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9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件+学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9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件+学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9 15:18:30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 国际合作
[课标内容要求]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认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国际合作进展差异的原因。综合思维:举例说明我国实施战略资源保障的主要措施,增强国家能源安全危机意识。人地协调观:举例说明我国实施环境安全保障的主要措施,说明我国在国际合作中采取的相关行动,增强责任意识和全球意识。
[知识体系导图]
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1.国家资源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
(1)体现: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
(2)影响
①直接作用: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活动。
②全面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
2.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措施
?
(1)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根据本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费需求,结合国际市场,国家制定战略资源开发战略。
(2)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
①目的
②考虑的因素
(3)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①必要性:在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单一且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旦遭遇封锁、禁运,国家资源安全将受到严重冲击。
②采取措施
运输通道多元化
紧急状态下的军事保障))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取向
坚持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
?对维护资源安全的三个认识
①资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保障。
②维护资源安全必须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
③维护资源安全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我国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原因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是我国为了满足国内石油的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健全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1)圈定范围: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2)要求: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2.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1)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2)风险防控:是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
3.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1)基础: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2)一般规定: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责任主体。
三、推动公众参与
?
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1)目的: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2)主要措施:加强宣传动员,推进资源、环境信息公开、畅通公众表达及诉求渠道,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相关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四、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必要性
(1)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2)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
(3)全球化时代,各国要有国际视野,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特点:意愿高、涵盖面广、影响面宽、活动频繁等。
3.途径: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资金援助,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等。
五、中国在行动
1.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态度及地位
(1)态度: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向持积极态度,愿意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2)地位: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个学习者、参与者、受益者,逐步变成分享者、推动者、贡献者。
?什么是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为了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学校应急预案制定的三个层面:学校、班级、个人。
?作为公众,我们应有的环保义务
①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②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③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④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国际合作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的原因
“共同”:许多环境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有区别”:不同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不同,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责任有别,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差异巨大。
?我国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原则:互利共赢,务实有效。
2.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的相关国际合作
(1)→
(2)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国际合作
主要目的
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环保合作
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环保技术水平提升和环保产业发展
倡导和推动南南合作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
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3)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参与全球国际合作的主要工作
(1)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
(2)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3)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相互合作、提供支持、共同促进。
?我国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进展
在气候大会上,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积极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为促成大会达成协议做出重要贡献。向国际社会承诺未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目标。
考点一 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已在浙江镇海、岱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等地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并已陆续储油。据悉,镇海石油储备基地是上述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该地位于甬沪宁输油管网的前端,基地建设总投资约37亿元人民币,储备能力为520万立方米。
(1)选择石油储备基地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石油储备具有的功能有哪些?
(3)我国上述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共同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4)我国目前主力油田生产已经进入中后期,今后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的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_。
【获取信息】
①材料信息:上述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及镇海石油储备基地的特点。
②图像信息:上述四大石油储备基地的位置:都临海,交通便利。
③石油来源通道。
解析:第(1)题,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条件需满足便于进口石油、安全有保障和建设成本低三个条件。第(2)题,石油储备基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应对短期石油供应中断、稳定油价、调剂市场等方面。第(3)题,由材料可知,我国题述四大石油储备基地都位于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第(4)题,我国近年来新勘探开发的油田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和海洋中。
【尝试解答】(1)能够方便地进口石油,在沿海要有深水港,陆上则需要交通非常方便,要有便利的管道或铁路运输;要有一个庞大的经济腹地,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配套设施,安全要有保障;经济上要合理,成本不能太高。
(2)可以应对短期石油供应中断;可以稳定油价,调剂市场;对石油市场起到威慑作用,抑制投机交易。
(3)位于沿海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便利。
(4)西部地区和海上
 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表现
(1)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
(2)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
(3)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以外国油轮运输为主,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我国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2)我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
(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2)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3)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拓宽能源的来源渠道,如从中亚、俄罗斯等进口油气,加大与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能源开发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石油储备基地是国家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健全国家石油储备体系而建设的。石油战略储备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体系最重要的环节,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读美国和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图,完成1~3题。
1.美国在图示地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靠近本国最大的消费市场
②接近石油输入港口
③本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④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根据上图,判断我国第一批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有(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石化工业发达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作用有(  )
①对石油市场起到调节作用,抑制投机交易
②能长期应付石油供应中断
③稳定油价,调节市场
④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B 2.A 3.B 解析:第1题,美国的石油储备基地大多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墨西哥湾沿岸,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墨西哥湾沿岸有许多石油输入港口。第2题,从我国四个基地位置看,都位于沿海地区,便于石油的进口,且接近消费市场。第3题,建立石油储备基地,有利于打击国际石油投机分子哄抬油价的行为,稳定原油市场,使油价波动幅度不至于过大。
【备选题】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A 2.B 解析:第1题,“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不是指颜色。第2题,“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会造成污染,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生产的都不是“绿色食品”,故B正确。
考点二 国际合作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公约》在我国(  )
①具有法律效力 ②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 ③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 ④是制定《宪法》的依据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有(  )
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 ②《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约》 ③《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 ④《京都议定书》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获取信息】
①《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的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
②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
【尝试解答】(1)D (2)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具有法律效力,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和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但不是制定《宪法》的依据。第(2)题,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约》和《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公约。
 五个角度看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3)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4)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5)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1)全球变暖是全球尺度的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
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负担
发展中国家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因此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碳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
八国集团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声明称:八国寻求2050年实现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但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对声明提出批评,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责任。据此完成1、2题。
1.八国集团领导人声明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C.臭氧层日益减少
D.汽车尾气排放过多
2.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耗的能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
D.经济发达
1.B 2.B 解析:第1题,八国领导人声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第2题,发达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多,消耗资源多,所以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1960~2019年来,全球山地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2019年,全球冰川总体处于物质高亏损状态,参照冰川平均物质平衡量达到-1
131毫米,为1960年以来冰川消融最为强烈的年份。为阻止冰川融化,2020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给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达古冰川盖上了一层500平方米的“被子”,试验用人工手段减缓冰川消融。10月17日,研究团队现场考察发现,“盖被子”区域的冰体消融速度明显减缓,初步估计能够减缓70%左右的冰川消融。
材料二 漫画《家园》。
(1)材料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分析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3)解决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4)美国在解决该问题的态度上不如欧盟主动。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由材料和漫画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企鹅失去家园。第(2)题,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海水膨胀,进而使海平面上升;此外,还会影响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第(3)题,解决措施可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归纳。第(4)题,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欧洲岛国或沿海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而美国内陆面积广大,海平面上升对其影响较小。
答案:(1)全球变暖
(2)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森林破坏使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
影响: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环保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
(4)欧盟多数国家属岛国或沿海国,地势较低,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其安全;美国内陆面积广大,海平面上升对其影响较小。
PAGE
-
10
-(共58张PPT)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 国际合作
第十九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01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环境保护活动
经济
储量
消费需求
国家
安全
战略资源
资源
储量
供需
运输通道
安全保障
多元化
生态功能
警示性
风险规避水平
规范的流程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相关制度
责任
义务
顺利实施
自觉行动
环境信息
社会监督
资源
环境
社会组织
全球性
区域合作
以邻为壑
涵盖面广
人员交流
技术援助
国际义务
参与者
推动者
生物多样性
危险污染废弃物
环境
多渠道
环保产业
南南
上海合作组织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考点二
高考资源网Www.t高考源同你边的高专家1
高考资源网第一时润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案、学案、索材论文种类齐
点此进入
答案
3
大连
黄岛
拉美
岱山②
镇海
海上油气运输线
拟建陆上油气运输线中东、非洲
东南A
南海诸岛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建立于1975
是防止石
供应中断

