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酸与碱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酸与碱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30 16:2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酸与碱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取少量碳酸饮料“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A.
先变红后变紫
B.
先变蓝后变紫
C.
先变无色后变红
D.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2.
下列关于固体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相同的离子团,性质相似
B.
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C.
都需要密封保存
D.
溶于水时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3.
(德州中考)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食醋
酱油
食盐水
牙膏
肥皂
pH
2~3
4~5
7
8~9
9~10
夏天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一种酸),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
食醋
B.
酱油
C.
肥皂水
D.
食盐水
4.
(金华、丽水中考)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5.
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
酸都含有酸根
B.
酸溶于水都能电离出H+
C.
酸中都含有氢气
D.
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6.
(昆明中考)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A.
pH=1的盐酸
B.
pH=3的硫酸
C.
pH=7的氯化钠溶液
D.
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7.
荣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尤纳斯,他们在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化合物,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
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
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
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
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8.
(湖州中考)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
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
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9.
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A.
B.
C.
D.
锥形瓶
MnO2
Zn
H2O
HCl气体
胶头滴管
H2O2
稀H2SO4
浓H2SO4
石灰水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B.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C.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D.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则氢氧化钠过量
11.
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
NaOH、CuSO4、Na2CO3
B.
KOH、HNO3、K2CO3
C.
Ba(OH)2、CuSO4、CuO
D.
NaOH、HCl、Ba(NO3)2
12.
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滴加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忽略CuCl2溶液的弱酸性即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
甲、乙、丁
B.
乙、丙、丁
C.
甲、丙
D.

13.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C是人体胃液中的酸,“—”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指示剂是紫色石蕊,则紫色石蕊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蓝色
B.
A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C.
B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
D.
C物质与氢氧化钠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14.
在A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然后再滴加B溶液,当滴至A、B两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紫色;再继续滴加B溶液时,溶液呈红色。在上述过程中,溶液pH(纵坐标表示)与滴加B溶液的体积V(横坐标表示)的变化示意图是(

15.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6.
(嘉兴、舟山中考)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
(1)写出NaOH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

17.
(西藏中考)某同学在实验探究中发现了一些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
(1)编号①反应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
,编号②反应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
(2)根据如图可以总结出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其中编号②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3)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编号④反应的盐是AgNO3,则编号④对应方框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8.
A、B两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盐酸和烧碱溶液。若将A烧杯中溶液注入B烧杯中,B烧杯中溶液的pH按图线①变化;若将B烧杯中溶液注入A烧杯中,A烧杯中溶液的pH按图线②变化。
(1)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显_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3)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某初中一次课外活动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比赛:“谁的四轮车一次运行的距离最远”。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辆小车,他们往试管中加入两种试剂,塞紧塞子,通过产生的气体喷出时的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了。(可选择的试剂:①碳酸钙;②生石灰;③10%的稀盐酸;④10%的稀硫酸)
(1)测得10%的稀盐酸比10%的稀硫酸pH小,则10%的稀盐酸酸性更
(填“强”或“弱”)。
(2)理论上,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小组选择的最符合比赛要求的试剂应是
(填序号),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小组根据同样的推进原理,但不进行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他们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第20题10分,第21题24分,共34分)
20.
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1)要鉴别白酒与白醋,采取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加入的试剂
现象
结论
方案1
二氧化碳
A中出现白色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
A是___________
溶液,B是另一种溶液
方案2
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3
试剂X
……
①写出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完成方案3:
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X: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酚酞溶液
b.

c.

d.
氧化铜
e.
氢氧化铜
f.
硝酸钡溶液
③在做完此题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鉴别物质的一般规律: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___________。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______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成___________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Ⅰ.
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___________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Ⅱ.
如图2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填数字序号)。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___________
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分析计算题(共8分)
22.
(滨州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入9.3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第2章
酸与碱检测卷
一、选择题
1—5.
AACCB
6—10.
DCBDB
11—15.
BDBCB
二、填空题
16.
(1)2NaOH+SO2Na2SO3+H2O
(2)Na+
17.
(1)石蕊试液
Fe
(2)置换
(3)6HCl+Fe2O33H2O+2FeCl3
(4)产生白色沉淀
18.
(1)氢氧化钠溶液
(2)酸
(3)HCl+NaOHNaCl+H2O
19.
(1)强
(2)①③
CaCO3+2HClCaCl2+H2O+CO2↑
(3)NaOH(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20.
(1)闻气味
(2)现象: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中有气泡冒出
结论:氢氧化钙
①CO2+Ca(OH)2CaCO3↓+H2O
②acde
③不同的现象
21.
(1)潮湿
(2)蓝

(3)Ⅰ.

NaCl、HCl
Ⅱ.
OH-
H+
(4)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
(5)④
(6)氢氧化钠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四、分析计算题
22.
(1)2.2g
(2)设50克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98___________
44
x___________
2.2g
,x=4.9g,
恰好反应时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而100g
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9.8g。因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的溶质只有硫酸钠,设硫酸钠的质量为y,
H2SO4
~
Na2SO4
98
142
9.8g
y
,y=14.2g,也就是溶质的质量为14.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