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例1、“练一练”和第36页练习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感受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根据观察位置判别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简单物体相应面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过程,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体会一些物体的相关基本几何特征,培养观察、比较、辨认物体的能力;体会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了解实际物体不同面的几何形状,培养观察、辨别物体的兴趣,形成探究学习的良好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
教具:投票箱一个、手电筒、课件;学具:长方体箱子、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初步感知“观察”
1.猜手机。
依次出示手机的上面、右面和前面,学生判断是什么物体。
有什么想说的吗?
2.猜广告牌。
依次出示广告牌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追问:现在,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评价:玩过之后,再思考,就能收获智慧!
3.揭示课题。
我们从哪几个角度来猜物体的?(板书:前面、右面、上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动手操作,学会“观察”方法
(一)辨认前面、右面和上面。
1.指一指。
出示:实物投票箱。
请学生指出前面、右面和上面。
2.摸一摸。
伸出你的手,想象着投票箱在你的桌上,摸一摸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3.辨一辨。
(1)由体到面。
出示:微波炉和三视图图片。分别是从哪一面观察到的?
(2)由面到体。
出示:洗衣机的三视图。你能想象出这是什么物体吗?
小结:把三个面结合起来想象,就能了解物体的大概模样了。
(二)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
1.多层感知,掌握观察的方法。
(1)借助手电筒,习得观察方法。
观察前面,我们该站在哪里?怎么看?(学生演示。)
把手电筒当作我们的眼睛,应该看什么位置呢?(中心位置)
学生依次演示观察右面和上面。
(2)借助摄像头,体验观察方法。
出示:摄像头。跟着摄像头,看一看物体的前面是什么形状的?
右面呢?还有上面?(学生演示。)
2.学会表达,积累观察的经验。
(1)试着想象,表达观察结果。
刚才观察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呢?
(2)小组活动,体验观察过程。
活动要求:
1.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组内的物体。
2. 观察时,互相提醒正确的观察方法。
3. 交流你看到的面的形状或特别之处。
活动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发挥想象,描述“观察”结果
1.观察长方体。
出示:长方体。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改变长方体的摆放位置。)观察到的结果与刚才的一样吗?
2.玩转正方体。
出示:一个正方体。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1)横摆小长方体。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仔细观察,分别是什么样的图形?
(2)竖摆小长方体。
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图形呢?你能说一说吗?
(3)直摆小长方体。
照着摆一摆,仔细观察,再和同桌说一说。
小结:同样的两个小正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