各在

而不
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有4

美回战R
储备能力
个地下油库目前储存7亿
储备地点
箱石油
路易斯安那州
7600万桶
巴吞鲁目
得克
萨斯州
222亿桶
哈克伯里
232亿桶
7亿桶
弗里波特
温尼
大连一期
300万立方米
浙江舟山一期
200万立方米
东黄岛一期
200万立方
浙江镇海一期
20万立方米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课标内容要求]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了解不同历史进程下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人地协调观:认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分析其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知识体系导图]
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及其认识
?
相互作用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人类与环境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主要为依附自然
农业社会时期
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地主动适应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思想,主要为半依附自然
工业社会时期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
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主要表现为征服自然
2.生态文明
?
(1)含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①地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②典例:浙江省吉安县。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观念
①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②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③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④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认识的转变
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观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2.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具体内容
(1)本质: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两个避免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1)根本上: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具体要求:?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人类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的导致的结果,若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对环境友好的态度不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褐色经济和绿色经济
①褐色经济: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
②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考点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中,B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
000
m以上。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11
172.53
km2,分为4、5、6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为10
793.66
km2,4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级、6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中提出要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如图1)。
材料三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送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1)说出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据图2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意义。
【获取信息】
①材料信息:B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优质牧草较少,且逐步退化。
②图像信息:国务院批复在青海省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③青海省经济模式的转变:过去是卖初级产品,盐湖资源丰富。
④图像信息:图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两大主导产业:湖盐开采和油气开采。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B地区农业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与1985年相比,1997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减小,且4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级草地比例下降。所以该地主要的环境问题应是草场退化。第(2)题,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工业来说,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为清洁生产。
【尝试解答】(1)环境问题:草场退化(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
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小,优质牧草减少。
措施:促进畜牧业科技发展,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培育优良品种;科学轮牧(围栏封育、季节性休牧、舍饲和半舍饲);适度放牧;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基本途径:清洁生产。
具体表现:①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②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过程
社会阶段
生产特点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主要靠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维持生命活动
依赖自然环境
农业社会
人类懂得顺应自然的道理,主要从事种植和养殖活动
利用自然环境
工业社会
工业发展迅速,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排放大量废弃物
人地对抗强烈
当代社会
人类创造了空前灿烂的物质文明,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谋求人地协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
(3)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4)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深刻把握世界发展的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的拓展和创新,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1)整体部署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
(2)具体要求
措施
具体做法
思想上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
政策上
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措施上
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1、2题。
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有(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 
③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方向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以下措施中,利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③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实现产业升级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D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显示的信息来看,该地既注重发展经济(有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同时也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开发,并有水土保持林),②④正确,故选D。①③都只强调了该地的经济发展,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第2题,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是继续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既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效益,②④正确;①的做法易导致水土流失,③的做法易造成环境污染,都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PAGE
-
5
-(共29张PPT)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第十九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01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改造环境
原始的平衡
土地

主动适应
资源开发利用
征服自然
和谐共生
和谐共生
可持续利用
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
国家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模式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绿色
绿色低碳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
高考资源网Www.t高考源同你边的高专家1
高考资源网第一时润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案、学案、索材论文种类齐
点此进入
答案
大柴自德令哈乌
格尔然
图例◇湖盐▲石油天然
河流

国道一铁路
湖盐开采
油气开采
物质流
能量流
钾肥
镁、锂∶天然气
炼油
尾盐纯碱卜N

烯烃
废热废气废渣
发电厂
聚氯乙烯
建筑材料厂
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
图2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