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从图(a)到图(b)的变化是在哪一年最终完成的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9年
D.公元前207年
2.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度
3.右图是一件珍贵文物“秦始皇诏文权”,权身刻有秦始皇廿六年诏书14行篆文,诏文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材料中可以知道的历史信息有
( )
①“权”是秦朝通用的货币
②秦朝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
③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④秦朝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反映了
( )
A.秦灭六国,统一度量衡
B.秦灭六国,秦末农民起义
C.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
D.秦的暴政,统一度量衡
5.成语“贯朽粟陈”用来形容财粮富足,描述了西汉早期国库钱币堆成山,穿钱的绳子都腐朽了,粮库里积压的粮食无数,很多谷子腐烂不能再食用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得益于
( )
A.独尊儒术
B.推翻秦的暴政
C.推崇法治
D.“文景之治”
6.“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 )
A.分封诸侯
B.广设郡县
C.实施“推恩令”
D.设立刺史制度
7.“秦王朝开创的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他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是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9.右图是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时间
B.领导人
C.借助宗教
D.作用
10.下图中①②两点分别指的是
( )
A.长安 大秦
B.洛阳 大秦
C.长安 西亚
D.洛阳 西亚
11.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联系的纽带,促进了贸易与文化交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汉朝的铸铁技术传到西域
B.朝鲜的音乐传入汉朝
C.汉朝的丝织品转运到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汉朝
12.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蔡伦上榜并排在第七位的理由是
( )
A.改进了造纸术
B.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C.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D.创编出医学体操“五禽戏”
13.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成效举世瞩目。早在古代,就有一位东汉的医生,提出“治未病”理论,也体现了现代疾控的防范意识,他就是
( )
A.华佗
B.扁鹊
C.司马迁
D.张仲景
14.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可见《史记》的体例是
( )
A.编年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纪传体通史
15.佛教和道教都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支持,其共同原因是
( )
A.主张修身养性
B.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C.属于外来宗教
D.有利于巩固统治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5分)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并归纳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使“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的。(4分)
材料三 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旧史往往以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秦皇汉武”。
(3)根据材料三,请你在经济和民族关系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史实比较“秦皇汉武”的相似措施,并说明其产生的共同影响。(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三年,张骞带领一百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获,遭到长达10余年的软禁……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等国。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大力向前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1)材料一中的“建元三年”是哪一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试分析这一路上张骞遇到的困难。(6分)
(2)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这次“空前的探险”有什么重大作用?(4分)
(3)材料一中的“汉宣帝神爵二年”是哪一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意义?(4分)
(4)说出材料二中丝绸之路的路线。为什么材料二中说“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4分)
(5)材料二中所说的“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
18.(20分)在学习完两汉历史后,小明发现西汉著名皇帝多,东汉科技人才多。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西汉皇帝】
(1)图(a)和图(b)中的两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请说说他们为此采取的措施。(6分)
(2)图(c)是汉武帝的画像,他在位时期在政治上、思想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汉武帝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使西汉进入了什么时期?(6分)
【东汉科技】
(3)请分别列举上述东汉时期人物的科技成就。(各一项即可,6分)
【人物精神】
(4)说说从这两组人物的身上,你可以学习哪些精神。(2分)
答案
1.B [解析]
本题考查秦统一六国。图(a)是《战国形势图》,图(b)是《秦朝形势图》。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故选B。
2.B
3.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统一度量衡的认知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根据题中图文可知:“权”是秦朝称物体重量的标准器具,它表明秦朝已经统一了度量衡;从颁布的篆文来看,秦朝以小篆作为全国的统一文字。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我国最早使用铁器是在春秋时期,故④不正确,选D项。
4.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竹帛烟销”“坑灰未冷”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关,属于秦朝的暴政;“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与秦末农民起义有关。故C符合题意。
5.D 6.C 7.D 8.D 9.C 10.A
11.B [解析]
陆上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方的桥梁,而位于中国东方的朝鲜不在此路线上。
12.A [解析]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
13.D 14.D
15.D [解析]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A和B符合道教的观点。C不是统治者支持的原因,且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统治者扶持佛教和道教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故选D。
16.(1)制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3)经济方面:秦始皇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通行全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共同影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民族关系方面: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受到重创。共同影响: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任选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4)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从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评价;史论结合进行评价;等等。
17.(1)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困难:被匈奴俘获;茫茫沙漠自然环境恶劣。(言之有理即可)
(2)拓展了汉朝的视野,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
(3)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能促进相关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济发展。
18.(1)“文景之治”。他们继续实行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任答两点即可)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4)从西汉皇帝身上,我们可以继承励精图治以及节俭的精神;从东汉这些杰出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继承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开拓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