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五 厘米和米(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五 厘米和米(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9 13: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认识线段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章节
第五单元
学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且有长有短。
2. 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辩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找出身边的“线段”,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习者分析
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多边形,并且有了比较物体长短的经验,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但是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水平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
可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动手,对新奇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又形成了课堂中可利用的闪光点和有利因素。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1. 认识线段的特征。
2. 会画线段。
解决措施:
1. 首先学生在希沃白板中画出直的线,和教师出示的弯的线作对比,明确线有曲直之分。再通过学生的实物操作(拉直一根毛线)引出线段,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并通过希沃白板动画演示,生动呈现线段图形,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表象。最后,出示一组图形,学生在希沃白板中辨别选择出是线段的图形,再师生集体订正小结,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线段概念的认识。
2. 利用希沃白板中的尺规作图功能,请学生上台展示画线段的方法,生对生交流远比师对生交流来得有力有效有趣。
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解决措施:
为了有效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互相说找到的线段,再摸一摸感受身边的线段,然后通过授课宝的拍摄,将学生摸不到或者不方便摸的物体呈现在希沃白板上,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找线段、描线段的操作机会,感受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就是数学中的线条世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环节也为接下来的画线段奠定了动手操作基础。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由生活经验引入新课学习
0’12——1’28”
使学生明确线有曲直之分
1. 教师利用希沃白板呈现几条弯曲的线,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 请学生上台画一条不一样的线。
3. 明确生活中的绳子或线都有这两种情况:直的或是弯的。
1. 学生很容易看出这些线条的共同之处——它们是弯曲的。

2. 学生在白板上操作。(两位学生画出的都是直的线。)
3. 学生知道了线有曲直之分,为认识线段埋下伏笔。
学生使用希沃白板中的形状工具画出直的线,互动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生活经验入手,简单直观地使学生明白线有曲直之分。
认识线段
1’30”——5’42”
认识线段特征,初步建立线段表象
1. 教师出示学具(一根毛线)。随意拿在手上,它是弯曲的,问:哪位同学能帮我把它变直?
2. 请学生指出拉紧的毛线从哪儿到哪儿是直的。
3. 希沃白板出示两手拉紧毛线的图:像这样把一根毛线用手拉紧变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作线段。由此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4. 使用白板笔批注功能介绍线段的端点。根据学生的发现板书“两个端点”。
5. 动画演示从拉紧的毛线中请出线段图形。
6. 判断一组图形是否是线段。先指名汇报,后集体订正。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的”。
7. 小结线段特征。
1. 一生动手操作,一生讲解操作方法(两手拉紧毛线)。
2. 学生指出。为后面认识线段的端点作铺垫。
3. 数出线段有两个端点。
4. 生动的动画演示使学生认识线段是由一条直直的线和两个端点组成。初步建立线段表象。
5. 生在白板上操作。通过师质疑、生解疑的互动模式,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6. 指名说,同桌互说,集体说。多种形式的反复述说强化了学生对线段的认知。
由于学具的局限性,教师使用希沃白板的演示功能,以图片的形式将操作投射在大屏幕中,便于每一位学生观察,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使用希沃白板笔,在图中直接点出线段的端点,直观高效。
学生直接在白板中判断选择,相较于传统的各自在练习本上完成要来得直观有效,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师生集体订正。
找线段
5’49”——25’15”
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活动进一步明晰线段的表象,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1. 我们周围藏着许多线段,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师指名汇报。
2.使用授课宝拍摄教室并上传图片至希沃白板,学生使用白板中的形状工具在图片中描出可以看成线段的物体的边。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成一条线段。
3. 我们身边藏着这么多的线段,其实我们学过的多边形里也藏着线段哦!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多边形卡纸,数一数你手中的多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4. 教师以正方形为例,展示折痕也可以看作线段。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多边形卡纸上折一折。
5. 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折出的折痕长。同桌比较,教师使用授课宝即时拍摄图片上传至希沃白板。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线段有长有短,教师板书“有长有短”。
6. 教师使用授课宝拍图上传,学生继续描出线段。
1. 学生交流汇报。
2. 生在白板上操作。在一生描出线段后要求指出端点,使学生明白尽管端点没有标出,但线段的端点总是存在的。
3. 学生边摸边数。回答问题时力求语言表达完整。(我这是××形,它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4. 学生折出折痕。
5. 同桌比较折痕长短。使学生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6. 使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台操作。这一环节是前面描线段环节的巩固加强,描线段大约占了课堂时间的20%,几乎覆盖了全班同学,在突破本课难点的同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在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授课宝的功能较于传统展台的功能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能将任何课堂中需要的素材轻松传到大屏幕中,将以前课堂中许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大大方便了课堂的教学。拍摄教室图片即时上传,让学生在图片中寻找线段,比学生单纯描述更直观有趣。
使用授课宝即时上传学生的比较方法,有利于学生观察讨论交流,使数学课堂变得精彩而高效。
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点名功能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点名方式,小小的功能影响可不小,这样的点名方式学生喜欢,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只要与时俱进有创新,谁说数学课堂不能变得生动有趣呢?
授课宝拍摄图片即时上传,学生使用希沃白板形状工具描出线段。这一环节是前面描线段的巩固升华,上台操作的几乎覆盖了全班学生,学生们兴趣盎然,都想在白板上大显身手,在突破本课难点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画线段
25’18”——29’10”
学会画线段。
1. 在练习纸上画一条线段,教师巡视,授课宝拍摄作品上传至希沃白板,师生共同分析。
2. 使用希沃白板的尺规作图功能,让学生上台展示正确画法,并要求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法。教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1. 学生独立画出线段。使学生明白是否是线段与它的位置无关,进一步凸显线段的特征。
2. 学生上台操作。
授课宝展示学生作品,直观清晰,便于师生分析。
学生使用尺规作图功能展示线段画法,生动直观,同时避免了二年级学生使用教具展示的不便。
班级优化大师实时点评加分,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也能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学习情况,加强家校联系。
连线段
29’24”——36’07”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点,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随着点的个数增加,画出线段的条数也增加,为以后探索相关的规律作适当的孕伏。
1. 播放视频,欣赏由线段组成的美丽图案。
2. 线段能组成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当一位小小设计家,设计下呢?那咱们得从最基础的开始。
教师在白板上画出两点,学生在练习纸上照样子画,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指名一生上白板操作。
3. 增加一点,要求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4. 本来是一条线段,多了一个点,立马变成三角形了。同学们真有设计的天赋。再增加一点,要求不变。授课宝拍摄学生作品上传至白板,师生集体订正。
5. 再增加一点呢?会画吗?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你会有很有趣的发现哦!
1. 学生欣赏。

2. 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擦除蒙层呈现结论: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
3.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使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上台反馈。
4. 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分析,师生小结:每次增加一点,都会把这个点和剩下的点连起来。渗透如何不重复不遗漏地连出所有线段的方法,为以后探索“搭配”等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作铺垫。
5. 学生探索问题的乐趣并没有在课堂上终止,而是延续到了课后,老师留下的挑战让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丝毫不减。这也正是这个环节学习效果的有力体现。
欣赏视频,感受线段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体会数学美。
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学生在白板中使用形状工具展示连法,面向全体学生,清晰高效,方便学生检查订正。
授课宝展示四点连接结果,便于师生观察交流。
课堂总结
36’30”——39’04”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
互相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课后学生再和家长交流。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也培养和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图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