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范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
出卷人:殷 勤 审卷人:陆丽琴
说明: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45分钟,满分50分。请将答案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考生可带教材,复习指导等资料,但不能相互借参考资料,不能相互讨论。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相应的答题框内。每小题1.5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隋朝杭州有位商人经常将茶叶、丝绸等通过大运河从杭州贩运到东都洛阳去。请仔细想想,这位商人不必经过下列哪段运河
A.邗沟 B.通济渠 C. 永济渠 D.江南河
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C.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3.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下列史实与武则天无关的是
A.《姓氏录》 B. 乾陵“无字碑” C.“贞观遗风” D. 改革漕运制度
5.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废止,历时1300 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7.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经济繁荣的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它们能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8.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民族的事务
①吐蕃 ②回纥 ③突厥 ④靺鞨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9.下列有关雕版印刷术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唐初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唐末市场上出现了“印纸”
C.用刀在木板上雕刻成凸起的正字即可制成雕版
D.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咸通九年(868年) 印制的《金刚经》
10.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1. 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 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 农民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 D. 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12.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3.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14.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6.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 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7.【梦回大唐】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l)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举两列)(2分)
盛世经济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在农业工具方面进行了哪些改进?(至少举出两例)(2分)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也影响着世界。
(3)请你举出唐朝两次重要的对外交往的史实。(4分)
(4)唐朝时,哪个城市既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国际性的大都市?(2分)你都知道当时有哪些国家与我们有交往?(至少举出两个国家)(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税,而吴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哪条河?(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它的开凿“共禹论功不较多”?(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朝盛世辉煌的景象?(1分)“忆昔开元全盛日”中的“开元”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年号?(1分)
(3)材料三说明我国经济在宋代出现了什么现象?(2分)你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吗?(至少说出两个原因)(2分)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哪里?(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现实生活想一想,一个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至少答出2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