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3.1光的传播 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长清期中)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点燃的蜡烛 C.点亮的电灯 D.月亮
【答案】D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ABD都能够自行发光,属于光源。月亮不能自行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不属于光源。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光源的理解。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不属于光源。
2.(2019·湘潭)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墙上的“手影”
B. 露珠下的“叶脉”
C. 水中的“倒影”
D. “折断”的铅笔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手影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A符合题意;
B、露珠相当于放大镜,通过露珠观察叶脉,是光的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2019八上·龙华期末)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和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
D.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A、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靠介质传播,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在真空中的速度,因此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慢,故B错误;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但能传光;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2019八上·九龙坡期中)太阳光通过一个“△”形小孔,在光屏上产生的光斑是( )
A.三角形的太阳实像 B.圆形的太阳实像
C.圆形的太阳虚像 D.三角形的太阳虚像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阳光透过小孔时形成小孔成像现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光屏上的光斑是圆形,是太阳的形状,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小孔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形状相同。
5.(2020八上·宁明期中)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
A.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日下立杆,其影立现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因为闪电和雷声同时发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故先见闪电,后闻雷声,A符合题意;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日下立杆,杆挡住了太阳光,在地上就会留下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传播相同的距离光花费的时间少。
6.(2019八上·昭平期末)下列成语或词句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水中捞月 C.三点一线 D.一叶障目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立竿见影”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A不符合题意;B. “水中捞月”与光的反射有关,B符合题意;
C. “三点一线”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C不符合题意;
D. “一叶障目”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注意“水中捞月”说的是月在水中的倒影,是与光的反射有关。
7.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选B。
【分析】关键是了解人从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如何变化。
8.(2018八上·湖南期中)如图甲,枯井中青蛙位于井底 O 点“坐井观天”,图乙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及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各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又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且不会发生偏折,故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坐井观天”时,没有发生光的折射。光由天空射向井底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才使青蛙只看到比井口略大的空中的范围。
二、填空题
9.(2020八上·宁明期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速度大约为 m/s。
【答案】不相同;真空;3.0×108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大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
【分析】光就是电磁波,电磁波就是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的2/3。
10.(2020·娄底)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 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
【答案】直线传播;甲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分析】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形成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中间。
11.(2018八上·绥滨期中)⑴水母⑵眼睛⑶发光的灯泡⑷月亮⑸萤火虫⑹烛焰,以上这些属于光源的有 。 是人造光源。
【答案】⑴⑶⑸⑹;⑶⑹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1)水母、(3)发光的灯泡、(5)萤火虫、(6)烛焰自身能够发光,都是光源;(2)眼睛、(4)月亮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3)发光的灯泡、(6)烛焰,是人造光源。(1)水母、(5)萤火虫是自然光源。
故答案为:(1)(3)(5)(6);(3)(6)。
【分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12.(2021·日照模拟)夏天,我们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的结果,其实这些小亮斑是太阳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一张不透光的纸开一个极小的“△”形孔,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那么这个小孔在地面上产生的形状是 。
【答案】直线;实;圆形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地面上的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所以,“△”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分析】小孔成像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成像的形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13.(2017八上·乌鲁木齐期中)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倒立;变大;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倒立的实像,满足灯丝到孔的距离/塑料薄膜到孔的距离=灯丝的大小/灯丝的像的大小,所以灯丝像的大小=(塑料薄膜到孔的距离×灯丝的大小)/灯丝到孔的距离,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灯丝到孔的距离减小,像将增大;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倒立,变大,不变。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像和物的上下左右都颠到,小孔成像的大小是由相似三角的原理得到的,物距小孔越近,像越大;小孔成像时,成的是物体的像,不管小孔是什么形状,像的形状不变。
三、作图题
14.(2019九上·黔南期末)请画出物体AB在灯光下地上的影子。
【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被遮挡,在物体后形成影子,如图:
【分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作图时从光源向物体作直线,被物体挡住的部分就是影子的位置。
15.(2020八上·重庆期中)如图所示,画出井底之蛙的视野的大致范围。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要进入青蛙的眼中,最大范围就是从枯井的边缘处直线射入青蛙的眼中,图中阴影部分的范围就是青蛙观察到的范围。如图所示
【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实验探究题
16.(2020八上·高新期中)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2)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会”或“不会”)改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更小一点的小圆孔,此时仍然能成像,但像会变 (选填“大”或“小”或“亮”或“暗”)
【答案】(1)倒立;实像
(2)变大
(3)不会;暗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小孔成像时,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2)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蜡烛越靠近像则像就越大,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变大。(3)由于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会改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更小一点的小圆孔,此时仍然能成像,但通过孔的光变少了,所以像会变暗。
【分析】(1)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分析像的大小;(3)小孔成像是物体的形状,和小孔形状无关;通过小孔的光线减少,像变暗。
