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2节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第2节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9 06:0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第2节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2.对于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B.由可知对一定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两端的电压也越大
C.由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D.对一定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保持不变
3.下列公式中定义的物理量不是采用比值定义法的是(  )
A.
B.
C.
D.
4.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纹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相同电压后,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
A.
B.
C.
D.
5.一只标有“
”的小灯泡,两端加上电压U,在U由0逐渐增加到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像表示,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6.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反映导体的导电特性。如图示是A、B两个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其中图线A的斜率为k,并且图线A与横轴成角。下列关于这两个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A为线性元件,且
B.导体B是非线性元件,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为相应状态的电阻的倒数
C.两条图线相交的点表示两导体在此状态时的I、U、R均相等
D.导体B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变大
7.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为图线在P点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B.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C.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D.对应P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PQOM所围面积大小
8.有一个长方体型的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b、c,且a>b>c。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值最小的是(  )
A.
B.
C.
D.
9.某同学研究白炽灯时得到某白炽灯的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上A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成α角,A点的切线与横轴成β角,则(  )
A.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B.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
C.通过白炽灯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
D.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
10.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小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小,灯丝的温度较低。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大,灯丝的温度较高。已知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1A,则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可能是(  )
A.0.5A
B.0.6A
C.0.8A
D.1A
11.如图所示,用图(甲)中1、2分别反映电阻、的特性,图(乙)中1、2分别反映电阻、的特性,则有(  )
A.,
B.,
C.,
D.,
12.欧姆不仅发现了欧姆定律,还研究了电阻定律,有一个长方体型的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b、c,且a>b>c。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的阻值最小的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某一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宽、高之比为a∶b∶c=3∶2∶1。在此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四个接线柱1、2、3、4。在1、2两端加上恒定电压,导体的电阻为R1;在3、4两端加上恒定电压,导体的电阻为R2,则R1∶R2为
A.1∶1
B.1∶9
C.4∶9
D.1∶4
14.某种材料的导体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上A点和坐标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正半轴成角,A点的切线与横轴正半轴成角。下列关于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功率随电压U的增大而增大
B.导体的电阻随电压U的增大而增大
C.在A点,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
D.在A点,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有下到不同的结果:
①2.4cm
②2.37cm
③2.372cm
④2.3721cm
其中,用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__,用十分度的游标卡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__。
16.变电站是供电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对输电电压进行变换,以满足供电系统的需要.某变电站在将电能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由于距离较远,在输电线上产生了一定的损失。为了不影响给用户供电,必须用较合适的导线进行电能输送,若变电站用铜导线(ρ=1.7×10-8Ω·m)向1km以外的用户供电,变电站的输出电压为237V,输电线中的电流为5A,为使用户所获得的电压不低于220V,应选用横截面积最小为____________mm2的导线。
17.如图乙所示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关系曲线图。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电流表读数为,定值电阻。由热敏电阻的关系曲线可知,此时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_V;电阻的阻值为_____
三、解答题
18.工业上常用电导仪测量液体的电阻率。某电导仪有两个正对面积均为1cm2的正方形铂片,其间距d=1cm。若将两铂片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在两铂片间加U=6V的电压,测出其间的电流I=1μA,则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
19.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体铜柱的a、b端,c、d端,e、f端分别接入电路,已知其电阻率为ρ铜,计算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分别是多大。
20.一种悬球式加速度仪如图所示,它可用来测定沿水平轨道运动的列车的加速度。m是一个金属球,它在金属丝的下端,金属丝的上端悬挂在O点。AB是一根长为L的均匀电阻丝,其电阻值为R,金属丝与电阻丝接触良好,摩擦不计。电阻丝的中心C焊接一根导线,从O点也引出一根导线,两线之间接入一个电压表V,(金属丝和导线电阻不计)。图中虚线OC与AB垂直,且OC=h,电阻丝AB接在电压为U的直流稳压电源上。整个装置固定在列车中,使AB沿前进的方向。列车静止时金属丝在竖直方向,当列车加速或减速前进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可测出加速度的大小。
(1)当列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试写出加速度a与电压表读数为U′的关系式。以便重新刻制电压表刻线,使其成为可直接读出加速度值的加速度计。
(2)用此装置测得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
(3)将C点设置在电阻丝AB的中点有什么好处?对电压表的选择有什么特殊要求?
21.在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约为,电压表的内阻约为,电流表的内阻约为。如图,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有两种。计算结果由计算得出,式中与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若将图甲和图乙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和,则其中哪一个更接近真实值?这个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B.电阻是导体的固有属性,导体通不通电,两端是否有电压,电阻都存在,故AB错误;
C.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C正确;
D.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由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故A正确;
B.由U=IR可知,对一定的导体,由于电阻一定,故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两端的电压也越大,故B正确;
C.导体电阻由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电流无关,故C错误;
D.由欧姆定律可知,对于阻值一定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保持不变,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3.B
【详解】
A.场强的定义式,采用比值定义法,A错误;
B.电阻定律的表达式,体现电阻的决定因素,不是采用比值定义法,B正确;
C.欧姆定律的变形,即电阻的定义式,采用比值定义法,C错误;
D.电容的定义式,采用比值定义法,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设原来的电阻为,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根据
知电阻
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长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
知电阻
则两电阻之比为。根据欧姆定律知,电压相等时电流之比为,根据
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之比为。
故选C。
5.B
【详解】
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像上某点与项点连线的斜率代表电阻值,所以图线B符合实际,AC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6.C
【详解】
A.因为导体A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所以导体A是线性元件,其斜率的倒数等于其电阻,但斜率不能用倾角的正切值求解,故A错误;
BD.因为导体B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所以导体B是非线性元件,图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图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所以导体B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故BD错误;
C.两图线的交点处,U和I相等,此时电阻
也相等,故C正确。
故选C。
7.C
【详解】
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对应P点,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1,电流为I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小灯泡的电阻为
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D.对应P点,小灯泡的功率为P=I1U1,此值是图中矩形PQOM所围面积的大小,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
A图的电阻
B图的电阻
C图的电阻
D图的电阻
因为a>b>c,则A图的电阻最小。
故选A。
9.D
【详解】
AC.由题图可知,随电压的增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增大,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增大,白炽灯的电阻增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与两端电压不成正比,故AC错误;
BD.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由于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标度不确定,所以不能用计算电阻值,更不能用计算,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A,由欧姆定律得灯泡的电阻为
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1A,由欧姆定律得灯泡的电阻为
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灯泡的最大电流为
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灯泡的最小电流为
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灯泡电流的范围是
故选C。
11.D
【详解】
根据可知I-U图像斜率的倒数等于电阻,可知
根据可知U-I图像斜率等于电阻,可知
故选D。
12.A
【详解】
根据
在沿着电流方向上,当导体横截面积最大且长度最短时电阻最小,可知A的电阻最小。
故选A。
13.B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当在1、2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阻值为:
当在3、4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阻值为:
可得: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14.A
【解析】
【详解】
A.由题图知,电压U增大,电流I增大,则电功率增大,故A正确;
B.由欧姆定律知,电阻,可知随U增大,I增大得更快,故导体的电阻随U的增大而减小,故B错误;
CD.在物理图象上,图象的倾角决定于标度的选取,不能用倾角的正切求斜率。且弯曲的伏安特性曲线本身误差较大,故不能用正切值来表示电阻;只能用坐标的比值和欧姆定律求解;因标度可能不同,故也不能用求解电阻,故CD错误;
故选A。
15.①

