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把握写作背景;
2.理解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3.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来鉴赏名句,体会作者的“黍离之悲”;
4.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国家富强的自豪感和建设国家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诗歌情感的理解、探究和延伸;
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赏析。
教学难点:诗歌情感的理解、探究和延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诵读法、实践应用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随着我们国家的强盛,“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央视新闻专题“沿着高速看中国”,所到之处都是无限繁华。今天与我们学习的文章有关的扬州城就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中国地名大会》给扬州定位是“美食之都,美景之都,文化之都”。历史上的扬州确实如诗如画,让我们看几句古诗。(幻灯片2)描写扬州的诗句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绅: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诗、宋词里描述扬州、赞美扬州的作品不计其数,扬州曾经就是这样,诗歌相伴,走过四季。
可是,在国力衰败的南宋时期,在金兵的铁蹄蹂躏之下,几十年间这里却成了人间炼狱。这堂课,让我们跟着姜夔走进那时满目疮痍的扬州,重温沧桑历史。(板书课题和作者)
让我们看一下学习目标(幻灯片3)
1.了解姜夔,把握写作背景。
2.理解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3.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来鉴赏名句,体会作者的“黍离之悲”。
4.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国家富强的自豪感和建设国家的使命感。
了解作者与背景。(幻灯片4)
姜夔(1155
-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屡试不第,一生未仕,转徙江湖。善书法,精音律,诗词俱工,是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
南宋国势危弱,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15年之后,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眼前破碎山河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学习小序。这里交代的背景资料,在词的小序中也有交代,让我们简单地学习一下小序。
让一位同学读小序,让其他同学思考小序都交代了哪些内容,找学生回答。
明确:时间、人物、事件:过维扬(淮海维扬州)、荒芜的景色、写作目的、诗歌的情感主旨:黍离之悲。
解释“黍离之悲”。(幻灯片5)
黍
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道出了几千年来国破家亡者的心声,下面让我们诵读全词,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四、学生诵读正文,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学生自由朗读,找学生读,齐读,播放配乐朗诵,感受音韵美。
(幻灯片6)
五、文本解读(幻灯片7)
1.“解鞍少驻初程”,作者为什么要到扬州停一停,看一看呢?结合词句分析。
昔日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杜郎俊赏、纵豆蔻词工(侧面)、
青楼梦好
、
二十四桥明月
、
桥边红药。
过去的扬州位置重要,风景秀丽,鲜花繁盛,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用词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名都(板书)
可以说作者是慕名而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作者看到的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眼前的扬州:荠麦青青
、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冷月无声
、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眼前的扬州是满目疮痍,四顾萧条,狼烟四起,生灵涂炭。用词中的一个词概括:
空城(板书)
总结:知道她的好,慕名而来;知道她的惨,凭吊而来。这就是家国情怀,不离不弃,荣辱与共。骄傲着她的繁华,哀痛着她的衰败。
2.什么原因造成了扬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胡马窥江、犹厌言兵。
战争(板书)
3.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黍离之悲(板书)
带着这些理解,自由朗诵一遍全词正文。
4.为了帮助同5、学们深度理解作品,我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杜牧醉名都春风十里梦好
下联:姜夔哀空城荠麦无际情殇
请同学们当堂拟写下联,其他同学共同完善。
5.本词的艺术手法多样,也都是我们研习过的内容,温故知新,请同学诵读一遍作品,再了解一下,不再详细讲解。(幻灯片8)
虚实结合
对比
用典
借景抒情
拟人
视听结合
比较阅读:读岳飞的词,分析与课文有哪些异同,小组交流。
(幻灯片9)
满江红
·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面对同样的山河,作者的经历不同,抱负理想不同,在词中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六、学习了这首词,你受到什么启发?(幻灯片10)
习近平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努力建设国家,使国家富强大。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要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对接,在国家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课下作业:1.背诵默写全词,整理使用的艺术手法。(幻灯片11)
2.探究:圆明园该不该重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