1 / 1鲁教版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3.1光的传播 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长清期中)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点燃的蜡烛 C.点亮的电灯 D.月亮
2.(2019·湘潭)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墙上的“手影”
B. 露珠下的“叶脉”
C. 水中的“倒影”
D. “折断”的铅笔
3.(2019八上·龙华期末)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和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
D.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2019八上·九龙坡期中)太阳光通过一个“△”形小孔,在光屏上产生的光斑是( )
A.三角形的太阳实像 B.圆形的太阳实像
C.圆形的太阳虚像 D.三角形的太阳虚像
5.(2020八上·宁明期中)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
A.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日下立杆,其影立现
6.(2019八上·昭平期末)下列成语或词句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水中捞月 C.三点一线 D.一叶障目
7.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先变长,后变短
8.(2018八上·湖南期中)如图甲,枯井中青蛙位于井底 O 点“坐井观天”,图乙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2020八上·宁明期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速度大约为 m/s。
10.(2020·娄底)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 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
11.(2018八上·绥滨期中)⑴水母⑵眼睛⑶发光的灯泡⑷月亮⑸萤火虫⑹烛焰,以上这些属于光源的有 。 是人造光源。
12.(2021·日照模拟)夏天,我们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的结果,其实这些小亮斑是太阳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一张不透光的纸开一个极小的“△”形孔,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那么这个小孔在地面上产生的形状是 。
13.(2017八上·乌鲁木齐期中)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三、作图题
14.(2019九上·黔南期末)请画出物体AB在灯光下地上的影子。
15.(2020八上·重庆期中)如图所示,画出井底之蛙的视野的大致范围。
四、实验探究题
16.(2020八上·高新期中)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2)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会”或“不会”)改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更小一点的小圆孔,此时仍然能成像,但像会变 (选填“大”或“小”或“亮”或“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ABD都能够自行发光,属于光源。月亮不能自行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不属于光源。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光源的理解。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不属于光源。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手影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A符合题意;
B、露珠相当于放大镜,通过露珠观察叶脉,是光的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A、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靠介质传播,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在真空中的速度,因此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慢,故B错误;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但能传光;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阳光透过小孔时形成小孔成像现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光屏上的光斑是圆形,是太阳的形状,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小孔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形状相同。
5.【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因为闪电和雷声同时发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故先见闪电,后闻雷声,A符合题意;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日下立杆,杆挡住了太阳光,在地上就会留下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传播相同的距离光花费的时间少。
6.【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立竿见影”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A不符合题意;B. “水中捞月”与光的反射有关,B符合题意;
C. “三点一线”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C不符合题意;
D. “一叶障目”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注意“水中捞月”说的是月在水中的倒影,是与光的反射有关。
7.【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选B。
【分析】关键是了解人从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如何变化。
8.【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及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各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又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且不会发生偏折,故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坐井观天”时,没有发生光的折射。光由天空射向井底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才使青蛙只看到比井口略大的空中的范围。
9.【答案】不相同;真空;3.0×108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大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
【分析】光就是电磁波,电磁波就是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的2/3。
10.【答案】直线传播;甲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分析】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形成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中间。
11.【答案】⑴⑶⑸⑹;⑶⑹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1)水母、(3)发光的灯泡、(5)萤火虫、(6)烛焰自身能够发光,都是光源;(2)眼睛、(4)月亮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3)发光的灯泡、(6)烛焰,是人造光源。(1)水母、(5)萤火虫是自然光源。
故答案为:(1)(3)(5)(6);(3)(6)。
【分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12.【答案】直线;实;圆形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地面上的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所以,“△”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分析】小孔成像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成像的形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13.【答案】倒立;变大;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倒立的实像,满足灯丝到孔的距离/塑料薄膜到孔的距离=灯丝的大小/灯丝的像的大小,所以灯丝像的大小=(塑料薄膜到孔的距离×灯丝的大小)/灯丝到孔的距离,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灯丝到孔的距离减小,像将增大;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倒立,变大,不变。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像和物的上下左右都颠到,小孔成像的大小是由相似三角的原理得到的,物距小孔越近,像越大;小孔成像时,成的是物体的像,不管小孔是什么形状,像的形状不变。
14.【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被遮挡,在物体后形成影子,如图:
【分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作图时从光源向物体作直线,被物体挡住的部分就是影子的位置。
15.【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要进入青蛙的眼中,最大范围就是从枯井的边缘处直线射入青蛙的眼中,图中阴影部分的范围就是青蛙观察到的范围。如图所示
【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6.【答案】(1)倒立;实像
(2)变大
(3)不会;暗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小孔成像时,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2)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蜡烛越靠近像则像就越大,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变大。(3)由于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会改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更小一点的小圆孔,此时仍然能成像,但通过孔的光变少了,所以像会变暗。
【分析】(1)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分析像的大小;(3)小孔成像是物体的形状,和小孔形状无关;通过小孔的光线减少,像变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