗起义的价值予以高度的评价。
B.文章第二段,以“顾”字为始,转入了悲痛。悲痛的原因是时局动荡,烈士的英雄事迹没有得到应有的流传。
C.第三段写作序的目的,虽然不是本文重点,但作者意在激励人们发扬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建国理想。
D.这篇序文是应邹海滨先生的请求而写,虽为序文,实际上更是一篇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
解析:选C。C项,“虽然不是本文重点”说法错误,第三段叙说作者作序的目的,是本文的重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4分)
译文:                                    
                                    
                                    
(2)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4分)
译文:                                    
                                    
解析:第(1)句翻译的重点是“以……为最”的句式。第(2)句的“蛰”是蛰伏,引申为压抑。
答案:(1)然而牺牲状况的惨重,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总督衙门这场战役为最厉害。
(2)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也因此才大大地振奋起来。
14.作者一再表示“痛”心,“痛”在什么地方呢?(3分)
答:                                    
                                    
                                    
                                    
答案:“痛”在烈士们的牺牲是革命的巨大损失;“痛”在烈士们对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而我们不能把他们的事迹完整地记录下来,有的烈士甚至连姓名也考查不出来;“痛”在自己三十年前所提倡的主张还没有实行,有负于先烈。
【参考译文】
清朝末年,我们革命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凭着坚毅不屈的精神,同残害民众的敌人相搏斗,遭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然而牺牲状况的惨重,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总督衙门这场战役为最厉害。我们党的精英,全部牺牲,这个损失可以说太大了!然而这次战役,(英雄们)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溅红宇内,他们的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因这次战役满怀悲痛,风云因这次战役而变了颜色。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也因此才大大地振奋起来。(人民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击山沟一样,不可阻挡,不到半年武昌的大革命因此而成功了。(如此看来)这次战役的价值,简直能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它将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样永垂不朽。
但是从中华民国建立以来,事变战乱连续不断,(致使)黄花岗上烈士的坟墓,还一直埋没在迷乱的烟雾和杂乱的
草丛之中。一直拖延到民国七年,才有墓碑的建立;民国十年,才有烈士事略的编纂。可是七十二位烈士,有的有记载却说得不详细,有的仅有姓名而没有事迹,甚至有的连姓名都无法考证了,正像史书上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司马迁善于为游侠作传的手笔,也不能给田横所带领的五百人都写下传记,这就越发使人悲痛啊。
邹海滨先生把他所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拿来,向我请求作序。那时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看看国内各方面,敌人的气焰正盛,(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比清朝末年还厉害,可是我在三十年前所主张、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也就是诸位先烈不惜牺牲生命去争取的革命主张,它们照旧没有得到实行。(正因如此)那么我这次行动所担负的责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了。假如全国人民都能本着诸位先烈的牺牲精神去为国家奋斗,协助我完成这一重大责任,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真正的中华民国,那么这一部开创国家的流血斗争史,就可以流传到世间而且永不磨灭。不然的话,我们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将它发扬光大,而只是对他们的遗事徒发感慨,这实在是我们这些后死的人的耻辱啊!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人,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
【延伸讨论】
1.《谏逐客书》《与妻书》在语言修辞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                                    
                                    
                                    
                                    
                                    
[我的理解] 两文在写作上都大量运用比喻和排比的句式,使得文章的主题更为鲜明突出,感情充溢。
2.学校的板报栏内,打算出一期推介《谏逐客书》与《与妻书》两篇文章的宣传语,请你拟写两段富有文采的文字,各100字左右。
答:                                    
                                    
                                    
                                    
                                    
[我的理解] (1)《谏逐客书》: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李斯之言,可谓兴邦之言。《谏逐客书》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高屋建瓴的气势着实令人叹服;其恣肆辩丽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人倾倒,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2)《与妻书》:《与妻书》穿越百年时光,追述一代革命先驱林觉民的家国真情大爱。一封《与妻书》,九曲回肠,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如何不丈夫。一封《与妻书》,儿女情长,英雄气壮。英雄之气、儿女之情,两者交相辉映,时隔百年,读之依然令人落泪心恸。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