【详解】
[1]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应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故结果为①。
[2]十分度的游标卡测量应读到小数点后两位,故结果为②。
16.10
【详解】
[1]变电站的输出电压为237V,为使用户所获得的电压不低于220V,即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压不得大于17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当损耗电压为17V时,输电线上的电阻为
根据
可得
输电线横截面积的最小值,代入数据可得:
m2=10mm2
17.5.2
111.8
【详解】
[1]R1两端的电压为9
V,所以流过R1的电流为
因此流过R2的电流为
从乙图中找到对应的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5.2
V。
[2]R2两端的电压为3.8
V,所以R2的阻值为
18.
【详解】
由欧姆定律得液体的电阻
根据电阻定律
代入数据可得电阻率为
19.;;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
可知当接入a、b端时,电阻

当接入c、d端时电阻

当接入e、f端时,电阻
20.(1)
;(2)

(3)见解析。
【详解】
(1)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绳的拉力,其合力沿水平方向,大小为:F=mgtan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电压表所测电阻丝的长度
串联电路电流相等,有
解得
整理可得
(2)
电压表的最大值对应着加速度的最大值,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的最大读数为
故加速度的最大值为
(3)
C点设置在AB中间的好处是:利用这个装置还可以测定列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负加速度,这时小球偏向OC线的右方;伏特计要零点在中间,量程大于
21.,偏大,原因见解析
【详解】
因为
所以该电阻阻值更接近电压表内阻,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即利用图甲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图甲电路,因为电流表分压,所以电压表测量的电压偏大,而电流表测量的电流准确,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则,测量结果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